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肝胆外科患者中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笔者将选择2016年~7月到2017年8月间,我院外科接收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SAS、S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患者中采取个性化护理可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术室 肝胆外科手术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肝胆外科中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肝胆创伤患者62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1例,分别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与常规治疗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率为96.44%、,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与对照组的77.42%、35.48%相比优势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应用于肝胆外科治疗中有可靠效果,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肝胆外科 损伤控制性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肝胆外科手术的切口感染,对554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对患者的切口类型以及手术时间、感染率进行分析,发现老年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较高,手术时间长,感染概率提高,所以需要加强手术环境的五金处理,避免手术时间过长。

  • 标签: 肝胆外科 手术 切口 感染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胃肠功能恢复处理方法以及具体的恢复情况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样本选取量为100例,按照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差异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如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以及营养维持等,综合组患者采用术后综合处理方法,给予患者潘立酮、抗生素等处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等指标,并将其作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综合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较好,且与常规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肝胆积液情况并将其作为手术质量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综合组患者术后肝胆积液情况较好,且与常规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实,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综合围手术期处理方式,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具有促进作用,还可以改善患者肝胆积液情况,为有效处理方式。

  • 标签: 肝胆外科 胃肠功能 处理方法 恢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本文抽选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本院进行普外科手术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50例,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实验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普外科手术治疗和常规肿瘤切除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68%)明显高于对照组(89.19%),实验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普外科手术治疗,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还可以降低手术出血量,减小手术切口长度,有效保证了手术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普外科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损伤控制手术在外科肝胆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辽宁清原中医院2013年5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65例外科肝胆损伤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依实际实施手术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DCS组。对照组实施一期确定性手术,DCS组实施DCS手术+二次确定性手术。结果DCS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4%)明显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DCS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有效提高外科肝胆受损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 标签: 损伤控制性手术 肝胆外科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就本院实施肝胆外科术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并分别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35%vs69.77%),P<0.05;观察组各项胃肠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恢复其胃肠道功能,提高临床效率。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肝胆外科术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在乳腺肿瘤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选取本院进行乳腺肿瘤检查的9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均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活检结果为诊断标准,观察其检查诊断的图像特征以及准确性。结果经手术病理检出乳腺良性肿瘤65例、恶性肿瘤患者3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乳腺良性肿瘤56例、恶性肿瘤患者23例,与病理检查相比较检出率较低,存在误诊现象,P<0.05,并观察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图像特点。结论针对乳腺肿瘤患者,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出准确率较高,可鉴别诊断良性及恶性肿瘤,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B超 乳腺肿瘤良恶性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头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肝胆外科微创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2016-12至2018-1共74例肝胆外科实施微创治疗患者,参照组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静脉输液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参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肠梗阻、静脉血栓、尿路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两组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微创围手术期中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可降低术后疼痛情况,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率,确保治疗效果,值得在肝胆外科微创围手术期广泛应用。

  • 标签: 肝胆外科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 微创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将其按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其数据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术后排气、术后进食及住院等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术后身体康复速度,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模式 肝胆外科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s,NENs)是一组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既往认为,该病发病率低,但近年来欧美各国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NENs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其中肺NENs和胃肠NENs(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s,GEPNENs)的发病率共计为5.25/100000,较30年前升高近5倍。

  • 标签: 嗜铬素A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同常规超声在诊治良恶性乳腺肿瘤方面的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的方式对我院在2017年初到2017年末一整年利用手术病理论证的144位(170例病灶)病人的一般性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验成果开展对比调研。结果通过一般性超声检验,120例良性病灶里面,有106位被检验成良性,14位被误判成恶性;50例恶性病灶里面,44位是被检验成恶性,6位被误判成良性,检验恶性敏感程度是88%,特异程度是88.3%。通过超声弹性成像检验,120例良性病灶里面,112位被检验成良性,8位被误判成恶性;50例恶性病灶里面,48位被检验成恶性,2位被误判成良性;检验恶性敏感程度是96.0%,特异程度是93.3%。超声弹性成像检验精准率是94.1%,一般性超声检验精准率是88.2%,超声弹性形成影像检验精准率显著比一般性超声检验精准率更高(P<0.05),统计学有显著的实践意义。结论通过超声弹性成像检验良恶性乳腺肿瘤情况显然比一般性超声更优越,在临床里面具备很高的运用价值。

