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与临床常用的氢氧化钾(KOH)法对比研究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真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皮肤科就诊的疑似浅部真菌病患者658例,分别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法检测,以培养法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荧光染色法的总阳性率(88.15%)高于KOH法的总阳性率(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 51.842,P <0.01),除花斑癣、头癣外,荧光染色法在体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马拉色菌毛囊炎的阳性率均高于KOH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真菌病诊断中阳性率高,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荧光染色法 KOH法 真菌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病理诊断中应用HE染色的价值,之后对其标本优良率实施分析。方法:本次实验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实验对象选择该时间段在我院实施病理诊断的62例患者。之后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相同,前者生死HE染色,后者根据前者表现出现的不足进行改进,之后实施改进染色技术再行HE染色。通过对比两组病理诊断情况了解HE染色的价值。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得知,观察组病理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标本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病理切片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E染色病理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为了保障诊断准确性,需要根据病理切片的特点来进行技术优化,以此才能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标签: HE染色 病理诊断 标本优良率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尿与β受体阻滞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选择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利尿治疗,实验组利尿+β受体阻滞治疗。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效果显著,心功能指标较优,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利尿联合β受体阻滞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持久美蓝染色法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8月解放军总医院对21例肝癌患者采用美蓝染色后行精准肝切除的临床资料。首先在肝门部解剖出拟切除肝段的肝蒂,然而在Glisson鞘内门静脉远端注射美蓝后结扎该段肝蒂,使拟切除肝段染色,按染色的界限行肝段切除。结果Glisson鞘内注射美蓝染色的成功率为100%,美蓝在拟切除肝段的肝实质内停留(80±23)min。21例患者均行精准肝切除,其中右半肝2例,左半肝1例;右后叶2例,右前叶3例,左外侧叶1例;肝Ⅷ段2例,肝Ⅶ段3例,肝Ⅵ段1例,肝Ⅳ段2例;联合肝段切除4例。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6±6)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21),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2±3)d。结论注射美蓝后结扎肝蒂的染色方法成功率高,染色时问持久,对肝实质离断过程中的切面选择具有引导作用,有助于提高解剖性肝切除的精准性。

  • 标签: 肝肿瘤 美蓝染色 精准肝切除
  • 简介:为便于对间期细胞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识别,作者开展了对早熟凝缩染色体技术(PCC)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二者相互结合起来的研究。作为模型,人外周血细胞在与诱导细胞——分裂期中国仓鼠孵巢细胞(CHO)融合后,形成了早熟凝缩的染色体。当使用人类全基因组DNA为探针做原位杂交时,仅见由人外周血细胞形成的PCC上被染上阳性荧光信号,CHO细胞染色体阴性。在使用人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作原位杂交时,结果不仅在男性外周上细胞核上,而且在一条由胞核演变的早熟凝缩染色体上,获得了特异性阳性荧光杂交信号。这一方法拓展了间期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深度。

  • 标签: 早熟凝缩染色体(PCC) 荧光原位杂交(FISH) 间期细胞遗传学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金胺O荧光染色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2月-2020年8月到北川羌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控制科门诊就诊的患者755例,收集他们的痰标,同时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观察检测效果。结果:金胺O荧光染色组共检出84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1.13%;抗酸染色组检出59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7.81%。经检验,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运用金胺O荧光染色进行结核病诊断,其诊断率更高,效果更理想。

  • 标签: 金胺O荧光染色 结核病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 染色体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方法: 选取了近期在我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夫妇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的正常夫妇作为对照组。 结果: 对照组的 1040 例研究对象共检测出染色体多态性 17 例,染色体多态性的检出率为 1.63% ( 17/1040 );观察组的 1200 例研究对象共检测出染色体多态性 68 例,染色体多态性的检出率为 5.66% ( 68/1200 )。经比较,观察组的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复发性流产与染色体多态性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临床上对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病因分析中应将染色体多态性的作用纳入病因分析中。

