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本届年会主题为“人人享有循证卫生保健”,中国Cochrane中心5位代表出席了此次年会。年会共接受了来自32个国家的230篇摘要,其中口头报告80篇、壁报交流90篇、培训班60篇,中国被接受的摘要数在32个国家中位居1(见表)。

  • 标签: COCHRANE中心 年会 中国 代表团 循证卫生保健 培训班
  • 简介:<正>5届世界内镜医师大会暨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2013年海峡两岸内镜暨微创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13日至15日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来自36个国家及地区的1000余名内镜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会议还成立了"世界内镜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医师协会"和"世界内镜医师协会胃肠外

  • 标签: 内镜 外科医师 医学科学技术 海峡两岸 世界 微创
  • 简介:董茂龙(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烧伤中心,烧伤与皮肤外科)烧伤是灾害性疾病,由于人为因素或预防不力而发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劳动保护措施逐步受到重视,完全可以通过预防而大幅降低患者烧伤率.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烧伤发病率低,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我们呼吁政府和烧伤外科学分会把预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从源头降低烧伤的发病率.

  • 标签: 青年科学家 中国科协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烧伤外科 论坛 欧美发达国家
  • 简介:mu趾在足部具有附着、防止滑跌,负重,辅助足的推进、弹跳、背伸、跖屈及内翻,维持足的内侧纵弓等作用,修复mu趾创面最大限度保持其功能,在手足外科中具有重要意义。mu趾的创面可用植皮、传统带蒂皮瓣、邻趾岛状皮瓣及游离皮瓣等术式修复,但常由于这些术式各自的某些条件限制,如:局部无感觉,当摩擦、受压时易溃疡;皮瓣面积小,无法覆盖整个创面;需吻合血管,手术难度大等,而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自1995年1月始,我们依据1跖背动脉的解剖学特性,设计其逆行岛状皮瓣修复mu趾,临床应用6例,全部成功,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 创面 动脉 修复 临床应用 术式
  • 简介:<正>2012年2月24~28日,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AssociationofUrology,EAU)2012年(27th)学术大会在法国巴黎的LePalaisdesCongress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世界55个国家的泌尿外科学者共计1000余人参加此次大会,其中我国有207名专家参加了此次年会。本刊主编金讯波教授受EAU特别邀请参加了此次大会,并撰写了此次年会的会议纪要(详见49页)。

  • 标签: 泌尿外科学 学术 大会 会议中心 法国 巴黎
  • 简介:目的总结尿道板纵切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6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尿道裂口位置分为冠状沟型4例,阴茎体型52例,阴茎阴囊型6例;其中1次尿道成形术后并发长段尿瘘4例。结果55例(88.7%)患儿一次治愈,尿道口正位,阴茎伸直,排尿通畅,尿线粗,阴茎外观满意。7例(11.3%)并发尿瘘,二次手术治愈。结论Snodgrass术是一种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排尿功能好、术后阴茎外观满意、易于掌握的术式。

  • 标签: 尿道下裂 导尿管插入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4腰椎水平输尿管结石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358例4腰椎水平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187例、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URL)86例、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23例、经尿道输尿管软镜手术(RIRS)62例,对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87例行MPCNL,一次清石率96.3%,86例行URL,一次清石率90.7%,残留结石均经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及排石治疗后全部排出,23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一次清石率100%,62例行RIRS,一次清石率100%。RIRS组恢复最快,住院时间最短。无输血、输尿管穿孔等,随访1-12个月,未出现大出血、输尿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治疗4腰椎水平输尿管结石可采用MPCNL、URL、RIRS,部分难治性病例可考虑应用经皮肾穿刺造瘘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随着软镜技术的开展,RIRS可作为伴轻中度肾积水的4腰椎水平输尿管结石的首选。

  • 标签: 经皮肾镜 输尿管镜 输尿管软镜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就已开展了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工作.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今的肝脏外科,已不存在手术禁区,也不认为巨大肝癌不能切除.目前,全世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和最有效的措施.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外科治疗 肝脏外科 外科手术治疗 不能切除 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产程中不同分娩体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孕40周至43周经阴道头位分娩的86例初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取传统体位,观察组43例采取自主舒适体位,对两组分娩体位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孕妇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平均分娩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新生儿窒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主舒适体位,即“半卧位+膀胱截石位”应用于2产程效果显著优于传统体位,能够促进胎儿的娩出,降低新生儿窒息率,进而保证母婴双方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分娩体位 第2产程 顺产
  • 简介:由王骏、熊雪峰、蔡裕兴、姚建新主编的《医学影像技师考试一本通》(2版)出版发行,该书从数字及x线成像原理、CT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原理、DSA成像原理及其他介入技术、后处理与PACS、检查技术、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等内容入手,根据上岗证考试、职称考试、“三基”考试、人院前准入制考试以及在校学生考试的要求,在1版的基础上重新编排了近4000道试题(附答案)。