  • 标签: 良恶性 乳腺肿瘤 超声弹性成像 常规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DC-CIK细胞治疗对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接收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40例纳入到研究组中,将同期非肿瘤患者40例纳入到对照组中,对治疗前后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在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D3-CD16+CD56+、CD3+CD16+CD56+、CD3+CD8+以及CD3+方面,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3+CD4+方面未见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差异显著,统计学无意义(P<0.05);在外周免疫球蛋白IgG、IgM以及IgA方面,治疗前与治疗后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DC-CIK免疫治疗方法应用于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治疗之中,可提升患者抵抗肿瘤能力和T细胞杀死数量,有效控制肿瘤细胞增长速度,避免肿瘤的复发,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恶性血液肿瘤 免疫功能 DC-CIK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方案在肝胆外科手术后腹腔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65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行术后常规照护,综合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综合护理组患者感染症状控制时间更短,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更早,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综合护理组住院时间更短,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SPSS检验分析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症状,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胆外科手术 腹腔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在乳腺肿瘤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0月-2017年12月,选取本院进行乳腺肿瘤检查的9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均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活检结果为诊断标准,观察其检查诊断的图像特征以及准确性。结果经手术病理检出乳腺良性肿瘤65例、恶性肿瘤患者3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乳腺良性肿瘤56例、恶性肿瘤患者23例,与病理检查相比较检出率较低,存在误诊现象,P<0.05,并观察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图像特点。结论针对乳腺肿瘤患者,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出准确率较高,可鉴别诊断良性及恶性肿瘤,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B超 乳腺肿瘤良恶性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就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术后镇痛护理对开腹肝胆外科患者舒适度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88例2016年8月~2017年9月本院开腹肝胆外科接受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考组(n=44)和实验组(n=44),其中参考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的患者采取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术后镇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情况和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轻于参考组的患者,实验组患者呼唤红灯的频率低于参考组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均高于参考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术后镇痛护理能有效的提高开腹肝胆外科患的舒适度,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强化 术后镇痛护理 开腹 肝胆外科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整形外科手术治疗面部皮肤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面部皮肤肿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整形组各30例,常规组运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整形组运用整形外科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的I期愈合率与复发率分别为96.7%、3.3%,整形组分别为100.0%、3.3%,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疤痕情况,整形组的色泽、厚度、柔软度、疤痕形成、总评分都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容貌外观满意度为80.0%,整形组为96.7%,整形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形外科手术治疗面部皮肤肿瘤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疤痕情况,进而提升患者对容貌外观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行。

  • 标签: 整形外科手术 治疗 面部皮肤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切除病灶,研究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神经外科锁孔术 颅内肿瘤 临床疗效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71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时间2016年5月~2017年5月,治疗后均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7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4±0.6)h;术中出血量(80.6±9.4)ml;住院时间(20.5±3.4)d。术后,有14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9.7%。随访1年期间,58例患者痊愈,痊愈率81.7%;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2.7%;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5.6%。结论临床以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患者时,治疗效果较好,可使患者生存质量有效改善,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 标签: 胃肠肿瘤 外科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良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拟于外科手术治疗的110例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围术期接受常规外科护理的A组及围术期接受快速康复护理的B组,每组患者55例。结果B组术后甲级愈合率达96.36%,而B组术后甲级愈合率为76.36%。B组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术后总满意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在部分良性肿瘤的手术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的改善其术后切口恢复情况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快速康复 外科护理 良性肿瘤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