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较常见的脑血管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方法通过应用丹奥粉针剂治疗51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并利用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仪测定其用药前后的脑循环动力学的各项指标.结果用药后较用药前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极显著.结论丹奥粉针剂对改善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丹奥 腔隙性脑梗死 病人 脑循环 血液动力学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胃肠道营养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18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8例常规预防上消化道出血,B组60例在此基础上(不用碱性药中和胃酸)于入院后或手术后12h给予鼻饲流质食物。结果B组病人上消化道出血及首次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胃酸pH值〈4.0者A组为77.6%(45/58),B组为13.3%(18/60)。结论早期胃肠道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上消化道出血 胃肠道营养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资料,随机分为颅内压监测组与对照组,每组79例。比较两组脱水剂使用剂量、并发症发生率及GO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颅内压监测组甘露醇使用时间和剂量显著减少,而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1)。两组GO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反映颅内压变化,对病人临床救治及判断预后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重型 颅内压 监测 有创性 预后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亚低温(MHT)技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8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随机份如治疗组合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MHT治疗技术,在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NSE、S-100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在治疗后7d、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在治疗后3d、7d、14d治疗组血清NSE、S-100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MHT治疗技术可改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对神经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亚低温疗法 脑梗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蛋白 神经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脑胶质瘤术后病人自我管理效能感和生命意义的影响。方法以82例脑胶质瘤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应用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和癌症病人生命意义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我管理效能感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感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命意义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感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提高脑胶质瘤术后病人的自我管理效能和生命意义水平,促进病人康复。

  • 标签: 脑胶质瘤 聚焦解决模式 自我管理效能感 生命意义
  • 简介:目的分析颅脑损伤病人血清S-100B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12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不同时间点(伤后1d、2d、3d、5d、7d)血清S-100B蛋白和TNF-α表达水平,分析S-100B蛋白和TNF-α表达水平与GCS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颅脑损伤各组S-100B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伤后3d达到高峰,5d以后逐渐下降,持续至伤后7d。不同程度颅脑损伤组S-100B在同一个伤后时间点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程度越重,S-100B蛋白表达水平越高。不同程度颅脑损伤组TNF-α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各组血清S-100B和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827、0.831、0.815、0.821,均P〈0.05)。颅脑损伤病人的S-100B蛋白含量和TNF-α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与GOS和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联合测定血清S-100B蛋白和TNF-α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客观指标,且可区分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颅脑损伤 S100B蛋白质类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脑多巴胺转运体(DAT)^99Tc^m-TRODAT-1SPECT显像与多巴胺D2受体(D2R)^131I-epideprideSPECT显像在早期帕金森病(P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正常对照者及46例早期未经替代治疗的PD患者分别接受脑DAT^99Tc^m-TRODAT-1SPECT与多巴胺D2R^131I-epideprideSPECT断层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计算纹状体与枕叶、额叶的放射性比值(ST-OC/OC和ST-FC/FC)。结果PD患者起病肢体对侧脑DAT比值ST-OC/OC和ST-FC/FC比同侧均降低,双侧ST-OC/OC较对照组均降低。PD患者起病肢体对侧脑D2R比值ST-OC/OC和ST-FC/FC比同侧均增高。PD患者起病肢体对侧脑DAT比值ST-OC/OC与患者病程呈负相关,起病肢体对侧脑D2R比值ST-OC/OC与患者年龄及UPDRS运动评分呈负相关。结论人脑DAT^99Tc^m-TRODAT-1SPECT显像与D2R^131I-epideprideSPECT显像均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

  • 标签: 帕金森病 多巴胺转运体 ^99TC^M-TRODAT-1 多巴胺D2受体 ^131I-epidepride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2016年6月16日收治1例垂体腺瘤合并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糖尿病病人,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后出现脑脊液漏、尿崩症,经过护理治疗,7月22日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女,64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视力障碍、双眼视力逐渐减退、模糊4个月于2016年6月16日入院。外院头颅CT显示垂体腺瘤。入院时右眼无光感,左眼视力0.8。术前白细胞总数13.09×109/L,血红蛋白浓度109g/L,血小板总数109×109/L,空腹血糖10.7mmol/L。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控制血糖,输注血小板,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6月20日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静脉滴注1单位治疗量血小板和2单位A型红细胞悬液。6月21后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2.35×109/L;血红蛋白浓度108g/L;血小板总数173×109/L。术后体温正常,出现脑脊液鼻漏、低钠血症。

  • 标签: 垂体腺瘤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糖尿病 脑脊液漏 尿崩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皮质电刺激对颞叶癫病人颞后感觉性语言中枢和致癎灶关系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5例致灶可能与语言区毗邻的颞叶癫癎病人,行左颞后颅内电极植入,并进行皮质电刺激完成致癎灶定位。选择与病人智力水平相适应的语言作业,所有病人于术中唤醒下行致癎灶切除。结果所有病人均能通过皮质电刺激确定感觉性语言区的精确位置。致癎灶和感觉性语言中枢相离11例,相切2例,相交2例。随访15例,时间21~36个月;根据Engel分级:Ⅰ级8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术后语言障碍2例,部分恢复1例,无改变1例。结论感觉性语言中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皮质电刺激能够客观评估感觉性语言中枢的位置,据此判断其与致癎灶的关系,是一种有效和可靠的评估手段。

  • 标签: 癫癎 颞叶 皮质电刺激 感觉性语言中枢 致癎灶 术中唤醒
  • 简介:目的动脉内灌注尼莫地平(IYI)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重度脑血管痉挛病人的疗效仍未被证实,本研究的目的即为探讨INI对临床病程和脑灌注的影响。方法经地方伦理委员会核准后,对214例动脉瘤性SAH病人中的26例进行研究,均为难治性重度脑血管痉挛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及随访时采用DSA、经颅多普勒(TCD)、灌注CT(PCT)及神经系统检查监测疗效。结果血管造影结果无改变8例。INI灌注后1d,PCT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到达峰值时间缩短(P=0.03),平均通过时间缩短(P=0.17);但其后这种变化不再持续。TCD汇总分析结果表明,INI灌注后1d存在短暂血流量增加(P=0.03),其后7d该变化不再明显。16例(61%)病人出现新的脑梗死灶。结论INI灌注24h内,血管造影结果表明血管痉挛改善,PCT结果表明脑灌注增加,该作用强于动脉内罂粟碱灌注。但动脉内灌注的持续作用是短暂的,因此,仍有待寻找对严重脑血管痉挛具有持续作用、能真正改善脑灌注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动脉内灌注 脑灌注 临床病程 尼莫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