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临床效果以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进行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手术的60例患者为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其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的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2个小时左右,手术完成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60例患者手术均没有出现出血。手术完成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后进入病房,患者在术后六个小均可以下床轻微走动。在患者术后3~6个月进行术后随诊访问,60例患者乳房均没有出现感染、出血、硬块等不良反应,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术后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对进行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手术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术后有效恢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自体脂肪移植隆胸 护理体会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中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方法通过对8例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合理的饮食指导,伤肢抬高制动,吸氧。结果6例患者经过治疗全部治愈。结论通过严密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及时发现FES,以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FES的及时治疗提供了有力保证。

  • 标签: 高原 骨折 脂肪栓塞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诊断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2817人,对其肝脏进行B超检查,被确诊为脂肪肝的共有159例。其中,男性有95例,女性有64例,年龄在20~8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8.35±12.76)岁,并将这15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然后,随机抽取145例血脂正常的非脂肪肝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有87例,女性有58例,年龄在18~72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7.22±11.42)岁。然后分别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159例脂肪肝患者例中的男性与女性相,女性的患病率明显更低,非脂肪干组与脂肪肝组从肥胖、饮酒、糖尿病、高脂肪饮食、高脂肪饮食、高血压、胆固醇高、三酰甘油高等各项指标比较,明显脂肪肝组比非脂肪肝组患病率更高,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是肥胖、饮酒、糖尿病、高脂肪饮食、高脂肪饮食、高血压、胆固醇高、三酰甘油高等。而且,目疗脂肪肝的有效药物还十分缺乏,因此人们应该早预防、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应该改善饮食,经常锻炼,控制自身体重,其次应该定期进行血糖血脂检查,预防发生脂肪肝。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脂肪肝病人的饮食及运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30例脂肪肝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人的饮食及护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护理,30例病例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降脂减肥、促进肝内脂肪消退的效果。结论合理的膳食和运动护理,能有效地降低脂肪的摄入量,达到减肥及促进肝内脂肪消退的效果。

  • 标签: 脂肪肝 饮食护理 运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上多见,但瘤体较大有临床症状者少见,本例超声呈等回声,不易与肾癌及肾脏分叶畸形鉴别。

  • 标签: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脏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安络化纤丸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入长期居住本地区的64例脂肪肝病人采用安络化纤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水平、血脂水平及B超结果。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肝功能明显改善,血脂水平下降,B超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3.8%,有显著意义。结论安络化纤丸治疗脂肪肝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安络化纤丸 脂肪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于儿童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36例典型儿童脂肪肝分别做超声、CT、MRI检查,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超声仅对均匀性脂肪肝做出明确诊断,CT扫描可清晰显示病变范围与程度,MRI诊断儿童脂肪肝敏感性比CT略高。结论CT对儿童脂肪肝,特别是非均匀性脂肪肝是最重要的检查方法,MRI不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儿童 脂肪肝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后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脑出血后并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体会。结果经过治疗,患者脑出血有所好转,病情恢复平稳。结论对于脑出血后并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做好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 标签: 脑出血 结核性脑膜炎 治疗
  • 简介:摘要联免疫试剂盒是用于检测人或动物在疫苗注射后对机体是否产生效果的手段之一,它具有检测数量大、稳定性高、单价低廉等优点。但是,同时它也有检测时间长、检测步骤复杂、保存条件要求高等缺点。本实验室在综合考虑联免疫试剂盒的各项优缺点之后,对检测人体的几种联免疫试剂盒从其硬件设备、反应条件、试剂成分等各方面入手,对其检测进行改进,以期为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降低成本、节约时间、简化操作、提高检测率作出一些贡献。

  • 标签: 酶联免疫 ELISA 疫苗检测 改进
  • 简介:摘要建立了实用的肌酐法测定方法,通过实验将比色测定终点法改为两点法,使其适合自动分析,并节省工具。本法的线性为0~2749Μmmol/L,精密度手工操作,批内CV<3%,总CV<5%。三种分析仪的批内CV在0.34%~1.44%间,回收率99.66%~100.9%。本法(Y)和BM的试剂(X)比较Y=0.973X+10.33Μmol/L,r=0.9995。

