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鼻内术后窦黏膜的组织学检查及黏膜纤毛清除功能较术前均有改善,部分组织学及黏膜纤毛清除功能的恢复可能需要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鼻内术后鼻窦的组织学形态与功能之间存在好的对应性.手术后的鼻内检查和糖精试验联合使用,可以有效评估黏膜的恢复情况.

  • 标签: 鼻内镜检查 组织学形态 手术后 黏膜 纤毛清除功能 组织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orthokeratology,Ortho-K)前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江苏省溧阳市中医院眼科验配角膜塑形55例11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在戴前、戴后7d,1、3、6mo五个时间点利用OQASTMⅡ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和Topolyzer角膜地形图进行检测,分别获得各参数:眼散射指数(opticalscatteringindex,OSI)、MTF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Strehlratio)、OQAS值(OV100%、OV20%、OV9%)、高度不对称性指数(indexofhighestasymmetry,IHA)、高度离心指数(indexofhighestdecentration,IHD)和不规则指数(aberrationcoefficient,ABR)。结果:角膜塑形前裸眼视力为0.21±0.13,戴后7d,1、3、6mo分别为0.48±0.15、0.72±0.14、0.93±0.13、1.0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I配戴前与配戴后1、3、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TFcutoff配戴前与配戴后1、3、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trehlratio配戴前与配戴后1、3、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OV9%配戴前与配戴后1、3、6mo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HA配戴前与配戴后1、3、6mo分别为4.13±3.59、19.11±15.38、17.78±17.12、34.18±23.34,与配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HD配戴前与配戴后7d,1、3、6mo分别为0、0.02±0.01、0.02±0.02、0.03±0.02、0.03±0.01,与配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R配戴前与配戴后7d,6mo分别为0.29±0.51、1.23±0.71、2.10±0.59,与配戴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可引起视觉质量的下降,但下降程度轻微。角膜塑形治疗青少年初发性近视效果确切,角膜塑形能快速、有效地提高裸眼视力,在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裸眼视力 视觉质量 OQASTMⅡ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TransPRK与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激光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120例240眼。随机分TransPRK组60例120眼,LASEK组60例120眼。观察术后1wk眼部刺激症状、术后2wk视力、术后3mohaze的发病率、术后1a屈光度等。结果:两种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后第1dTransPRK组无刺激症状者:86眼(71.7%),视物清楚,睁眼来医院复查。LASEK组术后81眼(67.5%)无刺激症状;术后2wk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比较,TransPRK组109眼(90.8%),LASEK组87眼(72.5%);术后3mohaze的发病率,TransPRK组0级113眼,LASEK组0级109眼。结论:TransPRK组刺激症状明显轻于LASEK组,TransPRK组比LASEK组术后视力恢复快;TransPRK组比LASEK组术后haze的发病率低,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两组1、3、6、12mo两组视力、屈光状态、视觉质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矫正高度近视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

  • 标签: 全激光 TransPRK 表层手术 高度近视 角膜
  • 简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虽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通过对激光的认识和了解,使其有可能应用于白内障手术,Nd:YAG激光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更加安全,对局部组织无损伤,手术时切口更小,手术后散光轻,操作简单.这一技术将使白内障手术效果更趋于完美.

  • 标签: 激光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组织损伤 散光 ND:YAG激光
  • 简介:对近年来经皮气管切开(又称快速气管切开)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对比性分析.经皮气管切开的安全性有了明显提高,在支气管引导减少了手术的盲目性,但在安全性和技术上仍需进一步改进.目前经皮气管切开不能代替常规气管切开.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术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应用同种异体硬脑膜对38例(73只跟)高度近视患者行后巩膜加固,观察其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近视度数稳定或减少者占93.2%,眼轴稳定者占93.2%,矫正视力稳定或提高者占93.2%,无远期手术并发症.结论后巩膜加固是控制高度近视恶化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并且手术安全.

  • 标签: 后巩膜加固术 高度近视
  • 简介:目的:观察双层新鲜羊膜遮盖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对35例35眼角膜溃疡患者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用双层新鲜羊膜遮盖于角膜,并缝合固定。以药物抑制炎症,随访6~12mo。结果:角膜溃疡33眼完全愈合;总体视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双层羊膜遮盖法是治疗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羊膜 遮盖 真菌性角膜溃疡
  • 简介:本科行不伴气管切开的喉部分切除23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5年2月至2009年3月我科行不伴气管切开的喉部分切除病例23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例;

  • 标签: 喉部分切除术 气管切开 2009年
  • 简介:目前,由于眼外伤的增加,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真菌性角膜炎正以每年增加的发病率成为我吲主要的致肓性眼病之一。在基层医院,由于缺乏高效低毒、廉价的抗真菌药物,真菌性角膜炎已成为眼科医生的棘手问题。对于有些药物治疗效果差,而经济条件困难的重症的患者,我们采取传统的球膜遮盖,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球结膜遮盖术 治疗效果 真菌性角膜溃疡 重症 真菌性角膜炎 抗真菌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切口方式对术后视力及散光问题比较.方法对134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表面麻醉(0.4%倍诺喜)上方角膜透明切口和角巩膜隧道切口,施行Phaco+IOL植入,观察两种切口在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视力恢复、角膜混浊、散光.结果角膜透明切口与巩膜隧道切口在中、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操作上前者简单,后者复杂.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采用两种切口的术后角膜混浊、视力、散光无明显差异.

