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occultbreastcancer,O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了解患者生存状态并探讨其最佳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OBC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320例非OBC作为对照组探讨其预后情况。结果72例均以腋窝肿物为首要症状。MRI乳腺内可疑病灶检出率为71.4%,高于钼靶X线摄影的53.5%,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6,P=0.001)。腋下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多为中-低分化,表现为淋巴结弥漫浸润的成片的大Apocrine样细胞;免疫组化CK7、CK20和TTF-1的阳性率分别为96.7%、6.7%和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10);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46.7%和36.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5,P=0.033)。临床分期、术式、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OBC以腋窝肿物为首要症状,MRI联合免疫组化更有利于OB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OBC的ER、PR阳性率低,改良根治术联合辅助治疗可能是更好的治疗选择。

  • 标签: 乳腺肿瘤 隐匿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ndometrialatypicalhyperplasia,EAH)的患者并存隐匿性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入院诊断为E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绝经前患者(44例)及绝经患者(17例)分别讨论。根据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EAH组及子宫内膜癌组,分别观察绝经前患者及绝经后患者中对合并隐匿性子宫内膜癌有预测价值的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用于评估入院诊断为EAH的患者实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结果在绝经前患者中,诊刮前子宫内膜厚度、术前EAH分级被选人方程,所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判别正确率为86.4%。在绝经患者中,绝经年限、术前EAH分度被选入方程,所建方程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4),其判别正确性为82.4%。结论①对于绝经前EAH患者,诊刮前子宫内膜厚度、EAH分度有助于临床工作中术前判断其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②对于绝经患者,绝经年限、EAH分度对术前判断其实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有应用价值,从而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

  • 标签: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癌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