  • 标签: 肌酐 酶法 两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明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法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NO合水平变化的研究。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法制作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造模组。分析大鼠血清NO合水平肝功能损害后的变化趋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衰组大鼠血清NO合水平肝功能损害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SD大鼠在急性肝衰竭初期血清总NOS和INOS水平显著降低,这一时期NO生成减少。

  • 标签: 急性肝功能衰竭 NO合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纤维素的临床研究,为以后低温纤维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纤维弧菌作为研究材料,对纤维弧菌分泌的纤维素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纤维素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0摄氏度,纤维素活性达到100%,纤维素的活性的最佳酸性值是5,纤维素在酸性值4-10的范围内有着很好的稳定性,活性一直都处于92%左右。结论纤维弧菌分泌的纤维素是属于低温纤维素,具有很强的高活性。

  • 标签: 低温纤维素酶 中温微生物 纤维弧茵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心肌谱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4年10月我院住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普通感染患儿3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清CK、CK-MB、cTnI含量测定。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K与CK-MB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TnI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多伴随有心肌谱CK与CK-MB的异常,为此需要积极评估心肌损害程度进行早期干预。

  • 标签: 手足口病 心肌酶谱 心肌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校准和间断校准两种方法对学指标质控的影响。方法连续校准5天,记录六项学指标ALT、AST、ALP、CHE、GGT、CK的吸光度OD值和质控值,观察质控稳定期长短,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中记录质控结果。选取连续校准的40天学指标的质控结果,与间断性校准进行比较,观察校准后对学指标质控的影响。结果AST间断校准后质控结果优于连续校准,ALP连续校准后质控结果好,ALT、GGT、CHE、CK连续校准和间断校准的质控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连续校准和间断校准两种方法对部分学指标质控没有影响。

  • 标签: 临床检验 校准 质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所收治的8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肝尾叶者1例(12.5%),位于肝左叶者2例(25.0%),位于肝右叶者5例(62.5%)。其中肿瘤的平均直径为(4.84±1.13)cm,最小直径为2.1cm,最大直径为11.8cm。1例患者为肌瘤型,2例患者为血管瘤型,1例患者为脂瘤型,混合型患者最多共4例。结论CT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全部影像特征,有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确诊率,同时也有利于理解掌握CT表现与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予以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共80例,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公平性,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40例)实施甘利欣注射液;(观察组40例)实施凯西莱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上述不同治疗方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0.0%,经卡方检验后表明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将凯西莱注射液应用到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高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酒精性 脂肪肝 特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内镜检查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对于诊治胃肠脂肪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普通胃镜和结肠镜发现的表面光滑的非息肉隆起性病变127例,经超声内镜检查初步诊断为脂肪瘤且直径小于3厘米者行ESD剥离瘤体完整送病理检查。结果127例普通白光内镜发现的胃、结肠非息肉隆起性病变中107例行超声内镜检查,初步诊断为脂肪瘤的15例,均获得病理确诊,诊断率100%,其中12例小于直径小于3厘米,经ESD完整剥离,3例体积较大基底部宽直径大于3厘米,其中2例经内镜划开粘膜层取得黄色质软病理组织确诊,1例行外科腹腔镜手术部分结肠肠段切除取得病理确诊,2个月后复查,经ESD治疗的12个病例脂肪瘤完全消失,创面愈合佳,疗效显著,ESD治疗的病例治愈率100%。结论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脂肪瘤具有无创、准确的优点,ESD治疗胃肠道小于3厘米以下的脂肪瘤安全、有效。

  • 标签: 超声内镜 结肠脂肪瘤 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在外科临床工作中,部分患者术后手术切口会发生脂肪液化,切口渗出、裂开或部分裂开,继发感染,从而导致伤口延迟愈合。目前,切口愈合不良仍是外科临床面临的困难问题。切口愈合过程涉及免疫学和生物学的诸多影响因素。本文综述了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进展。

  • 标签: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防治 综述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