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体检女性人群生殖道HPV感染率、多重感染和亚型分布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基因分型。结果1321例21-66岁的健康检查者中,共检出阳性患者162例,阳性率为12.3%,其中高危型占68.7%,低危型占31.3%,检出前五位的亚型分别为HPV16(14.7%)、58(10.8%)、52(10.4%)、11(10.0%)、6(9.7%),未检出MM4、44、73、83型。HPV阳性者中多重感染率为40.2%,以二重感染常见(25.3%),不同年龄段人群HPV阳性率有差异,21-30岁人群阳性率最高为20.1%。结论本地区HPV感染主要见于21-30岁妇女,主要为单一基因型、高危型感染、常见亚型为16、58、5、11、6型。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芯片检测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结果35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经治疗后,治愈10例,有显著效果16例,好转9例。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能够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特点。方法对研究组病毒性肝病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完成两组常规生化检验工作。记录两组常规生化项目检验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常规指标中研究组DBL、TBL、TBA、ALT、AST、ALP、r-GT、CH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P、A/G、CHE、ALB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提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新指标中研究组PA低于对照组,而其ADA、LAP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病毒性肝炎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检验特点,对疑似病例及时给予实验室检验确诊病情,根据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检验结果变化情况判断其临床疗效并适当调整救治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常规生化检验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接受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采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与对照组(65.22%)相比明显较高,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病毒性肝炎是世界医学难题,其病因病机和症状比较复杂,变化多端,病因难查,治疗难愈的一种传染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攻克这一难题,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精心探索苦心研究,笔者以独特的经验,总结出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拟出治乙肝疗效较高的方药《乙肝灵胶囊》。

  • 标签: 病毒性 肝炎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轮状病毒(RV)感染并发肠外损害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对确诊为RV感染的10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并发肠外损害56例(52.8%)损伤以呼吸道、心、脑、肝、肾为多见。结论RV肠炎的肠外损伤发生率高,RV血症可能是RV多系统播散的途径。

  • 标签: 轮状病毒 多系统感染 肠外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苦味叶下珠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以来收治的80例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方式,治疗组给予叶下珠片联合辨证分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来疗效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80.00%(32/4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与慢性肝病特异性评分等指标上均比对照组患者表现更为理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下珠片联合辨证分型治疗方式能够取得比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 标签: 中医药 苦味叶下珠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低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日常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吃饱穿暖”的基础问题,身心的健康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的热门性话题。丙型肝炎具有慢性化率高、强传染性、护理周期长等的特点,因此对人个体的健康和社会的整体健康具有很强的危害性。丙肝没有“病毒携带者”,血中检测到HCVRNA就应该治疗;丙肝是可防可治,大部分可以治愈,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本文主要讲述丙型肝炎护理工作内容及新进展。

  • 标签: 丙型肝炎 肝炎 抗病毒治疗 护理 新进展 饮食
  • 简介:摘要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对其进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对症等方面的护理。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儿均好转出院。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迅速控制和改善病情发展,提高治愈率,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与干扰素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对其信号转导、抗病毒作用以及在临床应用的具体情况进行综述,仅供参考。

  • 标签: 干扰素 信号转导 抗病毒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RP多糖在体内对D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内实验以先天感染DHBV的雏鸭为动物模型,将雏鸭(10只/组)随机分为5组(RP多糖高、中、低3个剂量组、3-T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均以20mg/kg/d灌胃给药10天。给药前1天、给药后5天、10天及停药后3天,均采用斑点杂交法观察血清中DHBV-DNA表达。结果各剂量组RP多糖对DHBV均有相应的抑制作用。其中给药后第5天,高、中剂量组血清DHBV-DNA为0.77±0.27、0.69±0.15,第10天为0.57±0.11、0.49±0.19,与生理盐水对照组(1.32±0.56、1.24±0.53)相比明显降低。给药后第5天,RP多糖高、中剂量组对DHBV-DNA的抑制率为25.16%、25.35%,第10天为45.94%、48.28%,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对比显著提高。结论RP多糖可降低血DHBV-DNA含量,对DHBV有抑制作用。

  • 标签: 菲律宾蛤仔多糖 鸭乙肝动物模型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院内感染原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总结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护理体会,降低其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儿科病房轮状病毒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医院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诊断指标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2017年我院住院部内科收录的8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临床指标进行检验和B超肝硬度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效果。结果实验室检查指标随着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三种不同程度的肝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临床指标在检验轻度、中度、重度肝炎上符合率分别是91.3%、65.4%、78.8%。结论临床实验室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初步诊断有良好的效果,如果需要进一步诊断还需要结合组合B超肝硬度检测。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临床检测 B超肝硬度检测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止泻宁颗粒对轮状病毒肠炎(湿热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轮状病毒肠炎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健脾止泻宁颗粒口服,对照组给蒙脱石散口服。观察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和轮状病毒转阴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显效率76.9%,轮状病毒转阴率79.5%对照组总有效率69.4%,显效率44.4%轮状病毒转阴率47.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结论健脾止泻宁颗粒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能够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湿热证 小儿泄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腹泻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后的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95例腹泻婴幼儿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测,对比各个年龄段腹泻患儿的阳性检测率。结果0.5~2岁的患儿阳性检出率最高,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泻婴幼儿进行轮状病毒感染的检测,0.5~2岁患儿的阳性检出率高,对粪便中的轮状病毒进行检测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泻婴幼儿 轮状病毒 感染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与危害性。方法血清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受检新生儿CMVIgM阳性率CMVIgG阳性率16%IgM抗体阳性率3.5%。患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肝脾肿大、黄疸、出血点、紫癜、脉络膜视网膜炎、胎儿生长迟缓、小头畸形等。其中以出血点、肝脾肿大和黄疸为最常见。结论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高。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是造成先天性缺陷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新生儿期通过监测准确的预测远期后果,及时的随访,早期干预治疗,减轻后遗症,改善预后继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新生儿 先天性缺陷
  • 简介:摘要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在发生病毒流行时,有病毒感染全身症状的患者病毒性心肌炎发生率约为5%,有病毒血症患者约12%可表现心脏症状和体征1。可呈向限性或弥漫性,病程可以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数可以完全恢复。很少发生猝死。一些慢性发展的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演变为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效疗法。仍以充分休息为疗效肯定的措施,药物治疗以改善心肌营养和代谢的药物为主。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痊愈,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因严重心率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笔者对近5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方法,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改善更短,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需要给予综合的诊断,临床可以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综合诊断 治疗 参芪扶正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