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优化护理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90名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名。观察组接受优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优化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 标签: 优化护理 高血压 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养生教育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养生教育护理的综合干预措施并测量比较两组 CO(心输出量) 、SV(每搏输出量)及LVEF(左室射血分数)指标。结果 养生教育对于两组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在教育后6个月时显示差异逐渐扩大,而对照组则在教育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养生教育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中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医养生教育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养生教育护理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在健康教育、护理态度、病房管理、护患关系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护理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模式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 围术期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重症心脏术后患者出现低血氧饱和度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能引发严重的呼吸困难、组织缺血缺氧等后果。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与通气支持护理至关重要,可帮助改善氧合、减轻呼吸负担,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复速度。此外,及时的护理干预还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重症心脏术后 低血氧饱和度 呼吸道管理 通气支持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将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900例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患儿作为本次测试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n=450)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n=450),对两组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的预后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患儿在经过舒适护理干预后相较对照组有着更高的护理总有效率(P<0.05),且观察组的患儿相较对照组有着更低的疼痛程度(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护理效果有着显著的提升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应用采纳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干预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实施呼吸道护理干预对其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4年2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纳入60例分析。抽签1:1分组,设置为30例参考组、30例观察组,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呼吸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疼痛评分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参考组,疼痛评分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呼吸道护理干预有助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康复,可缓解其术后疼痛,预防并发症,值得应用。

  • 标签: 呼吸道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27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采用心脏康复护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心脏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心理状态,有助于心功能的修复。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心脏康复护理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心静脉置管在心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心脏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康复速度更快。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在心脏内科患者护理中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因此,推广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心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心脏内科 重症监护室 患者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集中护理的效果及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2022年11月-2023年12月40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的患者抽取,随机取样法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评价集中护理的实施价值。结果:观察组应用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心功能分级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开展集中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而提高应用效果。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集中护理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单元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2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单元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心理状态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单元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单元康复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的内容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于2022年-2023年2年中提供该手术的患者50例,其中2022年抽选25例,采取常规护理服务,列为对照组;2023年抽取25例,采取延续性护理,列为干预组。在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评估不同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和护理前(P<0.05);护理后,干预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和护理前(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风险管理联合急诊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80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联合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风险管理联合急诊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风险管理 急诊护理 心脏骤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早期路径心脏康复在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深入性分析。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内医院中采取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122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实施奇偶数法的方式均分患者为传统组(n=61)及早期组(n=61)。传统组中实施传统心脏康复指导措施,早期组中实施早期路径心脏康复措施,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护理后,传统组的LVEDD和LVESD的指标高于早期组;传统组的Barthel指数低于早期组,两组数据对比后有显著的意义(P<0.05)。结论 采取早期路径心脏康复对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早期路径心脏康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22年8月-2023年9月期间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中选取9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给予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动脉血气指标在护理后都要由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要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的建立能显著提升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 冠状动脉搭桥术 围手术期
  • 简介:评价对心脏开胸术后患者进行品管圈活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脏开胸术后患者9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品管圈活动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动达标率及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达标比率高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心脏开胸术后患者进行品管圈活动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动达标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心脏开胸术后 品管圈活动 早期下床活动达标率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与分析健康护理理念指导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收住的50例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给予健康护理理念指导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心理弹性水平。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护理理念指导 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 治疗依从性 心理弹性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发难治性恶性B细胞肿瘤患者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恶性B细胞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预处理及细胞回输阶段护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预处理及细胞回输阶段护理在复发难治性恶性B细胞肿瘤患者的护理中,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对护理工作的认知较为全面,能够积极配合护理措施的开展,保障护理质量,值得参考。

  • 标签: 恶性B细胞肿瘤 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8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观察组接受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比干预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作为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摘要:从临床角度上来看,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电极移位,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本身就是在急救情况下用于恢复患者心脏功能的常见手术,一旦出现电极移位情况和问题,有可能导致心脏起搏信号传导异常问题,进而造成患者出现心率市场、心动过速等等问题,轻则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情况下则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对于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需要重视电极移位这一并发症现象和问题原因分析,并且实施针对性护理,这一点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紧急起搏器 临时心脏起搏 电极移位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时,全面分析心脏康复护理、自我效能护理的具体内容、实施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抽取时间开始于2022年3月,结束于2023年3月,而后根据奇偶数字法指导,将符合入组条件的76例患者划分组别,包括:对照组、实验组;在治疗阶段,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提供,心脏康复护理、自我效能护理为实验组提供,比较效果。结果: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实验组低,P<0.05;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中,实验组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心脏康复护理、自我效能护理的结合对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作用比较明显,同时,还可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压力,保障预后水平。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心理状态 心功能指标 心脏康复护理 自我效能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