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旺苍县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及特点,为粉尘作业工人职业病的防治和健康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010年职业健康体检粉尘作业工人的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2010年粉尘作业工人健康检查异常情况检查项目异常总人数3956,总检出率30.37%;检出可疑尘肺1229人,检出率9.43%;检出职业禁忌356人,检出率2.73%;检出心电图异常202人,检出率1.56%;检出血压异常1074人,检出率8.24%;检出实验室检查异常1095人,检出率8.4%;检查可疑尘肺合并肺结核为65例,合并率为5.29%。结论旺苍县职业病危害以粉尘作业为主,工尘肺为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各企业应严格按照要求加强工粉尘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工作,提高参检率。

  • 标签: 职业健康体检 煤矿开采 尘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旺苍县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及特点,为粉尘作业工人职业病的防治和健康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010年职业健康体检粉尘作业工人的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2010年粉尘作业工人健康检查异常情况检查项目异常总人数3956,总检出率30.37%;检出可疑尘肺1229人,检出率9.43%;检出职业禁忌356人,检出率2.73%;检出心电图异常202人,检出率1.56%;检出血压异常1074人,检出率8.24%;检出实验室检查异常1095人,检出率8.4%;检查可疑尘肺合并肺结核为65例,合并率为5.29%。结论旺苍县职业病危害以粉尘作业为主,工尘肺为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各企业应严格按照要求加强工粉尘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工作,提高参检率。

  • 标签: 职业健康体检 煤矿开采 尘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工尘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工尘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配合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值、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值、呼吸频率、心率明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BiPAP呼吸机通气对工尘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肯定。

  • 标签: BiPAP 机械通气 煤工尘肺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人工道患者集束化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2例ICU人工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46例,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72h后护理干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56.52%、32.6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人工道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 集束化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机械通气患者道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72例老年患者均经过经口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并对患者道实施急性综合气道管理。结果41例5d~25d后恢复自主呼吸,成功拔除气管插管,3例拔管后因呼衰加重而再次行气管插管,此后成功拔管,2例拔管后因痰液较多而行气管切开,26例死亡(其中23例死于原发病,3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规范、严格、细致的道管理,是提高机械通气疗效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道湿化的方法以保证呼吸道通畅,保障肺部气体交换。方法采用“持续道湿化法”进行道湿化。结果93例患者痰液易于吸出,无呼吸道阻塞及感染。结论对93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应用持续道湿化法,道湿化效果好,操作方便、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气管切开 湿化 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视喉镜在困难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52例困难道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喉镜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可视喉镜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数据。结果经过对应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插管时间、1次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性更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在困难道患者的气管插管过程中可视喉镜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对提升患者1次插管成功率、缩短患者平均插管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可视喉镜 困难气道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法小肠钡双重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常规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后口服产剂,然后利用体位将气体导入小肠形成钡双重对比像,在钡向盲肠充盈的过程中逐段加压完成对各段小肠的检查及图像采集,如发现异常及时多体位采集图像。用该项检查方法对108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应用,最后分析检查的成功率。结果本组108例中,显示良好小肠钡双对比像79例,占73.1%。结论采用改进的口服法小肠钡双重造影检查的成功率较高,能产生良好的小肠双对比像,能给临床对小肠疾病的诊治提供更多信息,此项技术可以作为小肠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

  • 标签:
  • 简介:摘要卫营血辨证为温热病诊治重要纲领,其为清代医家叶天士提出。通常卫营血辨证可反映温热病进展规律及其严重程度,临床上多种温热病的治疗均可根据其选择治疗方案,比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传染病等。但随着现代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其各方面情况均发生了变化,故本次研究对现代温热病卫营血辨证的重新思考作探讨。

