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老龄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DSA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不仅费用高,而且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研究表明,约66%行DSA的患者其目的仅在于冠心病的诊断,而不需要支架置入等进一步的处理。多层螺旋CT的应用,特别是64层螺旋CT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而且明显缩短了数据采集时间,使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范围明显扩大。本文以DSA为标准,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笔者在整理“肺与大肠相表里”古籍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中医名词“肺”、“大肠”与现代医学名词“肺”、“大肠”具有同源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从经络穴位刺激引起脑功能区变化、中医“脏病及腑,腑病及脏”理论、经络穴位刺激引起相应脏器功能改变等角度人手,分析影像医学参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研究的可行性。

  • 标签: 肺与大肠表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通过对长顺绿壳蛋鸡原种场 100 套种鸡,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禽白血病A/B 亚型和J 亚型抗体、P27 抗原,结合 品种选育, 淘汰阳性鸡,经 4 个世代净化,种鸡血清禽白血病 A/B 亚型阳性率 8. 88%、禽白血病 J 亚型阳性率 9. 17%,种蛋ALV - P27 阳性率 2.02%。

  • 标签: 长顺绿壳蛋鸡 禽白血病 原种场 净化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 CKD)近年来发病率、住院率均有明显上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 CKD早期肾功能损伤若未及时发现和有效诊治,病情会持续加重并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超声造影( CEUS)、计算机断层灌注成像( CTP)和磁共振灌注成像( MR-PWI)等功能成像技术可以定量分析肾脏微循环血流灌注状态和肾脏滤过功能,在评估 CKD早期肾功能损伤方面的诊断价值日益彰显,已发展成为肾脏功能评估的影像学研究热点。本文就医学影像技术定量评估 CKD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作简要综述,以期提高其临床应用效益。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超声造影 计算机断层灌注成像 磁共振灌注成像 肾功能
  • 简介:摘要:卵巢囊肿本身会对周围正常组织形成破坏,卵巢囊肿在剥除过程可能将部分正常卵巢组织带走;且术中采用热能会对卵巢血供造成一定不良影响,这些因素均会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因而囊肿切除术不适用于存在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患者,需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是将微创技术与介入技术以及影像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兴治疗方法,现已在临床卵巢囊肿治疗中得到的普遍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介入治疗 卵巢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护患沟通方法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6-2020.9,抽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 90 例急诊患者展开研究,遵循双色球分组法分组,均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联合护患沟通方法,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 理满意度(服务态度、人文关怀、主动服务、问题解决、护理满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护患沟通方法可有效 提高急诊护理的满意度,可改善护患关系,效果显著。

  • 标签: 护患沟通方法 急诊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比剂剂量优化与成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头颈部CTA随机分为A、B2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剂量(65~90m1)与优化剂量(46~50m1)行16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利用原始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从而对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A、B2组全程血管内浓度曲线波动甚微、形态基本一致,主观判断无明显差异,优化方案组能有效消除头臂静脉高密度伪影干扰,显著提高颈部动脉起始段及颅内动脉的显示能力,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远侧段图像质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颅内静脉显影淡、动脉显示质量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16层螺旋CTA对比剂剂量优化方案,能够明显减少上腔静脉、颅内静脉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 标签: 头颈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剂 诊断显像
  • 简介: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之一。fMRI是目前无创伤性的研究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针刺镇痛引起的相关脑区活动变化。本文简要回顾疼痛及镇痛的解剖生理机制,对针刺镇痛所引起相关脑功能区的整合及调控机制进行总结,并就得气等对镇痛效果的影响做一综述。

  • 标签: 针刺镇痛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11C-乙酸(11C-AC)PET/CT诊断肾细胞癌的灵敏度高于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但其显像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其被肾细胞癌摄取是否与细胞膜脂肪酸合成相关。方法①细胞抑制实验:培养3株肾癌细胞(786-0、ACNH和Caki-1),分别以脂肪酸合酶(FAS)抑制剂C75、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后加入11C-AC,30min后测细胞摄取放射性计数,并收集细胞提取液测定蛋白浓度,以蛋白免疫印迹检测FAS表达。②小动物PET/CT显像:对786-0荷瘤裸鼠行11C-AC显像,测得肿瘤与软组织的靶本比(T/B),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结果786-0细胞株实验组比对照组摄取11C-AC量明显降低,每微克蛋白的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2.430±0.107和3.544±0.443(P=0.013),降低率为31.42%。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显示,实验组FAS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ACNH和Caki-1细胞株实验组与对照组每微克蛋白的放射性摄取和FAS表达均无显著差异。小动物PET/CT显示,裸鼠皮下肿瘤11C-AC摄取明显增高,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强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的11C-AC摄取与FAS表达有关,但不同病理类型摄取乙酸的程度不同。

