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PICC围置管期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09年6月~2009年12月进行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进行规范化置管期健康教育。结果本组病例置管成功率为100%,最短46天,最长留置262天。发生穿刺点出血4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堵塞6例。所有病例导管拔除全部完整。结论对围置管期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或避免了相关并发症,极大地延长了PICC留置时间。

  • 标签: 健康教育 中心静脉置管(PICC) 妇科恶性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PICC)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所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肺癌PICC置管患者,时间范围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共纳入病例数为3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5例肺癌PICC置管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35例肺癌PICC置管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35例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临床护理路径,n=18)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17),对比两组PICC置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3%,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PICC置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肺癌PICC置管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能延长PICC置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 PICC置管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有肿瘤的患者,经过PICC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并探究后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某医院内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针对并发症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模式,探索出病人护理新方法。结果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降低各类并发症,对患者康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论PICC置管后期非常关键,若护理不规范将产生各类并发症,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因此探索科学的护理措施十分有必要。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置管后期 并发症 护理策略 科学合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置管护理应用于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3月—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肿瘤化疗PICC置管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3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纳入6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置管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62%),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4.62%),组间差异明显(P<0.05)。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使患者在治疗期间获得更优质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PICC 肿瘤化疗 临床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感染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方式差异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针对性预防护理,护理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乙组的优势突出,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对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乙组的感染几率明显低于甲组。结论对大肠癌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感染患者给予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效果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大肠癌 PICC置管 感染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的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30例,观察并记录患者进行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研究进行PICC置管的30例肿瘤化疗患者中,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例,发生率为6.67%(2/30),发生血栓拔管1例,发生率为3.33%(1/30)。结论在PICC置管期间,肿瘤化疗患者会出现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拔管等并发症,应当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并发症进行预防,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肿瘤化疗 PICC置管 并发症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用无菌纱布替代透明敷贴联合弹力绷带,使患者PICC贴膜造成皮肤过敏的现象得到改善。方法对30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贴膜夏季过敏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给予透气性好的无菌纱布覆盖皮肤1。结果本组30例患者皮肤过敏症状全部治愈,可显著改善丘疹、风疹团等局部皮肤过敏症状,红斑可逐渐消退达到痊愈的标准;本组研究对象没有出现由于皮肤过敏反应造成拔管的意外事件,且可确保导管处于无菌的条件内。结论选择合理的消毒剂以及敷贴材料,并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及时观察异常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2。

  • 标签: 皮肤过敏患者 无菌纱布 弹力绷带 夏季 护理
  • 简介:摘要分析我院收治的一例综合多种方法调整PICC置管腋静脉异位,并分析导管异位的原因,其主要原因与血管因素、选择穿刺部位、体位影响与中心静脉压及操作者等有关,针对发静脉意外发生的原因进行针对的护理,通过灵活运用转颈法、调整体位法、指压法等预防导管异位的发生。

  • 标签: PICC 导管异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胃肠肿瘤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2015年80例胃肠肿瘤患者均给予PICC置管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本组患者置管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有73例1次穿刺置管成功(91.3%),经PICC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时间(24.15±5.73)d;无空气栓塞、导管破裂、心律失常及死亡病例,其他并发症包括漏药1例、感染1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堵塞9例,且不同时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ICC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可为患者围术期康复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不同时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尽相同,需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PICC 胃肠肿瘤 肠外营养支持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管道自我管理能力调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通过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对患者实行调查。结果维护依从性、运动、导管信心、异常情况应对、日常生活、日常导管观察、信息获取的管理评分分别为(23.29±2.9)分、(16.71±2.52)分、(29.82±3.53)分、(17.95±3.18)分、(30.41±5.32)分、(24.44±3.53)分、(8.86±3.45)分。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管道自我管理能力较低,为此需护理人员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进行处理,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管理能力。

