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MKetacMolarEasymix后牙玻璃离子水门汀及F2000复合体两种材料应用于根龋的充填效果。方法263颗根龋病例随机分组,实验组以KetacMolarEasymix后牙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对照组以F2000复合体充填,比较六个月和一年后两组的充填效果。结果3MKetacMolarEasymix后牙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根龋六个月时疗效优于F2000复合体,但一年后其成功率低于F2000复合体。结论3MKetacMolarEasymix后牙玻璃离子水门汀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充填根龋短期内成功率较高,但其强度较低,远期成功率低于F2000复合体。

  • 标签: 玻璃离子水门汀 复合体 根面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11年9月应用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进行MPR及SSD三维重建的60例颌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60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共发现78处骨折,螺旋CT扫描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可发现92处骨折,遗漏14处,漏诊率15.21%。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立体、直观、清晰地显示颌骨骨折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多层螺旋CT MPR SSD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口腔颌外科手术后的冲洗及并发症有效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数字随机自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口腔颌处科手术治疗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综合护理组,给予先型口腔冲洗技术进行冲洗并行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另抽取80例作为常规护理组,给予传统生理盐水进行棉球擦洗并行以常规口腔清洁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口腔清洁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口腔清洁感自评结果分析,综合护理组总好感率为95.0%,常规护理组患者总好感69例,总好感率为76.3%。组间总好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9.813);综合护理组共并发症发生率为7.5%,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217)。结论对口腔颌外科手术患者行以口腔冲洗技术进行清洁与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保持患者口腔清洁环境,防止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口腔冲洗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正颌正畸矫治牙颌畸形围术期护理方式。方法以2013年7月~2015年10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正颌正畸矫治术进行临床治疗。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n=20),另1组为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n=20)。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接受正颌正畸矫治术治疗牙颌畸形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矫治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正颌正畸矫治术 牙颌面畸形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口腔-颌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接受口腔-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按照相同的比例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比组和研究组,予以常规的护理方式和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情绪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依从性高于对比组,组间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χ2=5.45,P<0.05;研究组的焦虑情绪较对比组轻,组间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较对比组的66.67%要高,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9.02,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在手术中的配合度,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满意度,在口腔-颌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 配合 情绪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增加肛管的插入深度对婴幼儿灌肠药液保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思密达保留灌肠的154例腹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肛管插入深度为7cm~10cm,实验组肛管插入深度为10cm~15cm,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药液保留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药液平均保留时间为(95.23±36.02)min,对照组患儿药液的平均保留时间为(18.26±10.60)min,实验组患儿的药液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肛管的插入深度能有效延长灌肠药液的保留时间。

  • 标签: 肛管 灌肠药液 插入深度 保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头颈部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方法选取30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于头颈部危险穴位的体表皮肤处固定维生素AD软胶囊后进行MR扫描,分别测量维生素AD软胶囊内侧皮肤表面至体内重要脏器的斜刺和直刺距离。结果通过研究,建议在适中体型男性直刺以下穴位的平均安全深度的最大值为风府36mm,哑门36mm,扶突14mm,人迎13mm,承泣12mm,肩井42mm。斜刺以下穴位的平均安全深度的最大值为风池36mm,大椎穴40mm。

  • 标签: 头颈部 穴位 深度 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MRI对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5月在莱阳市妇幼保健院及莱阳中心医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30例患者,术前1周在莱阳中心医院进行1.5TMRI检查,并评估其浸润深度,结合手术病理,将MRI对癌肿浸润深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对子宫内膜癌局限于子宫内膜、浸润浅肌层和浸润深肌层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5.0%、82.4%和88.9%;特异性分别为96.2%、84.6%和90.5%;准确性分别为93.3%、83.3%和9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5.0%、87.5%和8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78.6%和95.0%。结论MRI可以较为准确的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术前MRI可作为子宫恶性肿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VSD负压吸引、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电烧伤创面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电烧伤后使用负压吸引、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创面的病人总结分析。结果使用负压吸引、封闭引流后,创面消肿快,感染低,创面肉芽生长旺盛,并发症少。结论VSD负压吸引、封闭引流技术对于重度电烧伤的创面处理是较好的选择。

