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将70例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空腹静脉血的抗体、生化等指标与同时期前来进行健康检查人群进行对比,并进行熊去氧胆酸与泼尼松联合治疗。结果在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老年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多于男性;PBC的诊断准确率最高。经治疗后,患者的各种症状有明显改善,P0.05。1.2方法1.2.1检测方法选取清晨空腹时,抽取肘部静脉血。待抽取后立即进行抗凝处理,再利用离心机将血液进行分离。在分离结束后,将血样放置于-20℃的冰箱进行保存,便于之后的检测。严格按照免疫荧光法说明书的操作步骤对血液中的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以及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等指标进行检测2。此外,在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的参与下,对患者的肝组织进行穿刺取样,将取出的组织样本放置于浓度为10%的中性甲醛中进行固定,再将固定好的肝组织用石蜡包埋并染色,将其转至病理室进行病理分析与检测。根据血样与肝组织的检测结果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1.2.2治疗方法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每日服用医院统一煎制化浊解毒的中药,早晚两次,每次150ml。在起始时,泼尼松的用量为30mg/d,之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递减并逐渐稳定于每天10mg。此外,口服熊去氧胆酸的用量标准为每kg10mg/d,一日两次。1.3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转氨酶等酶的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判断。1.4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卡方测定,计量数据以t测定,均值±标准差表示,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自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对28例颅内自发性颅内血肿的婴儿患者选择采取开颅血肿清除、钻孔尿激酶灌注引流等外科治疗,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发病特点和外科手术疗效.结果27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其中19例生长发育良好,无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4例偏瘫,2例弱智,1例脑瘫,1例癫痫.1例死亡.结论维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酶原减低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本病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关键.

  • 标签: 婴儿 颅内血肿 自发性 手术
  • 简介: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中2型糖尿病占较大比重(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主要体现在各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有着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直接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慢性假性肠梗阻(chronicintestinalpseudo-obstruc-tion,CIPO)是由于肠道神经病变和(或)肌病引起的肠道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的肠梗阻,但缺乏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依据。成人CIPO常继发于系统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和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和病毒感染等),无明确病因的CIPO称为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chronicidiopathicintestinalpseudo-obstruc-tion,CIIP)[1]。近年来国内已有2型糖尿病合并CIPO的报道[2],本研究对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共有特征,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该类疾病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漏诊,减轻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负担。

  • 标签: 慢性假性肠梗阻 2型糖尿病 临床特征 运动障碍性疾病 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 糖尿病神经病变
  • 简介:目的研究sn-甘油-1-花生苷-3-磷脂酰胆碱和sn-甘油-1-花生苷-2-磷脂酰胆碱的质谱裂解特征,对其进行区分,探讨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方法建立Q-TOF/MS法对sn-甘油-1-花生苷-3-磷脂酰胆碱和sn-甘油-1-花生苷-2-磷脂酰胆碱进行质谱检测,观察其在不同碰撞能量(5eV、15eV、25eV、35eV、45eV)下产生的碎片离子。结果在不同的碰撞能量下,sn-甘油-1-花生苷-3-磷脂酰胆碱产生碎片离子m/z104,125,147,184,317,361和485,而sn-甘油-1-花生苷-2-磷脂酰胆碱产生碎片离子m/z104,125,147,184,361和485。由此推测出溶血磷脂的裂解规律,并对sn-甘油-1-花生苷-3-磷脂酰胆碱和sn-甘油-1-花生苷-2-磷脂酰胆碱进行了区分。结论Q-TOF/MS法可以有效地对同分异构体化合物sn-甘油-1-花生苷-3-磷脂酰胆碱和sn-甘油-1-花生苷-2-磷脂酰胆碱进行结构解析。

  • 标签: sn-甘油-1-花生苷-2-磷脂酰胆碱 sn-甘油-1-花生苷-3-磷脂酰胆碱 飞行时间质谱 裂解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研究。 方法: 选择 2018.03-2019.03 , 1 年中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 3000 例,对良性、恶性结节患者的数量、性别进行分析,并包括结节的最大径和良性、恶性结节的分布情况。 结果: 良性、恶性结节最大径差别不大, p>0.05 ,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良恶性结节的数量、恶性结节分布的情况较良性结节分布较广,女性较男性多, p<0.05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应用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诊断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出结节的性质和分布情况,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特征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院即刻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作V3R-V5R、V7-V9导联,入院第1天每8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第2-3天每24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ST段测定以J点后0.08s为起始点,抬高或压低〉1mm为阳性标准,制定测量指标:①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②V2导联ST段压低与aVF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比≤50%;③V1~V3ST段抬高呈递减性或V1ST段抬高而V2ST段压低。结果三个指标对诊断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和88%、83%和92%、54%和85%。结论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诊断价值。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临床与病理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肝组织进行光镜观察,并对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有乏力、纳差、右上腹胀满不适及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组织病理分析,G125例、G218例、G37例、G42例,其中S112例、S24例、S31例、S41例,有肝组织病理改变,光镜下可见到位于Ⅲ带的大泡性或大泡性为主的脂肪变性,肝细胞核位于细胞的边缘,汇管区无界面性炎;邻近的肝细胞从肿胀变性至气球样变;肝纤维化程度多较轻微,可观察到腺泡3区的窦周纤维化,少数病例可见汇管区周围细短纤维间隔。典型的Mllory小体少见。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具有一定临床与病理特点的慢性肝病,肝穿活检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活检 病理 临床
  • 简介:摘要:重症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由于其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常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气促,多脏器衰竭,极易继发感染。目前,临床上对重症肺炎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通过对大量文献和临床经验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对在临床上应用中医药对重症肺炎进行干预的有关理论和中医证候要点和治疗进展进行了论述,并总结出了一套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重症肺炎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分析方法和治疗策略,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 标签: 重症肺炎 中医证候特征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动蛋白丝束小梁(Girdin)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3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中的Girdin蛋白表达水平,分析Girdin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Girdin蛋白表达与Lauren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关联密切(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Girdin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能够辅助医师了解肿瘤生物学行为,其表达水平与胃癌发展、预后关联密切。

