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补液盐Ⅲ对小儿发热患儿CRP、PCT水平的调节情况。方法:前瞻性随机选择2022年3月到2022年9月本院收治小儿发热患儿90例,根据患儿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口服补液盐Ⅲ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优良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7%(P

  • 标签: 口服补液盐Ⅲ 小儿发热患儿 CRP PCT 调节情况
  • 简介:摘要:新时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保障药品生产质量的基础,也是保证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新时期在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药品生产企业必须要重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及时对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讲述新时期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 标签: 新时期 药品生产 质量管理 策略
  • 简介:目的:研究孕妇缺钙缺锌及CA125水平升高是否导致胎膜早破(PROM)。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PROM孕妇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孕周150例无PROM的健康孕妇,观察组在诊断为胎膜早破后立即抽取外周血2mL,对照组于入院时采血,测定两组患者中血清钙锌及CA125水平。结果:PROM孕妇血清钙锌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POM组孕妇产前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POM患者血清钙锌含量明显降低,血清CA125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孕妇血清中钙锌及CA125水平与胎膜早破有关,可以指导临床孕妇规范补充钙锌制剂,检查CA125水平升高,应注意患者是否有炎症发生,及时干预炎症,防止PROM的发生。

  • 标签: 血清糖链抗原CA125 血清钙锌含量 胎膜早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舰艇护航条件下舰员血清中叶酸、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改变,探讨长航对舰员健康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为长航组和对照组,其中长航组根据舰员执行任务的先后批次不同,分为长航A组(30人)、B组(35人)、C组(50人)和D组(20人)。舰员血清叶酸与维生素B12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测定,舰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采用免疫比浊分析方法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长航A组和B组舰员血清叶酸水平非常显著性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性升高;长航A组、B组、C组和D组舰员血清叶酸呈逐渐升高趋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对照组、长航A组、B组和C组舰员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由于长航条件下舰艇新鲜蔬菜水果供给不足,易引起舰员叶酸等营养素缺乏,可能导致机体Hcy水平升高。合理增加靠港食品补给,是缓解舰员叶酸缺乏的有效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水平对诊断早期先兆流产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72例本院疑似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单一孕酮检测、单一血清HCG检测、孕酮联合血清HCG检测,比较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入选72例疑似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有60例确诊为早期先兆流产,单一孕酮检测、单一血清HCG检测、孕酮联合血清HCG检测在妇科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3.33%(38/60)、73.33%(44/60)、95.00%(57/60),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符合率,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G和孕酮水平检验的应用,可提升患者诊断效能。

  • 标签: 血清HCG 孕酮水平 早期先兆流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股骨骨折老年患者采用微创手术实施治疗对其肢体功能恢复影响作用。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骨科就诊股骨骨折老年患者60例,奇偶数分配,常规组实施传统内固定术,试验组实施微创手术,疗效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情况,试验组有较低发病率(P<0.05),术后恢复及肢体功能,均以试验组良好(P<0.05),患者行走情况、关节活动度等统计,相比术前,试验组术后行走距离明显提高(P<0.05)。结论:治疗老年股骨骨折,微创手术的开展能够充分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且具备良好手术安全性。

  • 标签: 微创手术 股骨骨折 老年患者 肢体功能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前后的营养水平变化,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3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入院当日及手术后第5天的血清白蛋白(ALB)、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等临床营养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院时患者ALB、BMI、TSF及AMC等指标水平基本处于正常范围,但手术后第5天所有患者的ALB、BMI、TSF及AMC等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并且与入院时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应早期给予有效的营养支持。

  • 标签: 颅脑损伤 营养支持 早期
  • 简介:目的探析血脂水平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意义。方法采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共1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经体检检查后身体指标健康人员100例,分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血脂水平进行临床检验。对比两组人员的血脂等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可根据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判断,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老年冠心病 胆固醇 血脂水平
  • 简介:目的调查某部干休所老干部血脂水平并分析其与吸烟的关系。方法140名老年人根据年龄分为A组47名(65-69岁)、B组49名(70-79岁)及C组44名(80-89岁)3组,比较其血液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根据是否吸烟,分为E组(吸烟组)及F组(不吸烟组)两组,比较TC、TG、LDL-C、HDL-C的水平及两组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结果该干休所老年人高脂血症发生率为38.33%;各年龄段血脂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吸烟组与不吸烟组相比,TG[(1.64±0.48)mmol/L与(1.53±0.66)mmol/L,P〈0.05]、TC[(5.31±1.27)mmol/L与(5.15±0.79)mmol/L,P〈0.05l、LDL.CI(3.86±0.88)mmol/L与(3.14±1.10)mmol/L,P〈0.05]较高,HDL-C[(1.474-0.410)mmol/L与(1.63±0.55)mmol/L,P〈0.05]较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10.87%与5.32%,P〈0.05)。结论吸烟的老年人脂类代谢紊乱严重,吸烟可使老年人血中脂质和脂蛋白向不利于健康方向变化,吸烟组的老年人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