  • 标签: 乳腺癌化疗 PICC管道 自我管理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远程随访对留置PICC出院患者遵医行为与导管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12月期间留置PICC出院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其常规护理宣教和管道护理等,试验组患者出院后采用远程随访干预。比较患者出院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更低,数据对比P<0.05。患者依从性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结论远程随访能有效提升留置PICC出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其出院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远程随访 PICC 遵医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2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的识别与复位方法。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82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3月,且对置管后的导管异位发生率及复位成功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82例肿瘤患者于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导管异位共15例、百分比为18.29%,其中成功复位共13例、百分比为86.67%,其中2例患者因疾病因素复位失败,百分比为13.33%;于复位过程中1例患者发生一过性昏厥,主要是原因在于摆放头部刺激颈部动脉窦所引起,通过相应措施干预复位成功。15例患者均为颈内静脉异位,其中通过置管调整B超探头,即观察到颈内静脉存在导管的强回声点所确定共10例;剩余5例则是通过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发现B超显示颈内静脉存在涡流所识别。结论医务人员于置管前需正确评估导管置入长度,且通过适当调整体位及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以达到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的目的。

  • 标签: 肿瘤 PICC 置管 导管异位 识别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保暖措施对早产儿在暖箱内进行PICC穿刺前后的体温变化对比。方法将126例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暖,观察组采用集束化保暖措施进行保暖,对PICC置管前后的体温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集束化保暖措施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保暖组,体温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暖箱内早产儿进行PICC置管时应采取集束化保暖措施,如提前30分钟升高暖箱温湿度,置管过程中保证暖箱风帘持续开启,治疗巾包裹患儿,尽量缩短置管时间,置管结束后及时调节暖箱温湿度等一系列措施可使早产儿PICC置管前后体温波动范围<0.5℃。

  • 标签: 体温管理 早产儿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液体外渗致胸腔积液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5月-2017年12月发生的6例PICC液体外渗致胸腔积液的病例资料。结果6例患儿在入院后1~2天内行PICC置管,经右侧腋静脉置管2例,经右侧贵要静脉置管2例,经左侧贵要静脉置管1例,经右侧颞浅静脉置管1例;尖端位置位于胸7右侧水平3例,外拔1cm后未复查胸片;位于胸7~8间隙右侧水平2例,1例外拔1cm后未复查胸片;1例外拔1cm后复查胸片导管尖端位于胸1水平,位于胸5右侧水平1例。于置管后4~12天发生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正常,1例常频呼吸机辅助通气改用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2例立即予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3例予无创辅助通气,急查胸部X片,寻找呼吸困难的原因及确定PICC的位置。5例患儿胸片提示右侧胸腔积液,1例患儿提示双侧胸腔积液,2例导管尖端位于第一胸椎右侧,3例位于第二胸椎右侧,1例位于第4胸椎右侧。确定胸腔积液后,停用PICC输液,拔除导管;胸腔穿刺放液引流,送检胸水常规、生化、需氧培养、乳糜实验。经积极抢救后5例治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结论导管尖端位置过浅,导管尖端定位缺乏全面和个性化分析及未注意减少导管尖端对血管壁的刺激是导致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准确定位,正确分析X线片结果和做好日常维护可有效预防PICC液体渗漏导致的胸腔积液。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新生儿 胸腔积液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分析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相关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04月-2016年06月收治的123例行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置管后静脉炎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总结具体防治对策。结果本组123例患儿,PICC留置期间发生静脉炎18例(占14.6%),多为机械性静脉炎,与患儿年龄、选择不同的血管、PICC穿刺次数、管道型号、导管留置时间及送管等有关,经针对性处理后,炎症表现得以好转。结论在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原因分析基础上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白血病 患儿群体 PICC置管 静脉炎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双腔PICC置管运用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CVC导管治疗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双腔PICC置管治疗和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双腔PICC置管治疗时,再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双腔PICC置管 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优质护理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依从性与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PICC置管肿瘤患者7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观察组(35例)均实施优质护理,对对照组(35例)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依从性及干预前后的SAS和SD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依从率为94.3%,对照组的总依从率为68.6%,观察组的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PICC置管 肿瘤 依从性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肉眼直视下穿刺操作的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经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技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及血栓发生率相比较,P<0.05。结论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 标签: B超 塞丁格技术 P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