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银贷业十分发达。本文根据4本汇集了全部出土于宗教中心尼普尔城的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经济档案文件的原文集,以出土借据中的落款日期和商人的名字为序列,对7个主要商人的文件进行了档案重建,进而为理解古代两河经济领域中货币形式、银贷利率、商人职能等金融和商业规律提供第一手史料。

  • 标签: 尼普尔 乌尔第三王朝 商人 银钱与粮食麦借贷 泥板文书 档案重建
  • 简介:编修志书与档案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档案是志书最基本的资料基础。丰富的金融档案资料及其规范的管理是编好《新疆通志·金融志》的基础,同时编纂《新疆通志·金融志》又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应科学规范,使其充分地被利用。

  • 标签: 档案 管理 利用 资料
  • 简介:本文是近代学者许宝蘅先生(字季湘,1875—1960)的未刊文稿。季湘先生出身世家,清末以举人充军机章京,熟悉清代掌故和档案文献;民国后又在北洋政府和故宫博物院任职。1954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档案教学组年轻教师韦庆远,经叶恭绰先生介绍,拜访季湘先生,请教清季和北洋政府时期中央政府机构的档案情况。

  • 标签: 北洋政府时期 中央机构 档案文献 清代 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 简介: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及其南面的氹仔、路环二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但从1553年开始逐步被葡萄牙殖民者所占据。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是继香港问题圆满解决之后,中国的又一件政治大事!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本刊特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专家学者,根据翔实的档案材料撰写了一组专稿,其中有的阐述澳门地名的历史演变,有的披露澳门珍档的重要发现,也有的寻绎澳门历史问题的由来发展,还有的是探讨澳门个案史实的缘起情由……

  • 标签: 澳门回归 澳门史 档案材料 澳门问题 葡萄牙殖民者 澳门历史
  • 简介:真实是志书的生命,资料是编史修志的基础。只有充分占有真实的史料才能编出有血有肉的志书。档案对于编史修志的人来说,犹如建房之砖瓦木石,缝衣之针线布帛,是十分宝贵的基础材料。但是,档案资料也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切史料一样,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它所记录的内容,由于作者受时代、经历、立场和认识的局限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所记史实错误、不准现象也时常发生,所以,在使用这些史料时,不能“拿来就用”,还有个考证、鉴别的问题。“考而后信”,的确是古代史志家们的经验之谈。利用档案材料,要分析研究,去伪存真,择取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直接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利用档案为编史修志提供可靠、真实的材料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标签: 档案材料 编史工作 修志工作 地方志 志书
  • 简介:北京有很多古迹。走到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可以看到一座朱红围墙的古建筑群,这是我国古代最大的档案馆所在地——皇史宬。皇史宬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七月,建成于明嘉靖十五年七月。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整个建筑全为整石雕砌,殿内大厅无梁无柱,南北墙厚分别为6米,东西墙后分别为3米。皇史宬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皇史宬门、正殿、东西配殿、御碑亭等。

  • 标签: 档案馆 皇史宬 我国古代
  • 简介: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艺名兰芳。原籍江苏泰州,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发展,创造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生前曾先后多次赴美、日及欧洲各国进行文化交流。1935年应邀赴苏联演出并遍访欧洲,是梅兰芳演艺生涯中的重要经历,也是中苏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本组史料选自国民政府外交部档案全宗,即记载了这项文化交流活动的全过程。

  • 标签: 梅兰芳 演艺生涯 演出 京剧 旦角 表演艺术
  • 简介:大内档案是清朝内阁大库收藏和保存的各种关系到国家大事的原始资料。民国初年,这批弥足珍贵的史料被政府所冷落。在频频易手的过程中险些被化作纸浆,虽然避免了流向异国他乡的命运,但相当一部分散落和毁于民间。1909年(宣统元年)清政府对大内档案进行了一次清理。包括明末清初的一些诏令、奏章、朱谕、表章、科举殿试卷子等文件,竟被视作无用之物,上奏皇上请予销毁。当时在学部担任参事官的罗振玉颇为看重这批资料对研究明朝灭亡和清朝开国历史的价值,据理力争,并成功地说服了军机大臣兼任实录馆总裁的张之洞,终使这批史料幸免于火灾。不久,这批大内档案装在8000个麻袋中,被转移到了国子监,塞满了大半个“敬一亭”,此后很

  • 标签: 民国初年 罗振玉 内档 鲁迅先生 京师大学堂 商品陈列所
  • 简介:满文文献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愈发受到学界和学人的重视,尤其作为第一手资料的满文档案在清史研究的各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史、满文文献专家赵令志教授主编并主持翻译的《雍和宫满文档案译编》(上、下卷,以下简称《译编》)于2016年10月由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荣获2016年度国家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这是国内满学和藏学界一件令人鼓舞的幸事。这批多达200多万字的珍贵满文档案的翻译出版,