  • 标签: 职称考试 影像技师 出版 医学 成像原理 介入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螺钉贯穿1、2跖跗关节关节面对关节面的损伤情况,为临床治疗跖跗l关=声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1年6—12月选取新鲜成年人足部标本20例进行研究。将足部标本从跖跗关节之间离断,确保跖跗关节面的软骨的完整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足部离断标本随机分成A、B组,每组10例。A组用1.0mm导针由跖骨向楔骨方向贯穿1、2跖跗关节1次,拧入4.0mm空心钉固定;B组分别用1.0mm导针和4.0mm空心钉以同样方向贯穿1、2跖跗关节2次。观察2组标本跖跗关节面的损伤情况,测量1、2跖骨底关节面和楔骨远端内侧、中间关节面的面积,计算螺钉贯穿造成1、2跖骨底以及楔骨远端内侧、中间关节面损伤的面积占相应关节面面积的比例。结果20例标本的1、2跖骨底关节面及楔骨远端内侧、中间关节面的面积分别为(3.13±0.32)cm2、(2.15±0.31)cm2、(3.44±0.40)cm2、(1.70±0.30)cm2。A组10例标本的1、2跖骨基底关节面和楔骨远端内侧、中间关节面损伤范围均为螺钉造成的孔洞,损伤面积占相应关节而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11%±0.26%、7.44%±0.86%、4.65%±0.58%、9.41%±0.45%,孔洞周围关市面良好、无骨折。B组中10例标本的1跖骨基底关节面、楔骨远端内侧关节面和6例标本的2跖骨基底关节面、楔骨远端中间关节面损伤范围为螺钉造成的孔洞,2次螺钉贯穿造成关节面损伤的面积占相应关节面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0.22%±0.67%、9.30%±0.32%、13.32%±0.38%、17.48%±0.84%,孔洞周围关节面良好、无骨折;另外4例标本的2跖骨基底和楔骨远端中间关节面损伤范围较大,螺钉孔洞周围关节软骨面出现裂隙、骨折,2次螺钉贯穿造成关节面损伤的面积占相应关节面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6.45%±0.57%、20�

  • 标签: 足关节 关节面 解剖学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诊断在踝关节扭伤合并5跖骨基底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2022年2月至2023年的2月50例踝关节扭伤合并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患者,对患者分别进行踝关节正侧位X线以及足正斜位X线检查。选取患者的阳性符合率、漏诊率以及错诊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X线诊断符合率较高,踝关节正侧位阳性诊断准确率高于足正斜位X线检查,漏诊率以及错诊率低于足正斜位X线检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诊断在踝关节扭伤合并5跖骨基底部骨折中诊断价值较高,踝关节正侧位X线更能够明确是否出现5跖骨基底部骨折,在临床诊断踝关节扭伤合并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时可优先选择X线检查。

  • 标签: 踝关节扭伤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师瑞华主任医师是北京市知名老中医,他在 50 余年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提胁肋术” ,该术步骤简便。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我将该术运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疗效显著。

  • 标签: 肝郁气滞型 乳腺增生 提卷协肋术 师瑞华
  • 简介:目的获得Mu趾、2趾供血系统彩超检查的资料,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超对正常人100只足的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进行超声探测并给予分型,临床应用26例,证实其可靠性、实用性。结果足背动脉内径(2.00±0.44)mm,按其口径可分为粗大型、中间型、纤细型,出现率分别为46%、52%、1%;第一跖背动脉起始处距皮肤距离(9.12±3.10)mm,中点距皮肤距离(7.14±2.34)mm,中点处内径(1.17±0.36)mm,按第一背侧骨间肌的关系可分为浅表型、肌内型、肌下型,出现率分别为46%、45%、7%,按口径可分为粗大型、中间型、纤细型,出现率分别为15%、69%、4%;第一跖底动脉出现率为92%,口径与第一跖背动脉有互补关系。临床应用26例,术中探查情况与术前彩超检查完全吻合,对血管变异病例行相应处理,再造38指均成活。结论彩超对Mu趾、2趾供血系统的检查结果与解剖学资料相似,是准确、可信、可靠的,术前应用可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的难易程度、指导术中操作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供血系统 彩超检测 分型 Mu趾甲皮瓣移植 第2趾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足[足母]趾在足部具有附着、防止滑跌、负重、辅助足的推进、弹跳、背伸、跖屈及内翻、维持足的内侧纵弓等重要作用。修复[足母]趾创面最大限度保持其功能,在手足外科中具有重要意义。自1995~2007年我科采用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足母]趾创面17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足母]趾 第1跖背动脉 创面 护理 第一跖背动脉
  • 简介:目的:研究1跖骨双截骨+Akin截骨治疗成人重度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4年0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足踝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35例41足采用1跖骨双截骨+Akin截骨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拍摄负重位足部正侧位x线片,并进行AOF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正位x线片上HVA、1-2IMA和DMAA,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AOFAS评分。末次随访HVA〉15°认为拇外翻畸形复发。结果:35例患者41足共随访34例40足(1例单足拇外翻手术患者失访),平均随访19.2月(9—38月)。HVA、1-2IMA和DMAA从术前43.2°(38°~54°)、18.6°(13°~26°)和14.9°(12°~27°)到术后6.9°(1°~13°)、8.6°(4°-14°)和7.2°(5.9°-9.0°);AOFAS评分从术前47.5分(39~61分)分到术后82.1分(75—92分)。无拇外翻畸形复发。平均截骨愈合时间7.6w(6~11w),无截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发生。1例患者出现伤口裂开及表浅感染,给予换药、口服抗生素后愈合。结论:1跖骨双截骨+Akin截骨可以很好的矫正拇外翻畸形的HVA、1—2IMA和DMAA,临床愈合疗效满意。

  • 标签: 双截骨 Akin截骨 重度 拇外翻
  • 简介:我院于2000年5月~2004年3月,应用以2跖背动脉为轴的微型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趾蹼缺损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科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23~56岁.受区创面:左侧1、2趾间及3、4趾间趾蹼各1例,右侧1、2趾间趾蹼2例,2、3趾间及3、4趾趾蹼各1例.供区:均为以2跖背动脉为轴的微型逆行足背岛状皮瓣.6例均为足部趾蹼良性肿物患者(肿物较大,冷冻等疗法不宜者),其中2例先行激光治疗后局部皮肤坏死缺损.皮瓣面积1.0cm×1.5cm~2.5cm×3.0cm.

  • 标签: 第2跖背 动脉微型 岛状皮瓣 手术修复 足部趾蹼缺损 足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