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我院在2011年9月~2013年5月期间,一共收治了52例初产妇。对这些产妇在产前进行专业的评估,并对产妇在产前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以及咨询等系统性的护理。对产妇在产后发生抑郁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初产妇在经过产前护理干预之后,发生产后抑郁的几率明显减少。结论对患者进行产前护理能够减少患者产后抑郁的发生,对产后抑郁发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产前护理干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结合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抑郁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联合心理护理,还针对每位患者心理进行个体化开导。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急性期疗效可靠,安全性较好。结论对老年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收到明显疗效。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度洛西汀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例RPLS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采用影像学方法、脑电图检查进行病情诊断,同时给予相应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出现头痛6例,视力障碍4例,意识模糊3例,答应迟钝4例,癫痫发作2例,偏瘫1例,注意力下降9例;15例患者病变主要发生于后部脑白质13例,侧脑室旁1例,小脑白色质与脑干1例;15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例患者好转,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RPLS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可以恢复到发病之前的水平。

  • 标签: 临床表现 影像学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症
  • 简介:摘要腰间盘突出是人们进入青年阶段以后的一种常见病,除进行手术矫正外中医的保守治疗有多种常见的方法,且根据多年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本文便以腰间盘突出为阐述对象,简要介绍了针灸、推拿、牵引、中药四种治疗方法。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腰痛 压痛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和治疗。方法1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采用保守治疗无效后,根据本病的病理类型、病变节段位置、突出物的大小等采用后正中入路和肌间隙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中所见与术前的影像学检查一致,随访6月到两年,平均15个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按照评定效果其中优6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8.9%。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以CT、X线、MRI为主,治疗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好。

  • 标签: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发病率正逐年攀升,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破裂增多,胆红素生成增加,不能被肝脏及时清除,出现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并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给予小儿鼾患者行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58例小儿鼾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29。给予对照组行腺样体刮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扁桃体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的睡眠打鼾、呼吸不畅、鼻塞鼻堵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鼾患者行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电针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采取电针与牵引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有效率99%,疗效显著;结论电针配合牵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电针 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颈硬化患者应用电化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膀胱颈硬化患者,经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和膀胱镜检等检查确诊后,均采用EASY一100A电化学前列腺增生治疗仪进行电化学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3及6个月的尿流率、残余尿及并发的发生情况。结果36例患者术后5—7d拔除导尿管,34例拔管后排尿通畅,2例出现尿潴留,经重新留置导尿1周再拔除后排尿通畅。所有患者术后无出血、尿失禁等并发。术后l、3及6个月的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0.4±1.6)、(11.2±1.8)及(11.7±1.3)mL·s-1,与术前(4.9±1.7)mL·s-1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术后l、3及6个月残余尿量分别为(38±11)、(35±15)及(26±13)mL,与术前(80±12)mL比较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对于高危膀胱颈硬化患者经电化学治疗是一种安全、经济而有效的治疗选择。

  • 标签: 电化学 治疗 膀胱颈硬化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来我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及方法。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2例,对齐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的52例患者手术后伤口均完全愈合,康复出院,随后我们还进行随访,时间是半年至两年,平均为9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本组患者疗效显著的有44例,优良率为84.6%,术后产生并发2例,占3.8%,经对症治疗后康复痊愈。结论微创手术具备切口小、恢复快、创伤小、疗效显著及并发少等优势,临床上值得广泛被推广。

  • 标签: 微创技术 腰椎盘突出症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及预防。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52例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行局部切除术。结果52例患者行异位病灶切除术,预后良好。复发1例,占1.92%。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疗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确实且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预防的关键。降低剖宫产率是预防本病的基础。

  • 标签: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剖宫产 手术治疗
  • 简介:198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先后采用国产JT-ESWL-II型(水槽式液电冲击波源)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MZ-ESWL-V型、MZ-ESWL-V增强型(水囊式电磁冲击波源)X线、B超双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shockwavelithotriosy,ESWL)治疗尿石患者859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尿路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减压融合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0年1月一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胸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64例,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42。67岁,平均54.1岁。采用后路椎板广泛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者36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者12例,后外侧经关节突减压植骨融合者9例,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融合者7例。评估患者的年龄、病程、影像学表现、病变类型、手术方式、术前合并疾患,及术后并发和手术疗效的关系。手术疗效采用JOA评分及其改善率进行判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6年(1—12年)。术前平均JOA评分为(4.5±1.9)分,末次随访时(7.8±2.1)分,平均改善率为(48.4±38.1)%。后路椎板广泛切除、减压、植骨融合组为(37.6±36.8)%,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组为(62.9±32.6)%,后外侧经关节突减压植骨组为(30.8±29.2)%,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融合组为(59.5±39.1)%。患者的术前病程、年龄、手术方式,、MRI检查T2WI信号改变,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对术后疗效有显著影响(P〈0.05)。30例(46.9%)患者合并术后1种或多种并发:17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恶化,12例患者合并脑脊液漏,3例患者硬膜外血肿形成,5例合并肺部感染。结论:对于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外科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患者术前病程、年龄、手术方式、MRI检查T2WI信号改变,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胸椎 后纵韧带骨化 临床疗效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单个药物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并发蛋白尿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治疗高血压并发蛋白尿的108例中老年患者,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1、对照组2、观察组3。治疗前患者均停用降压药与影响肾功能药物2周,对照组1口服缬沙坦80mg/d,对照组2口服氨氯地平2.5mg/d,观察组3口服缬沙坦80mg/d和氨氯地平2.5mg/d,统一疗程12周。结果3组均有降压效果,对照组1与对照2的降压效果相当(P>0.05),观察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1与2(P<0.05)。而对照组2的尿微量清白指标治疗前后差异不大,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对照组1与观察组3的尿微量清白指标治疗前后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且观察组3的下降效果更加的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并发蛋白尿,具有强效、稳定的降压效果,还能降低尿微量蛋白,达到保护患者肾脏功能的目的,优于单个药物治疗。

  • 标签: 氨氯地平 缬沙坦 联合用药 高血压 尿蛋白 中老年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vedpeneumonia,H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分析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自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225例急性重症脑卒中并发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25例患者中分离出11种共121株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8.60%,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占29.7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1.65%,为白假丝酵母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已分别产生了78.4%、83.3%的耐药率,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保持了100%的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达90%以上,但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的耐药菌株。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HAP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这些主要致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且都有很强的耐药性。因此临床上应结合药敏试验科学合理用药,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加强监测与控制,以期快速治愈患者。

  • 标签: 急性重症脑卒中 院内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应用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7月间收治的11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普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45例,有效7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电图检查结果,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对改善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普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筋膜间室综合优化预防方案应用于夹板固定后骨折骨折患者的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取150例各类骨折患者,均实施夹板固定,随机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化预防,对两组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几率以及相应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对优化预防方案在筋膜间室综合征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进行客观评价。结果参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筋膜间室综合征发生几率分别为23.55%、3.45%。结论通过优化预防方案的实施,筋膜间室综合征可得到有效预防以及及早发现,使筋膜间室综合征所造成的致残率得以降低。

  • 标签: 夹板固定 筋膜间室综合征 护理 优化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老龄化加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献报道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在8.3%~18.8%。由于患者多在症状严重时方就医,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弥漫,狭窄程度严重,甚至闭塞。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血管腔内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其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导管室自2011年7月起开展腔内介入治疗ASO,至2012年7月共12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围手术期护理 腔内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血管腔内治疗 社会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