  • 标签: 乳化吸 切口方式 吸术
  • 简介:目的:全激光TransPRK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疗效的分析。方法:选择2012-12/2013-12在我院行全激光TransPR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68例136眼,随访1a,观察眼部刺激症状、视力、眼压、haze和屈光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无不适感54例108眼,14例28眼患者出现眼干涩、磨疼、异物感。两组患者术后3、6mo,1a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47)。术后3mo时裸眼视力最佳,术后6mo视力稳定。术后1a裸眼视力均达到0.8以上,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明显下降。haze发病率低,多数在0-1级。通过对夜间视力、干眼、视疲劳等进行调查问答。满意度达85%。结论:TransPRK中全激光,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干眼、haze发病率低,在治疗高度近视方面,其安全性高,疗效满意,是治疗高度近视较为理想的表层手术方式之一。

  • 标签: TransPRK 高度近视 表层术 角膜 全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40例(48只眼)慢性泪囊炎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术后完全通畅44只眼(91.67%);不全通畅3只眼(6.25%);不通畅1只眼(2.08%).讨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泪囊鼻腔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将151例(151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根据其眼部外伤情况,分为4组(A,B,C,D),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及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术后视力.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者A组61.9%,B组19.6%,C组42.8%,D组46.4%.结论选择恰当手术方式对于外伤性白内障取得最佳效果具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外伤性白内障 手术方式 视力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结合电子鼻咽喉镜在鼻窦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上颌窦侧壁与底壁交界处囊肿,16例蝶窦囊肿,12例真菌球性上颌窦炎,采用鼻内和电子鼻咽喉镜相结合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中出血较少,平均约(20±3)mL。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见鼻窦自然开口均无闭锁或粘连,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结合电子鼻咽喉镜在鼻窦手术中,尤其是对上颌窦前壁、前壁与底壁交界处,蝶窦底壁、侧壁病灶的清除,能在尽可能减少窦口开窗范围的情况,充分发挥各内的优点,以达到微创目的。

  • 标签: 鼻窦 鼻内镜 电子鼻咽喉镜
  • 简介:气管、支气管异物为耳鼻喉科常见急症,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偶见于成人。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152例,均在内径为3~9mm的硬质支气管钳取异物,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支气管异物 硬质支气管镜 耳鼻喉科
  • 简介:目的研究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中参与分析的细胞数(NC)对测量结果重复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到我院诊治并在同一时间行2次以上(含2次)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测量的患者,其测量结果包括中央角膜厚度(CCT)、内皮细胞密度(ECD)、平均细胞面积(ACS)、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EX%),排除NC=0的结果,〉2次测量的患者,选择NC最大的2组结果,以每位患者所得的2组结果中NC较小者(NCmin)为分组依据,10个细胞为一个等级,获得(NCmin〈10、10~20……90~100、≥100)11个组段,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其95%置信区间(95%CI)对各组段内2组数据的重复性进行评估,并对ICC进行F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各组段CCT的ICC均〉0.9,且95%CI下限在0.75以上;ECD和ACS的ICC,当NC≥100时,均〉0.9,且95%CI下限在0.75以上,当NC≥50时,均〉0.75;CV的ICC,当NC≥90时,〉0.75,其余组段均〈0.75;HEX%的ICC,当NC≥100时,〉0.75,其余组段均〈0.75。结论CCT测量结果的重复性不受NC限制;分析ECD和ACS时,NC应在50以上,当NC≥100时,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最佳;分析CV和HEX%时,NC应分别在90和100以上。

  • 标签: 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 重复性 中央角膜厚度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
  • 简介:目的观察羊膜移植联合亲水角膜接触治疗早期眼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21眼)早期眼烧伤患者,采用羊膜移植并佩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治疗,术后随访3月.结果所有患眼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20例眼表基本稳定,视力不同程度提高;2例角膜云翳;l例眼结膜表层重建,但发生角膜斑翳.无严重眼部并发症发生.结论羊膜移植联合亲水性角膜接触治疗各种早期眼烧伤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羊膜移植术 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 眼烧伤
  • 简介:资料病例1男性,65岁。因右侧鼻腔流臭脓涕8个月,门诊以"右全组鼻窦炎"收入院。2年前因鼻咽癌(T3N1M0)行60Co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剂量为70Gy。CT扫描显示:右侧鼻腔、上颌窦、筛窦密度增高,上颌窦内侧壁骨质吸收(图1)。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右侧全组鼻窦炎,拟行鼻内手术。手术在全身麻醉进行。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脑脊液鼻漏 全组鼻窦炎 上颌窦内侧壁 放射治疗 筛窦
  • 简介:目的:针对配戴不同类型接触后角膜敏感性变化的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接触的临床验配和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处理提供帮助。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收集基本信息,应用CochetandBonnetaesthesiometer测量49例98眼角膜敏感性,按照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别配戴RGP和软,戴1~12mo组,1~5a组中央部角膜敏感性均较未戴组明显下降(P=0.000),而二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RGP镜片P=0.921,软P=0.685);配戴Dk为36和82的RGP镜片1~12mo,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263);分别配戴RGP镜片和软1~12mo,1~5a,两组中央角膜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意义(1~12mo组P=0.263,1~5a组P=0.366)。结论:配戴接触导致的角膜敏感性下降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类型镜片的机制略有不同。

  • 标签: 角膜敏感性(角膜知觉 CTT) 接触镜(软镜 RGP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