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使用和不使用白星技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效果,探讨白星超声乳化技术优点.方法随机选取40例硬核(Ⅲ~Ⅳ级)白内障患者共47眼,随机分为A、B两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组使用白星技术,B组使用普通超声乳化技术.对比两组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水肿情况、超声乳化能量及每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计数减少量.结果A组与B组术后恢复较好视力(≥0.7)比例差异无显著性,A组术后第一天角膜水肿情况明显好于B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数量明显少于B组,所用超声乳化平均能量明显低于B组.结论白星技术所用能量少,术后反应小,组织损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治疗 角膜水肿 手术前后 硬核性白内障 临床研究
  • 简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最为常见致盲性眼底病变之一,其发病机制不明.长期以来,早期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只是单纯控制血糖,但这并不能完全阻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全身相关因素影响作用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认为,许多全身因素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此方面成果,总结必须严格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为最终通过全身综合干预以早期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供思路.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血糖控制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链脲素 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桥小脑角疾病相位平衡快速梯度回波(Balance-FastFieldEcho,B-FFE)序列MRI影像学特点,评价B-FFE序列对桥小脑角疾病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FFE序列对136例桥小脑角病变者(三叉神经痛131例、半面痉挛5例)进行MRI检查,观察桥小脑角神经、血管、肿瘤显像情况,并与手术中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3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117例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MRI显示有血管压迫者102例,术中证实有血管压迫者95例,行显微血管减压+神经梳理术;14例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均为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术后病理证实7例为胆脂瘤,2例为听神经瘤,5例为脑膜瘤;5例半面痉挛患者MRI显示有血管压迫,术中证实有血管压迫,并予以血管减压.结论B-FFE序列MRI成像能清楚显示桥小脑角区三叉神经、面神经与血管关系及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对诊断、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桥小脑角疾病 磁共振成像 三叉神经痛 血管压迫
  • 简介:我们于1998年至2000年将显微血管吻合技术应用于耳廓完全离断伤治疗中,计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

  • 标签: 显微血管吻合术 耳廓离断伤 手术方法
  • 简介:<正>从1989年起以耳后肌带蒂皮瓣对5例耳甲腔和耳道皮肤缺损患者进行整复,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手术患者见表。手术方法耳甲腔和耳道肿瘤,在切除肿瘤后测量皮肤缺损范围,如为耳道闭锁,则应切除耳道内闭锁组织后,磨除一部分耳道后、上、下壁骨质,充分

  • 标签: 耳后肌 皮肤缺损 耳甲腔 带蒂皮瓣 耳道 耳后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后并发白内障病例共28例(28眼).视网膜脱离后均行玻璃体切除手术,C3F8气体为眼内填充物.采用晶状体囊外摘除术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经过随访,28眼视力均有提高,视力达到或超过视网膜脱离术后最佳视力有22眼,占78.57%.结论白内障摘除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视力,并有利于对其眼底随访.

  • 标签: 手术治疗 手术后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晶状体囊外摘除术 玻璃体切除手术 视网膜脱离术后
  •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严重并发症,也是主要致盲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视网膜中白细胞粘附增加,并与DR微血管损伤在时间和空间上一致.同时细胞内粘附分子-1(ICAM-1)及其基因表达上调,抗ICAM-1抗体及CD18抗体可抑制糖尿病引起白细胞粘附和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糖基化终产物(AGEs)可引起DR中炎症改变.增加视网膜内VEGF及AGEs可明显增加白细胞粘附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能参与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炎症.

  • 标签: 炎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基化终产物
  • 简介:<正>今天许多种类内窥镜已应用于临床诊断。由于优良光源和光导系统使得精确观察成为现实。手术可以在电视屏幕下操作,并获得优质屏幕影像和内窥镜手术像片资料。1959年HopkinsHH博士发明了棒状透镜,1960年StorzK.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光导纤维,这些形成了现代内窥镜突破性进展。本文总结了与内窥镜发明者StorzK.谈话内容。早期内窥镜是JacksonC.医学博士设计,在许多年内,这个设计没有进一步改进。培养一个内窥镜医师需要许多年时间在实验室用很讲究

  • 标签: 内窥镜手术 革命性 光导纤维 发明者 光学系统 医学博士
  • 简介:丙烯酸酯和硅胶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这两种晶状体各有优缺点,本文综述了它们在本身材料(化学和物理特性)、植入特性、白内障术后效果和并发症(视功能、生物相容性、眼内炎、后囊膜混浊和晶状体钙化、前囊膜收缩和位置变化)、联合手术中应用(与硅油黏附性、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手术)等方面的比较。

  • 标签: 丙烯酸酯 硅胶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 简介:<正>经过大家努力,眼科版终于与大家见面了。稿源丰富,来自全国各地及香港、日本等,有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各级医院包括基层医疗单位寄来文稿,涉及领域广泛,内容有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白内障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屈光性疾病、角膜病及角膜移植、青光跟、跟肌病和肿瘤病理等,有临床治疗经验、亦涉及一定深度基础研究,使我们深受感动并感谢广大作者对本刊支持。由于文章质量对于"杂志"、对于广大读者而言是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提高杂志质量,尽量做到规范化,在此提出一些问题,请作者们注意

