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8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无论是对香港电影还是对香港居民而言,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而事实上,这一节点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香港电影的叙述中“缺席的在场”,始终若隐苦现地制约着电影的叙述。其反映在1997年前后的香港电影中,往往呈现为两个方面的文化想象,一是移民问题在电影中的凸显.一是香港梦的终结以及面对大陆的复杂心态。而随着香港处境的日渐困窘,和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香港电影中对香港梦的表现也逐渐被中国梦所取代。

  • 标签: 香港梦 香港叙述 文化想象 97回归 移民问题
  • 简介:宝石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单晶体,比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等;第二类是玉石、为多晶体,比如翡翠、和田玉等;第三类是有宝石,双如珊瑚、珍珠、犀角等。

  • 标签: 宝石市场 定价 红宝石 蓝宝石 和田玉 晶体
  • 简介:如果借用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来描述今天我国的省级卫视发展状态,此话恰恰要反着说:"非强势的卫视是相似的,而强势的卫视各有各的强势。"强势卫视,有的胜在明晰而坚定的品牌定位,有的胜在对业界发展高远的眼光和超前的观念,有的胜在权责明确的管理和运营制度,有的坐拥一线经济区域优势。而对于那些非强势卫视来说,他们的相似之处就在,以上诸条,

  • 标签: 托尔斯泰 省级卫视 品牌定位 运营制度 权责明确 区域优势
  • 简介:1991年香港十大卖座片近日由港报公布,分別为:《逃学威龙》4314万港币《赌侠》4034万港币《飞鹰计划》3905万港币《跛豪》3462万港币《纵横四海》3339万港币《蛊惑专家》3338万港币《上海滩赌圣》3043万港币《雷洛传》3010万港币《黄飞鸿》2853万港币《表姐,你好嘢》续集2452万港周星驰票房依然一枝独秀,I大卖座片中他独占三部:《逃学威龙》、《赌

  • 标签: 香港电影 逃学威龙 周星驰 黄飞鸿 王祖贤 周润发
  • 简介:“华文戏剧”作为一个文化认同,一个“构想”construct,在现今的世界情势里面,它的存在就不能不带有某种程度上的浪漫和比喻性;在同文同种的大前提之下,我们希望和致力使它的组成没有权力和阶级架构,成为一个非霸权的存在。也许这是自欺欺人的说法,然而,

  • 标签: 文同 戏剧 自欺 话剧 比喻性 存在
  • 简介: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电影合拍片立项数量和过审数量增至新高,其中,中国内地与香港合拍片数量占较大比重,促进了中国电影技术和电影叙事手法的进步,繁荣了电影资本市场,深化了中国内地与香港在电影产业方面的合作。

  • 标签: 内地与香港 中国电影 改革开放 叙事手法 电影技术 资本市场
  • 简介:香港联艺公司邀请,由香港知名人士陈朗先生牵线搭桥,经文化部批准,受成都市人民政府重托,成都市川剧院三团一行55人,于4月7日至16日在香港新光戏院进行了6场演出。剧目有大戏《白蛇传》、《燕燕》、《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折戏《问病逼宫》、《放裴》、《狐仙恨》、《出北塞》、《装盒盘宫》、《活捉三郎》、《打饼》、《逼侄赴科》。演出受到了香港及台湾、日本、美国等观众的高度评价和赞扬,获得极大的成功。4月4日,香港联艺公司为我团赴港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各家报纸及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对三团的演出进行了

  • 标签: 成都市川剧院 川剧艺术 活捉三郎 联艺 陈朗 《白蛇传》
  • 简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至60年代初,由活跃于国、粤语片的编导担任幕后工作,在香港的片厂拍摄了200多部厦语片。这批电影极少在香港上映,市场主要是东南亚闽侨聚居的地区。本文尝试分阶段勾勒出厦语片的兴衰过程,以及题材上的流变。

  • 标签: 香港 流变 题材 兴衰 电影 60年代
  • 简介:下面是香港影评人遴选出来的过去一年10部最重要(但不一定最佳)的港产片。艺术成就并非他们考虑的唯一标准:1、《我有春天有个约会》——高志森把香港话剧团得奖舞台剧照搬拍成电影,以极低成本和全新阵容爆冷,狂收2000万港元,映期长达20周。此片不但掀起改编舞台剧的热潮,也开拓了杜国威式怀旧通俗文艺片的路线。2、《晚九朝五》——陈德森采用全新面孔,同步录音与仿纪录片拍法,生动逼真地呈现时下‘兰桂坊一族’年轻人的生态与心态,也发掘出陈子春、周嘉玲等94年令人瞩目的新秀。