  • 标签: 11C-乙酸 肾细胞癌 脂肪酸合酶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MSCT测量及脾大分度的简捷准确方法.方法:应用MSCT重建技术测量脾脏的体积,并与以往的肋单元计数法、脾门厚度测量法等进行比较.结果:测得正常脾脏体积为78.4~401.2cm3,平均为202.26cm3.脾脏体积与性别因素有关.结论:MSCT重建技术测量脾脏体积更准确、简捷.

  • 标签: 脾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输卵管卵巢脓肿(TOA)的CT表现,着重探讨和剖析其CT特点,以寻求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方法:收集12例CT检查后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TOA。综合临床及手术所见仔细分析CT图像中脓肿本身及继发改变。结果:CT均表现为附件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及周围明显渗出水肿,4例呈管状、“腊肠形”或“葫芦状”囊状影,5例囊壁呈分层强化并可见水肿带,全部脓肿与盆腔结构广泛紧密粘连,部分侵及邻近组织器官,1例并结肠低位梗阻,1例合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CT确诊9例,3例误诊为卵巢癌。结论:附件区“腊肠样形囊性影”、“囊壁明显环状强化并见水肿分层”等为TOA较具特征性的CT表现。综合临床资料及其CT特点能够正确诊断本病,同时对诊断不清的可疑妇科感染有鉴别价值。

  • 标签: 输卵管炎 卵巢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双元联合体”是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是以缔约章程为基础,以趋同目标、共建组织、不断改进、齐心管理、合作发展为特征,紧密合作、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利益—责任”平衡型团体。通过增加校企合作动力、减小校企合作阻力,使产生动力的各因素相互趋近利责平衡线附近等措施,增加“双元联合体”合作凝聚力,将学校和合作单位双方定位为人才培养的共同承担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齐心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

  • 标签: 校企合作 双元联合体 利责平衡线
  • 简介: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影响我国男性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目前已有多种核医学PET分子探针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精准分期及疗效评估,具有独特的优势及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分子影像学
  • 简介: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程短、进展快、病死率高,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了手术时机。介入治疗因具有微创、定位准确、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各种介入疗法因原理的差别而各有不足,因此多种介入疗法的综合运用将有助于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最大疗效,并提高肝癌患者的总体疗效。本文就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无水酒精注射这4种介入疗法及序贯综合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肝肿癌 微创介入治疗 序贯综合治疗
  • 简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均表达为阴性的乳腺癌。其术后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本文主要对TNBC的影像学诊断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钼靶 超声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文章在阐述以人为本人事管理内涵的定义、特点以及要求的基础上,对其作用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卫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吸引、培养卫生人才,为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卫生 人事管理 卫生人才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造影技术是否可用于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是否比传统同位素联合亚甲蓝示踪探测技术有优势。方法对36例乳腺癌患者先后进行超声造影、同位素联合亚甲蓝示踪法两项检查探测乳腺癌患者腋下前哨淋巴结,对比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技术发现前哨淋巴结的准确率为88.89%,同位素联合亚甲蓝示踪法发现前哨淋巴结的准确率为97.22%。结论超声造影可发现乳腺癌腋下前哨淋巴结,但其准确率略低于同位素联合亚甲蓝示踪法,临床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超声造影
  • 简介: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并进行评价,同时统计分析病理类型、子宫大小及患者年龄对超声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结果:20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无肌层浸润31例,浅肌层浸润134例,深肌层浸润44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有无深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77.51%。统计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子宫大小及患者年龄在确诊组与误诊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提供了一定参考。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子宫大小及患者年龄对超声判断内膜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无影响。

  • 标签: 超声检查 经阴道 子宫内膜癌 肌层浸润
  • 简介:随着“超声分子影像学”概念在国内的首次提出,超声医学已成为分子影像学的研究热点。即经静脉注入带有特定配体的靶向超声对比剂,与要显像的靶组织特异性结合,使得微泡选择性地聚集并较长时间停留于靶组织或靶器官而产生分子水平的显影,从而提高超声显像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子成像研究是借助于分子探针间接反映分子或基因的信息,目前我们使用的超声分子探针是超声微泡(球)对比剂。现针对超声微泡造影在疾病诊疗上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标签: 造影剂 超声检查 分子探针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