  • 标签: 注意事项 人工晶体植入术 基层医疗单位 角膜移植 玻璃体疾病 肿瘤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2001年12月住院治疗27例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23例行颈清扫术,并与同期住院治疗144例非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对比.结果微小型与非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2/23(52.2%)、108/144(75.0%),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29.7%、37.8%;Ⅵ区淋巴结转移分别为9/23(39.1%)、43/58(74.1%),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2.0%、58.4%;Ⅰ-Ⅴ区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1/23(47.8%)、93/144(64.6%),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5.2%、34.9%,三者统计学均有显著性意义.10例临床颈部N0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例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比非微小型低,以颈静脉链为常见部位,其次是气管食管沟.对一个确诊为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都应行颈清扫术.

  • 标签: 临床研究 甲状腺 微小癌 乳头状 淋巴结转移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效果.方法对15例16眼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将囊袋张力环植入囊袋内.结果人工晶状体正位14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偏斜2眼.术后随访3个月~9个月,矫正视力<0.1者2眼,0.1~0.4者5眼,0.5~0.9者6眼,1.0~1.5者3眼.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安全有效方法,可以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状体半脱位 囊袋张力环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Fas和FasL在鼻息肉中表达,研究细胞凋亡和Fas/FasL系统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和FasL在35例鼻息肉和17例正常下鼻甲组织中表达.对Fas和FasL阳性细胞类型、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Fas和FasL在鼻息肉组织中表达均较正常下鼻甲组织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2.Fas在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都有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息肉表面的上皮细胞和间质内炎性细胞中.结论1.Fas/FasL系统介导凋亡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鼻息肉长期保持良性增生重要因素.2.FasL在鼻息肉上皮细胞中高表达与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及Fas/FasL系统免疫监视作用有关.

  • 标签: 鼻息肉组织 高表达 FAS/FASL系统 上皮细胞 正常 下鼻甲
  • 简介:目的探讨羊膜植入应用于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随机选择40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对照组随机选择30例,行单纯小梁切除术,随访6个月.结果手术成功率:羊膜组累计成功率90%,对照组为6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滤过泡:随访至6个月末时,羊膜组与对照组累计存活率分别为87.3%和52.3%,经U检验,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术后视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二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差异无明显性.结论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瘢痕组织形成,并能有效长期保留功能性滤泡,并发症较少.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羊膜植入术 并发症 功能性滤泡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屈光度,探讨儿童白内障选择合适人工晶状体依据。方法:3~11岁儿童52例83眼,手术时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3~6岁,27例50眼:B组6~14岁,25例33眼均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lmo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每0.5a复验,随访6mo~3a,对术后屈光度及最终矫正视力进行观察。结果:A组平均屈光度变化为3.17±2.90D。B组平均屈光度变化为1.08±1.37D,11眼(13.3%)BCVA≥1.0,45眼(55.6%)BCVA≥0.5,5眼(6.O%)≤0.3。结论:儿童白内障尽早手术同时,根据年龄段,植入欠矫的人工晶状体并配戴框架眼镜,是恢复儿童良好视力关键。

  • 标签: 儿童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视力
  • 简介:目的探讨增殖相关基因Ki-67和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在喉癌中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存档石蜡标本喉鳞状细胞癌50例、不典型增生36例、喉正常黏膜10例中Ki-67、Bax、Bcl-2表达.结果Ki-67在以上三组表达率分别为52%、50%、10%,Ki-67在喉癌表达率明显高于喉正常黏膜(P<0.05),Ki-67在不典型增生中表达率明显高于喉正常粘膜(P<0.05),Bcl-2在以上三组表达率分别为44%、11%、0%.Bcl-2在喉癌组表达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和正常黏膜组(P<0.05),Bax在以上三组表达率分别为76%、77%、78%、80%,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随着上皮细胞增殖活性增强,Ki-67表达增加,提示ki-67与喉癌发生、发展有关,对表达增强者,应作进一步检查.2.Bcl-2检测结果,对鉴别喉部良、恶性病变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增殖 凋亡 喉癌 鳞状细胞癌 KI-67 BAX
  • 简介:目的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护理。方法通过对35例(35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行全方位整体护理,制定护理措施并监督执行。结果35例病人经手术治疗和实施各项护理措施,34例(34眼)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结论规范护理可以巩固和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黄斑裂孔 玻璃体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对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探讨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倾斜巩膜隧道、楔状小梁切除、加大滤过内外口等措施对原术式进行改良,临床应用于30例32眼青光眼.结果术后结膜反应轻微,前房开始时稍浅,术后7d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37个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滤过泡弥散、扁平、范围广,均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该术式操作安全、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手术方式 倾斜巩膜隧道 滤过泡 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