  • 标签: 香港话 生态与心态 舞台剧 艺术成就 同步录音 拍成电影
  • 简介:12月26日,香港青年中乐团在结束了北京的访问演出后,在西安人民大厦举行了他们此次”古都之旅”的第二场演出。音乐会演奏了《丰年祭》(关乃忠曲)、《行云》(伍卓贤曲)及《光明行》(刘天华曲)等作品。乐团的精彩演奏,博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乐团团长徐英辉担任了该场音乐会上半场的指挥,何文川先

  • 标签: 访问演出 香港 音乐会 西安 刘天华 优秀团员
  • 简介:一个国家,必须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有真实的忠诚,才能维持它在世界上的独立地位;一个民族,若想拥有真正的自信及长青,便不能抛弃其固有的文明。否则,将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全球化的今天,学习他国文明必须建立在自己的国学的基础上。承继传统文化,使我们的言行更加具有中国风范,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 标签: 研究生招生 书法 学院 香港 历史文化 传统文化
  • 简介:香港电影底层空间的表征和构建进行研究,其实就是对电影的导演和制片方所关注的影像与焦点进行讨论。本文通过列举徐克近年来的影视作品,探寻香港电影底层空间的表征,即电影中常见的基本视觉元素,包括街道、乡村、服饰道具等空间场景,以及人物形象刻画、电影基调等抽象元素。徐克影片通过表征揭示香港电影大背景下的叙事手法与意义构建,通过底层空间的实践性和空间理论的构建,阐述了香港电影的时代特征以及底层空间下人物主体的精神空间,并挖掘出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 标签: 香港电影 徐克 嬗变 银幕 人物形象刻画 视觉元素
  • 简介:香港的工业北移始于80年代初,其时港片正步入黄金的十年。然而,近年香港电影外地市场萎缩,反之内地大门渐开,香港电影工业也随大势北移。当一众名导及影圈大腕纷纷在内地落户、搞合拍片,甚至长驻发展,本港影圈的新丁亦难免跟随大队一同"北漂"。本刊专访

  • 标签:
  • 简介:民國以降,香港成爲與廣州並列的木魚書刊刻發行中心,並在抗戰後延續了很長時間。香港學術界很早就注意到木魚書,從20世纪70年代開始就有學者着手搜集整理、編訂目録。這些藏品後又轉歸圖書館和研究機構,其下落今或不甚詳,且所編目録年代已久,已不能全面反映收藏狀况。今以實地考察爲據,對香港地區各高校的收藏狀况,作系統介紹。

  • 标签: 木魚書 香港 香港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嶺南大學
  • 简介: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上映后,票房未尽人意,口碑也两极分化。说好的,认为“本片再次肯定了许鞍华导演是中国影坛的瑰宝之一”(7月5日((纽约时报》评语);又说它“不仅突破了抗战影片的叙事模式,还挑战了同类经典电影的剧作法”(7月8日迷影网评语);说不好的,觉得它“剧情平淡、结构松散、节奏拖沓、人物性格蜻蜓点水”。

  • 标签: 清明上河图 明月 香港 战时 纽约时报 叙事模式
  • 简介:香港电影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生了剧烈的变革,短暂的新浪潮运动如白马过隙,大多数新浪潮的新锐导演偶露峥嵘,很快就转入了主流电影的创作,从此为票房所累,先锋意识大为收敛,但相对于讲求实效的香港经验来说,这倒似乎是新浪潮应走的道路.

  • 标签: 《无间道》 香港 电影产业 警匪片 警察电影 本土意识
  • 简介:本文以邵氏公司宣传刊物《南国电影》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将《南国电影》置于电影公司宣传刊物的历史中,与《联华画报》、《新华画报》进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则是肯定《南国电影》保存完好的丰富资料对于研究邵氏机构和香港电影"史前史"60、70年代的意义。

  • 标签: 香港电影 电影公司 对比分析 70年代 史前史 刊物
  • 简介:20世纪70至80年代,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投资拍摄了以《猩猩王》、《中国超人》、《星际钝胎》为代表的科幻电影。作为香港科幻电影的先声之作,邵氏科幻片在体现出这一电影类型的固有审美特征的同时,不仅通过文本复制、经典戏仿及类型杂糅折射出后现代文化思潮对于科幻电影创作的潜在影响,更体现出劝善惩恶与劝时警世的传统道德旨归。

  • 标签: 科幻片 邵氏电影 后现代主义 道德劝诫
  • 简介:转型是很多同行都面临的关键问题.从业25年到现在.在我看来竞争从未平缓停滞过.我出自一线做过各种尝试.以前是从求学、模仿.实践和观察所得的学问.现在更多的是带团队勤沟通。与以往自我提升式的修行不同.作为企业的领航人你更重要的是确定目标和宏观决策,结果是检验你推陈出新有效与否的最佳数据。

  • 标签: “领头羊” 宏观决策 自我提升 观察所 求学 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