  • 标签: 现代 温热病 卫气营血辨证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人工道患者吸痰时痰管插入深度影响吸痰效果等内容进行综述,从插入深度的测量、安全性等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为临床护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 标签: 人工气道 吸痰深度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从卫营血理论探讨艾滋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认为艾滋病属中医伏气温病范畴,HIV一词应收入中医术语文库中,艾滋病毒以湿为主。为中医药治疗HIV/AIDS的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卫气营血理论 HIV/AIDS 伏气温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4节艾灸调理技术在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定治疗时间为节气前后1-5天不等,治疗方法为采用温灸方法灸神阙、足三里、涌泉三个基本穴位和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1-2个配穴,神阙穴内填敷特制中药,其它每个穴位涂自配通经活络药剂以增强效果,每次温灸40-80分钟,(夏至节气时间最短,冬至时间最长),以局部皮肤潮红,微微出汗为度。治疗结束后以无菌敷贴敷神阙穴12小时。视情况另以自制节气贴敷涌泉穴和针对病情的特效穴12小时。结果临床治疗次数超过12个节气的患者统计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7例,风湿性、骨性关节炎患者159例,月经不调、痛经、经期综合症等患者107例,哮喘患者3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42例,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79例,糖尿病患者56例,高血压患者77例,其他杂病计36例,共735例,其中痊愈171人,显效375人,有效178人,无效11人,总有效率98.5%。讨论24节艾灸调理技术是以中医运气学说、经络理论和中医外治方法为基础,精选一年24节作为治疗时间节点,选取神阙穴、足三里、涌泉等保健穴位,配合其他特效穴位,针对不同病情患者、不同体质亚健康人群,在特定时间进行的特殊艾灸治疗方法,不但具有艾灸温肾补阳、温通经络的效果,更加以脐疗、药贴的针对性药力作用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治疗效果,并在治疗的同时,把副作用降到了最低水平。该技术主要是针对艾灸对象的身体状况进行定期的调理,促进其经络气血运行通畅,使其脏腑机能得到增强,体质得以改变,从而恢复其健康,使其疾病得以治疗,症状得以改善,甚至痊愈。本方法临床可操作性强,疗效显著,如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九种体质分类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加以个性化配制灸疗贴敷药物,相信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24节气 艾灸 脐疗 药物贴敷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实施的心脏手术,对心肺功能都有较大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的需求,防止二氧化碳的蓄积,顺利渡过术后早期危险期,因此,呼吸道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心脏直视术后人工道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方法,拔管后的护理以及怎样预防肺部并发症。方法对21例心脏直视术后人工道病人的呼吸道管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1例患者中20例无并发症顺利拔管,1例并发肺部感染。结论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该系统任何环节的功能障碍均会影响气体交换,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心外科治疗的临床业已证实,呼吸系统功能对手术是否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有绝对的重要作用。心脏术后病人早期呼吸功能极不稳定,做好呼吸机管道的管理和人工道护理以及拔管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是心脏术后较常见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积极有效的预防和科学的护理可杜绝此并发症,以达到预防肺部感染、窒息、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增强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心外科护士应熟练掌握呼吸系统术后护理。

  • 标签: 心脏直视术 人工气道 呼吸道管理
  • 简介:摘要肾中真阳是维持人体所有机能活动运转的动力,是人体阳气生化之源头,是机体生命之根本。肾中真阴是一身阴气的来源,中医理论认为“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一旦阴气调控作用遭到破坏,出现精血津液无以聚形,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精血津液亏损到了一定程度则无法充血脉、调脏腑,导致机体阴阳失衡。中医认为肿瘤是痰淤、寒滞和瘤毒停留于机体而引起的积块。这是一个由于阳虚无法化,导致阴气凝聚成阴毒的病理过程。阳虚无以化,参与了肿瘤出现、发展和转归的整个过程,是导致疾病出现的根本原因。本篇主要对“阳化,阴成形”与肿瘤形成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阳化气 阴成形 关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插管法小肠低张钡双重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体会。方法收集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本院诊治的40例插管法小肠低张钡双重造影成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肠病变类型符合诊断率达到80.00%,小肠显影的清晰度比较高。胃内钡剂返流中,插管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后有3例,40例患者中完成造影后结肠内形成钡石的1例,其他并发症发生有4例。结论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中应用插管法小肠低张钡双重造影术,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明确病变范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插管法 低张气钡双重造影 小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妊症分娩出血的有效方案,以为临床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妊症分娩出血患者的治疗,其中40例在娩出胎儿后积极予以缩宫素10~20U,静脉滴注;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另40例在娩出胎儿后积极予以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米索前列醇400μg口服,作为研究组。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产后2h出血量为(179.14±31.63)mL,产后24h出血量为(39.53±7.11)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04±42.74)mL、(59.47±8.94)mL(P<0.05);研究组中度妊症与重轻度妊症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均属轻微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症分娩出血应用米索前列醇与地塞米松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兼顾控制产后出血量与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妊高症 产后出血 米索前列醇 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