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时发生置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对PICC置时减轻患者疼痛和情绪紧张,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的新辅助方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送管困难 穴位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骨SandersⅡ~Ⅳ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骨SandersⅡ~Ⅳ骨折患者106例,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54例患者采用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另外54例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治疗方式分成撬拔组与切开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不同时间进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骨Bohler’s角和Gissane’s角,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恢复期内切开组与撬拔组的患者Bohler’s角和Gissane’s角的恢复情况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1年足部功能评价发现SandersⅢ撬拔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切开组(P<0.05),SandersⅡ、Ⅳ切开组患者的评分高于撬拔组(P<0.05)。结论临床中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的治疗采用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均较好,是应用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是根据骨骨折的类型不同需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术,以便获得较好预后效果。

  • 标签: 撬拔复位 切开复位 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价运用撬拔复位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骨骨折SendersⅡ型、SendersⅢ型的疗效。方法60例SendersⅡ型、SendersⅢ型的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采用空心钉内固定为观察组,采用接骨板内固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Bolher角矫正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感染率、皮肤坏死情况。结果访1~2年,平均1.6年,两组组间在Bolher角矫正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采用美国足踝协会后足评分(AOFAS)进行功能评定,两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对照组出现皮缘坏死4例,感染1例。结论用撬拔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骨骨折,较切开复位内固定能有效的达到良好复位及可靠固定,并且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

  • 标签: 跟骨骨折 撬拔复位 空心钉 接骨板 撬拔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感染并皮瓣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双植双引法”即骨病灶清除取髂骨成形植骨克氏针固定加取腓肠肌皮瓣植皮加内用负压引流球引流外加VSD装置引流,1周后取下VSD装置并拨负压引流球。结果创面愈合,骨植骨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双植双引法”(植骨植皮内外引流)治疗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感染并皮瓣缺损是有效的。

  • 标签: 跟骨骨折感染皮瓣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治疗泪小断裂方法的疗效。方法于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收治的33例33眼下泪小断裂患者,采用改良植术即在泪点扩张器引导下,将植逆行引出泪点的方法,行泪小吻合,观察术后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2年,33例中,32例通畅,无流泪症状,1例因脱而不通,总有效率96.96%。泪点及泪小均无撕裂现象。结论扩张器引导下行泪小断裂麻醉下植吻合术是一种损伤小、效果好的方法。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泪点扩张器 泪小管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鼻空肠营养与普通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肠内营养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鼻空肠营养,对照组采用普通胃,比较两组患者食物返流、肺部感染、脱等情况的发生率。结果在返流、肺部感染、意外脱指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在腹泻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认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置鼻空肠营养管有利于减少置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应推荐使用。

  • 标签: 插管法 鼻空肠营养管 普通胃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留置胃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观察改良型胃固定法结合(圆角鼻贴)结合“工”字胶布高举平台法在胃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内科留置胃病员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3M胶布制作的鼻贴固定法,观察组使用3M胶布制成的圆角鼻贴结合“工”字形胶布在面颊部用高举平台法加固。结果观察组病员卷边率、胃脱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鼻贴更换时间显著延长,留置胃时间延长。结论圆角鼻贴结合“工”字形胶布的高举平台法应用于胃固定具有双重保护作用,增强了固定效果,提高了病员的舒适度。

  • 标签: 胃管固定 改良鼻贴 高举平台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年男性患者气囊导尿的最宜留置长度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拟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214例非尿道畸形成年男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气囊导尿留置长度不同分为导尿置入至气囊入口与引流接口分叉处的观察组与置入导尿管见尿液流出,随后置入7~10cm的对照组,将两组24h内不适感、血尿、尿道口出血、排尿障碍发生率作以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中血尿发生率为25.2%高于观察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道口出血发生率为3.7%低于对照组1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尿障碍发生率为1.9%低于对照组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入气囊导尿至气囊入口与引流接口分叉处是男性患者气囊导尿的最宜置入长度,在此基础上注入0.9%氯化钠溶液可在一定程度提高置安全性,减轻患者疼痛。