  • 标签: 胃癌 Girdin 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从我院接收的妊娠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抽取96例,时间段2020年4月-2022年1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采用头孢拉定注射液、头孢地嗪钠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2组治疗期间均培养出38株细菌,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细菌清除率为100.00%,略高于对照组的84.21%(P

  • 标签: 妊娠 尿路感染 临床特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以及法医临床鉴定。方法:选取了2015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法医鉴定中心受理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案件24例。对纳入对象的损伤程度、伤残等级开展法医临床医学鉴定。结果:在本次研究的2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被检者中,伤病关系分析有10例为同等作用,5例为主要作用,5例为次要作用,4例未进行伤病关系分析。结论:绝大多数情况下对被检者均需要进行伤病关系的分析,通过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可以给出合理有效的伤病参与度结果。为之后工伤等评定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成年人 无骨折脱位 颈脊髓损伤 法医临床鉴定
  • 简介:该软件是沈阳药科大学孙国祥等在承担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项目(2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过程中,自主创新研制而成。在对中药指纹图谱深入研究过程中,孙国祥等提出了中药指纹图谱学体系及其信息学,把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提升到一门学科体系进行研究。

  • 标签: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 评价系统 信息特征 数字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药指纹图谱
  • 简介:黄芪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补气类中药之一,具有补气固表、托毒生肌、排脓止汗等功效,应用于全身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新型制剂也层出不穷。现就黄芪的生物学特征、药理功效和现代制剂的研究进展前景作一综述。1生物学特征1.1一般生物特征黄芪又名黄耆,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根,主要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

  • 标签: 黄芪 生物特征 功效 现代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将探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相关护士群体的心理特征,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心理疏导提供有利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520名临床护理人员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时间取在2020.2-10月间,针对心理弹性、心理健康相关数据进行问卷调查,由此体现心理特征变化情况,并将不同应对方式下的上述分值予以分析相关因素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参加调查的520名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平均分值(21.18±5.86分)、心理弹性得平均分值(27.23±7.32分)、积极应对平均分值(2.19±0.42分)、消极应对平均分值(1.30±0.23分),数据显示三者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其相互影响。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需重视临床护士的心理特征,观察其心理弹性、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为临床护理人员减压,维护其良好的心理状态,以确保持有平和心态做好临床护理服务工作。

  • 标签: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护士群体 心理特征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分离、培养和鉴定成年小鼠心脏干细胞的方法并初探其离子通道特性。方法和结果:(1)分离Langendorff法灌流小鼠心脏,用胶原酶酶解法制备单个心肌细胞,差速离心法将较大的细胞(如心室肌细胞)和较小的细胞分离卉。取用较小细胞,用c-kit抗体孵育后,然后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分离心脏干细胞。

  • 标签: 成年小鼠 心脏干细胞 培养鉴定 离子通道
  • 简介:该软件是沈阳药科大学孙国祥等在承担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项目(2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过程中,自主创新研制而成。在对中药指纹图谱深入研究过程中,孙国祥等提出了中药指纹图谱学体系及其信息学,把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提升到一门学科体系进行研究。

  • 标签: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 评价系统 信息特征 数字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药指纹图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内科住院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探究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9月到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大内科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共计43例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研究对象,记录分析并发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43例VTE患者中,15例为肺动脉栓塞(PE),占总数的34.88%;22例患者为深静脉血栓(DVT),占总数的51.16%;同时患有PE和DVT的患者共计14例,占总数的32.56%。PE患者中有9(25.71%)例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DVT患者中有3(13.64%)例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对比纳入患者入院前与确诊为VTE时的D-二聚体水平,发现VTE时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HAS-BLED出血风险评估,结果得到低风险组23(56.10%)例,高风险在18(43.90%)例,将接受抗凝治疗的VTE患者分为脑卒中组、脑出血组及其他,对比三组的出血实践发生率,发现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大内科住院患者的VTE发病临床症状较为隐匿,要密切观察患者的D-二聚体的指标水平,一旦升高表明具有并发VTE风险,抗凝治疗会伴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在抗凝治疗时要合理评估利弊。

  • 标签: 大内科住院患者 静脉血栓 栓塞症 特征 策略
  • 简介:摘要:吸入胍类消毒剂主要是聚六亚甲基胍,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聚六亚甲基胍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会引发肺纤维化。动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呼吸道暴露聚六亚甲基胍,会导致患者肺部出现不可逆的纤维化改变情况。聚六亚甲基胍通过TGF-β信号通路、上皮-间充质转化以及肺部炎性反应引发健康人肺部出现纤维化。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吸入胍类消毒剂导致肺损伤的毒性特征以及机制进行研究,作出阐述。

  • 标签: 吸入胍类消毒剂 肺损伤 毒性特征 引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