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童EB病毒感染的流行病调查及血清特征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我院80例EB抗体检测阳性儿童为观察对象,所有儿童均在入院后完成EB病毒抗体检测,按照不同抗体的检测情况对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别为原发性感染组、亚急性感染组与既往性感染组,对其流行病调查及血清特征展开分析。结果:原发性感染组患儿在肝脏肿大症状发生率高于亚急性感染组患儿,脾肿大症状发生率低于亚急性感染组患儿,(p<0.05);两组发热、皮疹、咽喉炎、眼睑浮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发生率比较,(p>0.05);原发性感染组患儿的DNA病毒载量、血生化平均浓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以及异常率均高于亚急性感染组患儿与既往性感染组患儿,(p<0.05);原发性感染组患儿、亚急性感染组患儿与既往性感染组患儿EBDNA载量病毒与血生化指标(ALT、AST、LDH)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0.609、0.772。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属于较为复杂的临床疾病,且无典型性性,病情严重,可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为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诊治,需加强临床对EB病毒感染的认知,并结合临床症状、DNA载量、血生化平均浓度等指标进行早期诊断。

  • 标签: 儿童EB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 血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结合近年来人体解剖教学经验和目前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以强化人体解剖知识应用为目的,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突出学生解剖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链接护理常用操作技术内容和项目,如浅静脉穿刺、肌内注射术、灌肠、导尿等30多项护理常用操作技术应用解剖内容,讲授人体解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链接 护理常用操作技术 应用解剖学知识 讲授
  • 简介:【摘要】结直肠腺瘤目前已成为消化科常见病种,又是重要的癌前疾病。但因其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绝大多数结直肠腺瘤都是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并予以内镜下治疗。由于结肠镜检查较为痛苦,费用昂贵,难以成为民众筛查结直肠腺瘤的手段。而中医体质认为,体质决定着病证种类的倾向性,又是决定病性、病位、病程阶段和病变趋势的重要因素。研究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体质类型,从一定程度上为预测罹患结直肠腺瘤的风险提供理论基础。随着现代免疫研究的不断深入,体质与免疫亦息息相关。免疫细胞抗体或其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就是阴阳的物质基础。因此,腺瘤患者主要体质类型分布及其免疫物质基础,对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结直肠腺瘤 中医体质学 免疫学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CT和消化道造影诊断。方法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33例恶性和7例良性全做消化道钡餐造影,其中28例又经CT扫描检查。结果消化道造影见肠腔狭窄20例(13例恶性,7例良性),充盈缺损19例,(13例恶性,6例良性),肠梗阻13例,(10例恶性3例良性),管壁僵硬、黏膜破坏及环状皱襞消失主要见于恶性肿瘤f22例恶性)。CT扫描发现腹内肿物28例。结论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有良好的显示,还可以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黏膜面,仍是小肠原发性肿瘤简便的首选检查方法,CT为重要的补充检查。

  • 标签: 小肠原发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钡餐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粘液癌病(PMCA)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PMCA,原发病灶胃腺癌1例,胆管腺癌1例,阑尾粘液腺癌1例,卵巢粘液囊腺癌1例;其中2例CT平扫,2例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除发现原发病变外,3例CT表现盆腹腔粘液性腹水,1例B超提示上腹部有少量腹水,CT值25-32HU,内见分隔。4例均可见腹膜和/或网膜增厚,网膜饼形成,1例病灶内见钙化灶。结论发生于盆腹腔脏器原发病灶,伴有多发囊性病灶,CT值高于水,腹膜或/和网膜结节样增厚者应考虑诊断本病。

  • 标签: 腹膜粘液癌病 粘液性腹水 计算机断层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手术见习课表的安排比较特殊,要求每次见习课的内容要同步。就是说要将同一个内容时间上排在一起。因为手术课表一般有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的课表的跨度是不一致的,所以有同步安排的问题。可以将不要求同步的课穿插在课表中间,尤其是课表短的层次的课表的中间,这样就可以做到基本同步的要求。

  • 标签:   手术学 见习 课表 同步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当代影像新技术(CT和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纵隔内病变的显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同时也促进了纵隔影像解剖研究的更加深入和细致。因而,对纵隔肿块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诊断 纵隔肿块 影像学 影像解剖 显示率 临床
  • 简介:植入人体的理想生物材料的八点要求:(1)在组织液中不引起物理变化;(2)无化学活性;(3)不存在炎症和异物反应;(4)无致癌性;(5)不产生过敏或致高敏;(6)能耐受机械扭曲;(7)能被随意剪裁;(8)可消毒。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 材料学 物理变化 生物材料 植入人体 化学活性
  • 简介:摘要肿瘤本质上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分子及细胞疾病。然而,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关于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表明宿主免疫系统在肿瘤表型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肿瘤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对不受控制的细胞异常的免疫耐受现象。这些细胞通常被定义为肿瘤细胞。研究肿瘤免疫耐受的机制是我们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目的。本篇文章主要是回顾最近的研究进展和新的概念,以便我们评估天然抗肿瘤抗菌素的免疫应答的功效,从临床的观点来促进其研究。

  • 标签: 肿瘤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免疫耐受 肿瘤疫苗CTLA-4 GM-CSF IL-2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71-02
  • 简介:由全军医学影像中心、全国学科排名位居前10位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王骏主编的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医学影像信息》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发行(ISBN978-7-5659-0991-7)。该书以数字图像为基础,介绍了利用各种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提取医学影像相关信息,阐述网络技术的存储、传输和查阅,

  • 标签: 医学影像信息 出版发行 影像相关 学科排名 医学院校教材 南京大学
  • 简介:髌股关节不稳是指髌骨脱位、或半脱位、或髌骨滑动轨迹异常。髌股关节不稳中,绝大多数为髌骨外侧不稳(占95%),可进一步分为急性髌骨脱位、慢性复发性髌骨不稳、和习惯性不稳;内侧、上方及下方髌骨不稳少见。一、髌骨稳定性的相关解剖

  • 标签: 不稳影像学 影像学评价 股关节不稳
  • 简介:目的探讨盆腔脂肪增多症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盆腔脂肪增多症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6例患者术中所见膀胱、直肠、前列腺受压改变与影像表现一致。X线平片、CT、MRI、静脉尿路造影与钡剂灌肠造影可见“盆腔透明”征,肾盂和输尿管上段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水,输尿管下段狭窄,膀胱抬高呈倒置“梨”形,直肠和乙状结肠向上向外推挤移位。3例病程较长者病理诊断伴有腺性或腺囊性膀胱炎。结论影像检查是诊断盆腔脂肪增多症的主要方法和依据,以CT和MRI最佳。

  • 标签: 盆腔脂肪增多症 影像学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