  • 标签: 满文档案 雍和宫 评介 中央民族大学 满文文献 翻译出版
  • 简介:龙泉司法档案是建国后从龙泉县原地方法院完整接收而来的,现保存於浙江省龙泉市档案馆,共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三件卷宗,八十八万余页,时间自咸丰八年(1858)始,至1949年止,是目前所知民国时期保存年代最为完整的地方司法档案

  • 标签: 市档案馆 地方司法 龙泉 诉状 晚清 1949年
  • 简介: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使已运至南京保存的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免遭战火,躲避日军掠夺,南京国民政府紧急命令存放在南京朝天宫的故宫珍贵文物尽快装箱,并决定分三路离宁西移。本组史料即为故宫文物西迁过程中故宫博物院理事会部分会议记录,对研究故宫文物迁移有所裨益。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文物西迁 理事会 记录
  • 简介: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国家交给博物馆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做好藏品保管工作,1986年6月文化部颁布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这一法规性条文是指导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正确方针,我们应当认真贯彻执行.

  • 标签: 博物馆藏品 藏品保管 柜架 管理办法 法规性 记录材料
  • 简介:对中世纪教会史研究而言,中世纪主教档案是一个极为基本且极具价值的史料来源,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20世纪,以地方档案协会为主的档案出版机构对中世纪主教档案进行了重新整理和出版,促进了这些档案在教会史领域中的研究和使用。在这一过程中,受西方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演进的影响,西方学者们对中世纪主教档案的使用经历了从制度史研究范式逐步到社会史研究路径的转变。随着研究重心的变化,人们对主教档案的解读不断深入,其史料价值也不断得到挖掘。

  • 标签: 中世纪 英格兰 主教档案 地方档案协会
  • 简介:<正>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八日,中华书局香港分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在该局中心门市部举办了《孙中山先生墨迹展》。这在香港还是创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应中华书局香港分局的邀请,作为主要协办单位(会同江苏古籍出版社),特派研究

  • 标签: 香港分局 香港中文大学 孙中山 代表大会 历史档案 文化界
  • 简介:时代与环境的变化对传统媒体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趋式微的传统媒体如何在互联时代打通各环节之间的屏障,需要对传统媒介理念的革新和新元素的引入,并以互联思维重新构建新型的信息传受方式、用户关系及盈利模式,寻求新媒体夹击之下的自身突围。

  • 标签: 传统媒体 互联网思维 媒体融合
  • 简介:中国档案学会第四次档案学优秀成果(1996—2000年)评奖活动于2001年10月11—13日在北京举行。评委们经过认真评审,共评出获奖成果159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参评项目中有5项获奖,其中:《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一至五辑)》(施宣岑、唐彪、方庆秋、王涛主编)和《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张玉岭、马振犊主编)分别荣获档案文献史料汇编类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荣获档案学工具书、翻译著作类二等奖;《构建全新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虞亚梅)和

  • 标签:
  • 简介:地方综合年鉴全面地、系统地、有特色地反映档案资料,为各阶层人士提供有价值、实用的信息。条目的设置增强信息量和新鲜感,人鉴内容反映一地档案事业发展的整体,满足读者信息需求。对馆藏资料进行整理、编研,多方收集档案资料,有选择的编人年鉴。

  • 标签: 年鉴 档案
  • 简介:广东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在辛亥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东省档案馆馆藏粤海关、九龙海关、潮海关、琼海关、江门关、三水关等海关档案中保存有大量辛亥革命时期的档案。由于广东省档案馆馆藏中缺少清朝地方官衙和民初广东地方政府的档案,因此,这批海关档案对于研究广东辛亥革命的情况具有其独特的史料价值。

  • 标签: 辛亥革命时期 民初 地方官 史料价值 清朝 情况
  • 简介:明代中叶以前,澳门地区的地名叫蠔镜澳。据《澳门纪略》上卷载:该地“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环。二湾规圜如镜,故曰蠔镜,是称澳焉”。澳是可以泊船的港湾。还有一种说法,因该地以产蠔闻名,蠔壳光亮如镜,因而称之为蠔镜。明代中叶到末期,蠔镜澳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 标签: 澳门 明清档案 濠镜澳 香山 西洋人 明代中叶
  • 简介:为指导公众留存家庭记忆,树立良好家风,传承人文精神,湖北省率先开展了家庭建档活动,袁裕校就是其中的典范。他热爱家庭,醉心于档案收集,于2011年创办了个人家庭档案馆。他收藏的档案不仅反映了全市的6个普通家庭的历史,更折射了社会变迁、人文传承。我叫袁裕校,2011年在宜昌市点军区五龙村五龙河街创办了'宜昌市袁裕校家庭档案馆',实现了我传承家庭档案文化、志建中国首个平民家庭档案馆的梦想。个中艰辛,殊为不易,既有我的矢志不渝,也有社会各界的鼎

  • 标签: 家庭档案 搜集整理生涯 档案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