  • 标签: VSD负压吸引 封闭引流技术 电烧伤 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吸氧管放置深度对减少吸氧管弹出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32例,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分别将吸氧管放入气管导管口内不同的深度,相同的时间及氧流量,监测吸氧管有无弹出。结果吸氧管放入气管导管口内不同的深度,相同的时间及氧流量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吸氧管放入气管导管口内4cm~8cm的深度,可以减少吸氧管弹出及触及周边皮肤.衣物的次数,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 标签: 气管切开吸氧管弹出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吸氧管放置深度对减少吸氧管污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30例,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分别将吸氧管放入气管导管口内4cm,8cm及3cm,9cm各8小时,氧流量1~2L/min,粘贴位置为气管内套外侧近下巴缘及左或右颈外侧区,气管口覆盖单层湿方纱,吸痰时方纱及吸氧管取出,连续监测吸氧管有无自行弹出及触及周边皮肤、衣物。结果吸氧管放入气管导管口内4cm,8cm与3cm,9cm各8小时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吸氧管放入气管导管口内4cm~8cm,粘贴位置为气管内套外侧近下巴缘及左或右颈外侧区,可以减少吸氧管自行弹出及触及周边皮肤、衣物的次数,减少护理人员处理,更换吸氧管的次数,从而降低护理工作量。

  • 标签: 气管切开吸氧管放置深度吸氧管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AC负压引流术在治疗小儿深度烧伤中的护理要点。方法针对50例深Ⅱ度、Ⅲ度烧伤患儿彻底清创后,行VAC负压引流术,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行植皮+VAC负压引流术,术后加强VAC负压引流装置的护理,抗感染,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50例患儿创面均未出现感染;43例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经换药后愈合,7例植皮创面中,皮片一次全部成活,经换药创面全部愈合良好后出院。结论实施严密的观察,正确的护理能保障VAC负压引流术在小儿深度烧伤创面收到安全、确切的疗效。

  • 标签: 小儿深度烧伤 VAC负压引流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性深度压疮患者通过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老年性深度压疮患者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为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从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及生存质量状况三方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老年性深度压疮患者通过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的同时,使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原位再生医疗技术 老年性深度压疮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深度烧伤病人应用VSD治疗烧伤创面,同时加强术前护理、术后持续负压吸引、引流管护理、预防感染、皮肤护理、疼痛的护理等。结果20例病人经治疗20d~45d后均治愈出院。结论VSD技术能够减少创面污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的愈合;正确的观察及护理,能保持有效的负压引流,从而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病人痛苦。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烧伤创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皮内针(撳针)配合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新型皮内针(撳针)配合肌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毫针治疗,每周7次,治疗3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周进行通过House-Brackman量表、面部残疾指数评定。结果59例患者完成治疗。干预后,两组House-Brackman量表、面部残疾指数评定均显著改善。实验组干预3周后House-Brackman量表、面部残疾指数评定后治愈率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皮内针(撳针)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优于毫针治疗,且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 标签: 贝尔面瘫 皮内针 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BL与Seminar相结合教学模式在口腔颌外科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级和2013级延边大学医学部设有口腔颌外科学的本科生共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名。实验组学生采用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结合Seminar教学模式,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在考试中理论及临床病例分析的平均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表明91.7%以上的学生对CBL与Seminar相结合教学模式表示满意。结论采用CBL与Seminar相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口腔颌外科教学提出新的思路。

  • 标签: 基于案例的学习 Seminar 口腔颌面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复合枕小神经阻滞在肌痉挛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行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60例,分为全凭静脉麻醉复合枕小神经阻滞组(观察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诱导时、切皮时、分离骨膜、术毕,术后1h、2h、4h、8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VAS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术后苏醒质量和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诱导时、切皮时、分离骨膜、术毕、术后1h、术后4h和术后8h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h、2h、4h和8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下降,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复合枕小神经阻滞有效提高肌痉挛患者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减少全麻药用量并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枕小神经阻滞 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