  • 标签: 成年男性 气囊导尿管 置管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移位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2例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未植骨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后对患者的Maryland进行评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的Maryland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但是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骨高度、Bolher角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骨关节内骨折移位的效果好,对比未植骨的远期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开复位内固定 植骨术 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侧入路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骨折患者83例,随机分成两组,传统组42例,改良组41例,分别采用传统外侧入路及改良外侧入路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改良组治疗优良率高于传统组92.6%/78.5%(P<0.05);治疗后,改良组Boler角及Gissane角上升度数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外侧入路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骨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骨的康复,恢复患者正常足弓功能,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 标签: 改良外侧入路 跟骨骨折 锁定加压钛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异形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骨骨折SandersⅢ、Ⅳ型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75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骨折SandersⅢ、Ⅳ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异形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对上述选取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异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后均得到5-21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优良率、骨折端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骨折SandersⅢ、Ⅳ型采取异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联合植骨术进行治疗,对恢复关节面平整度、根骨正常形态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综合治疗方法术后优良率明显优于采取异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

  • 标签: 跟骨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植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骨骨折手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探讨血府逐瘀汤对骨骨折术后伤口恢复的效果。方法收集分析了成都骨科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63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Ⅱ型32足,Ⅲ型21足,Ⅳ型10足。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围手术期给予血府逐瘀汤组33例(A组),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未给予血府逐瘀汤)组30例(B组)。随访3个月~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情况的不同。结果A组在治疗后伤口皮肤裂开、皮缘坏死、张力性水泡、伤口感染率上均优于B组(P<0.05)。结论对于手术治疗的SandersⅡ型、Ⅲ型、Ⅳ型骨折术后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与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相比,更利于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 标签: 跟骨骨折 手术治疗 血府逐瘀汤 早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切开复位异形钢板里固定治疗与骨关节里移位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骨外侧如露异形钢板里固定治疗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0月所收治的68例骨出现骨折的患者。结果66例(68足)得到随访,时间在4~14个月,骨折均得到愈合。有3足的伤口发生感染,且人工骨冒出,7足表皮发生坏死,但通过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愈合。根据Maryland中对足部的评价治疗效果优秀42足,良好14足,尚可9足,较差3足,优秀率为82.35%。结论对于骨关节里发生移位骨折的患者在异形钢板里进行固定有着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异形钢板 更骨骨折 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法和电脑中频点疗法治疗骨高压症的疗效,并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该症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方法将60例骨高压症的病人采用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病人实施中药熏洗法治疗,对照组病人予以电脑中频电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药熏洗法为93.3%,电脑中频电疗为83.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熏洗法治疗骨高压症优于电疗法。

  • 标签: 跟骨高压症 中医熏洗法 电脑中频电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通过骰骨克氏针结合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骨骨折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1年5月,经皮通过骰骨克氏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骨骨折23例26足,男17例,女6例,年龄19~52岁,平均30.5岁,20例为单侧骨骨折,3例双侧骨骨折;高处坠落伤15例,车祸伤8例。疗效评定标准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结果23例患者术后获7~38个月(平均15.4个月)随访,患足功能优7侧(26.9%),良16侧(61.5%),可2侧(7.7%),差1侧(3.8%);优良率88.4%。结论经皮通过骰骨克氏针有利于稳定及维持骨折复位,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跟骨 骨折 克氏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40例本院自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疗SandersⅡ、Ⅲ型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有效率,同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骨解剖学形态变化、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优28例、良6例、可4例、差2例,治疗有效率95%(38/40);术后跟骨解剖学形态变化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在SandersⅡ、Ⅲ型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跗骨窦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改善患者骨解剖学形态变化情况,又可降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跗骨窦切口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 SandersⅡ Ⅲ型 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使用切开复位骨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40例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非手术手法复位治疗和切开复位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使用切开复位骨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切开复位根骨板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 临床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留置气囊尿困难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留置导尿的患者45例,调查出现拔困难的例数并分析其产生原因。结果65例患者中有14例出现拔困难,占患者总数的21.54%,占发生并发症患者总数的53.85%。结论气囊导尿困难的原因与结石、尿垢的形成、气囊回缩不良、精神因素及护理不当有关。

  • 标签: 留置导尿 气囊尿管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置胃经改良置方法、固定方法后置成功率和留置胃后固定的成功率。方法对70例需要置入胃和留置胃鼻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使用压舌板辅助置入胃,用棉纱绳固定胃,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方法置入及固定胃,对比分析两组胃的成功率及留置胃后固定成功率等,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一次置成功率为65.7﹪,胃固定成功率为60﹪,观察组一次置成功率为94.3﹪,胃固定成功率为96﹪,统计学分析P<0.05,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压舌板辅助置入置一次成功率优于传统的置方法,棉纱绳固定留置胃固定的成功率优于传统的固定方法。

  • 标签: 难置胃管 压舌板 棉纱绳 置管与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