  • 标签: 染色体多态性 复发性流产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素钠染色技术在颅内转移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颅内转移瘤进行荧光素钠染色后手术切除,9例患者进行传统手术治疗,两组病例进行术前、术后KPS评分、肿瘤切除率、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肿瘤患者实验组全切18例(90%),对照组全切6例(66.7%)。实验组术前KPS评分(48.15±13.26),术后KPS评分(82.37±12.58),手术前后K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9,p<0.01);对照组术前KPS评分(45.68±13.46),术后KPS评分(76.32±12.37),手术前后K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前KPF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实验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评分,但无统计学差异(t=1.38,p>0.05),术后随访3个月,实验组肿瘤复发者有3例,1例复发肿瘤直径大于1cm,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肿瘤直径大于1cm的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在颅内转移瘤手术中使用荧光素钠染色技术,可以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荧光素钠,染色,颅内转移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患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优生优育提供临床指导的理论依据。方法:对 2010年 1月 -2015年 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进行染色体检查的患者的染色体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680例患者中共检出 440例 inv( 9)患者,检出率为 1.59%,高于一般人群中的检出率,其中有 2例为臂内倒位,臂间倒位亚型分类中以 p11q12占比最多, p11q12次之。且此类患者中有早期流产、胚胎停育者占比为 54.33%,不孕患者占 20.02%。结论: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不良妊娠史和不孕不育存在一定关联,应对具有不良妊娠史的夫妇和原因不明的不孕不育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

  • 标签: 9号染色体 臂间倒位 遗传效应 不良妊娠史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真菌荧光染色法在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皮肤科门诊对122例临床疑似马拉色菌感染病例的头、面部和胸背部样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与美蓝染色法进行直接镜检,比较其检验结果。结果 122例患者中,头皮、面部和胸背部标本应用荧光染色法和美蓝染色法镜检阳性率分别为65.21%和26.08%,50.79%和31.74%,69.23%和30.76%,荧光染色法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马拉色菌 真菌荧光染色 美蓝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产生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进行分组,每组30例,给予参照组免疫组化技术,给予实验组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比较两组诊断效果。 结果 实验组阳性率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肿瘤病理诊断中,应用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得到理想的效果,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积极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特殊染色 免疫组化技术 肿瘤 病理诊断
  • 简介:摘 要: 目的:本临床研究主要是讨论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功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76例肿瘤病人做为此次临床研究的观察目标。依据不一样的诊治方式,将76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选用免疫组化技术完成诊断,实验组病人选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完成诊断。比较为2组肿瘤的阳性诊断率。结果: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呈阳性35例,呈阴性3例,检出率为92.1%。实验组92.1%的呈阳性诊断率显著高过对照组的65.5%。两组结论差别明显,具备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果显示,特殊染色与免疫组化技术对肿瘤的病理诊断有良好的实际效果,可做为肿瘤疾病诊断的根据,对疾病诊断有较准确的指导作用。

  • 标签: 特殊染色 肿瘤病理诊断 联合免疫组化技术
  • 简介:摘要:病理图像是临床上确诊的黄金指标,但临床医生通常仅凭临床经验做出一些简单的判断,从而导致误诊。常规的染色方法不仅效率低,可靠性差,而且容易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基于此,本文对组织学病理图像在深度学习中染色处理及具体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后续相关工作做出参考。

  • 标签: 病理图像分析 病理图像 深度学习 分类 分割 检测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在知网、万方及维普等网站上收集相关文献,对不同固定液及染色方法对显示肥大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总结。通过引用他人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乙醇固定液结合吉姆萨染色方法是最佳的实验技术方案,能够最好地显示肥大细胞的形态特征和颗粒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液和染色方法对于准确显示肥大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至关重要。

  • 标签: 肥大细胞 染色方法 固定液 影响
  • 简介:大家都知道,凡是经过加工的食品或多或少都会使用添加,食品添加按其用途可分为香精、香料、色素、抗氧化、杀菌、增香、甜味、漂白、疏松和营养强化等不同种类,它们具有提高食品质量稳定性、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和改善食品性状的作用。在所有的食品添加中。防腐可能是最为人们关注、争议也最大的一个品种。近年来,大多数消费者都认为防腐对人体有害。

  • 标签: 食品防腐剂 食品添加剂 营养强化剂 质量稳定性 抗氧化剂 腐败变质
  • 简介:本文就造影相关性肾病的概念、发病与影响因素、病理改变、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防治方法予以介绍。

  • 标签: 造影剂 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