  • 标签: 血脂 吸烟 老年人
  • 简介:目的对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和心电图ST段水平延长进行相关性分析,以评价运动平板试验在现代冠心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ST段水平延长(>0.12s)和对照组(≤0.12s)进行运动平板试验,采用Bruce方案。结果ST段水平延长组运动平板试验阳性41例,其中15例ST段水平延长>0.16s;对照组运动平板试验阳性5例;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ST段水平延长>0.12s可作为预测运动试验阳性的参考指标;心电图ST段水平延长>0.16s有症状者,可作为诊断冠心痛的重要指标;运动平板试验是现代冠心痛诊断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运动平板试验 心电图 冠心病 发病机理 诊断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总皂苷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的影响及其与中枢NO水平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吗啡CPP模型,观察黄芪总皂苷对CPP的影响,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小鼠脑中NO含量。结果:吗啡(6mg/kg,SC)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CPP(P〈0.01),小鼠脑组织NO水平亦显著升高(P〈0.01);训练阶段于每次给予吗啡前30min给予黄芪总皂苷(40~160mg/kg)可拮抗小鼠对吗啡的CPP效应的(P〈0.05,P〈0.01,P〈0.01),并能降低脑内NO含量(P〈0.05,P〈0.01,P〈0.01);仅在测试前30min一次给予黄芪总皂苷160mg/kg可抑制小鼠已形成的CPP(P〈0.01),并降低脑内NO含量(P〈0.05),而黄芪总皂苷40和80mg/kg组则不影响其效应(P〉0.05)。结论:黄芪总皂苷可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CPP效应的形成和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中枢NO水平有关。

  • 标签: 小鼠 吗啡 条件性位置偏爱 中枢NO水平 黄芪总皂苷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早期1型和2型糖尿病大鼠大脑海马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的改变。方法: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高脂高糖饮食辅以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 标签: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PKC信号 大脑海马区 CAMKII 水平变化 磷酸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对其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门诊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护理前两组的血糖水平,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护理后两组的血糖水平,结果(p

  • 标签: 门诊护理 糖尿病血糖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动态值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策略在优化老年重症肺炎抗菌药物应用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12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进行临床常规的感染指标筛查检查,PCT指导治疗组(PCT组)63例患者根据PCT值制订优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3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分析2组患者PCT值、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26例患者中,存活109例,死亡17例。2组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比例、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及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CT值可作为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和感染严重程度的快速、可靠的诊疗指标,基于PCT动态值指导优化抗菌药物治疗策略的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少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缩短抗菌药物疗程,降低抗菌药物费用,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及可行性。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动态值 老年 重症肺炎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检测98例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7d的白蛋白,并跟踪观察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98例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中,有2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切口裂开7例,炎性肠梗阻3例,腹腔感染3例,呼吸道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3例,吻合口瘘1例,胃排空延迟1例,死亡2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严重呼吸道感染和无法控制的腹腔内感染所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2组患者术后7d的白蛋白水平均低于于术前[有并发症组为(37.36±2.84)g/L比(26.60±2.83)g/L,无并发症组为(30.37±3.71)g/L比(38.35±4.64)g/L,均P〈0.01],有并发症组患者术后血浆白蛋白低于无并发症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之一。

  • 标签: 腹部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血浆白蛋白
  • 简介:2型糖尿病已成为老年患者的主要慢性疾病,其致残、致死主要是因动脉粥样硬化症导致的慢性并发症。高血压、血脂紊乱及高血糖是目前公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而许多研究认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的Hcy水平测定来了解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症 颈动脉硬化 高血糖 心脑血管疾病 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对患者C反应蛋白在不同时期的水平与预后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探讨,对于科学制定治疗方法以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方法:收集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的50例成年人。按照患者出血量分为大、中、小三组,对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对患者预后效果详细记录,初步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与出血量及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院时脑出血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P

  • 标签: C反应蛋白 急性脑出血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影响血清Apelin水平的因素。首先介绍了血清Apelin水平的测定方法和指标,包括ELISA、RIA和质谱法等。接着讨论了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Apelin水平的变化情况,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Apelin水平较正常人群显著降低。随后,探讨了Apelin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关联性,发现血清Apelin水平的降低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和血脂异常等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进一步研究血清Apelin水平的发生机制方面,讨论了Apelin在脂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包括促进脂肪合成和存储,抑制脂肪酸释放等。此外,还探讨了Apelin与胰岛素抵抗以及慢性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及机制。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血清Apelin水平的调节机制,为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血清Apelin水平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脂代谢调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当前药剂科合理用药水平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策略。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某院药剂科未实施干预管理的用药处方中抽取60份作为A组,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某院药剂科实施临床合理用药干预管理的用药处方中抽取60份作为B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用药不合理率。结果:从临床用药的不合理率针对两种病人的不同用药管理方案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B组病人的用药不合理率,远远低于A组,A组为13.33%,B组为5.00%。结论:药剂师的综合素质能力相对较低,医院对药剂师的工作任务安排不合理,药剂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相对较低,是影响合理用药水平的因素。

  • 标签: 药剂科 合理用药 管理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