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实验考察了AfPGA催化合成头孢克洛的工艺及其产物的分离纯化方法,最终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pH(7.0);温度(25℃);缓冲体系(磷酸钠);酶投入量(3U/mL);底物浓度(7-ACCA60mmol/L,苯甘氨酸甲酯120mmol/L)。在此条件下底物转化率将达到85%以上,产物纯度可超过99.5%,杂质含量低于0.5%。

  • 标签: 头孢克洛 AfPGA 工艺 分离纯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选自267例需要根管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目前理想的根充材料。方法对267例根管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Kerr’puipCanalSealer,B组采用Sealapex,C组采用AHPLus。观察根充后患者的一周术后反应及半年后根尖周愈合情况。结果A组根管治疗一周后患者40%出现轻度不适,25%的患者出现中度疼痛,5%左右出现急性发作。三个月60%根尖周X线透射区变小,六个月50%根尖周X线透射区阴影完全消失。B组根管治疗一周后患者30%出现轻度不适,15%的患者出现中度疼痛,3%左右出现急性发作,三个月70%根尖周X线透射区明显变小,六个月60%根尖周X线透射区阴影基本消失。结论AHPLus是理想的根充材料,能有效地减少微渗漏的产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

  • 标签: 根管充填 根充材料 微渗漏 根尖周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影引起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既往行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资料,根据造影后血肌酐的变化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造影肾病(CIN)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增强CT检查前辅检数据等。结果在CIN组中,老年(P=0.006)及女性患者(P=0.037)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患有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的患者比例,CIN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9)。在CT检查前24小时尿量中,CIN组患者中出现尿量少于1000ml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25)。肾功能检查方面,CIN组患者异常的血肌酐(P=0.014)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P=0.007),与正常组相比均有差异。结论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的病史、循环血容量不足以及肾功能不全是CIN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造影剂肾病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 肾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注射澄明度检测方法与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抽样调查的形式,检测我院的452批注射澄明度,其中主要包括化学注射187批、抗生素65批、生化78批、中药注射68批、大输液54批。结果不同类型的注射中,在合格率上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52批注射中,共有437批为合格产品,总合格率为96.7%。结论对注射澄明度造成的影响的因素较多,其中主要包括原料材质、包装材料不合理等,要想提高注射澄明度,必须注重监督注射产生环节,提高注射澄明度。

  • 标签: 注射剂 澄明度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是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使用情况,评价其临床使用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门急诊处方共2082例,统计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使用情况。结果我院在这6个月中,左氧氟沙星注射在门急诊的应用中,急诊科用药有1368例,门诊内科538例,们诊泌尿外科133例,而给药剂量0.3g/d的病例有1987例。结论我院左氧氟沙星注射使用的不合理现象已大大减少,合理用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应用分析 合理用药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来自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儿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相比于正常细胞,癌细胞从抗氧化物得到的获益更多,这一发现增加了人们对于癌症病人食用饮食中抗氧化物的担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8例注射炎琥宁不良反应的状况。方法对我市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注射炎琥宁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68例患者进行分析,包括28例男性和40例女性。结果通过进一步分析得知,炎琥宁注射对皮肤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造成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其最为主要的是皮肤过敏。本组病例皮肤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构成比为51.47%,比其它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构成比高。结论在临床应用当中,炎琥宁的监测应该得到不断加强,进而促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降低。

  • 标签: 炎琥宁注射剂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中药配方颗粒发展中应确立的法律地位。方法综合分析中药配方颗粒发展中在各种法律法规规章中的法律地位,存在的问题。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在医疗机构的使用过程应该按照中药饮片管理。

  • 标签: 中药配方颗粒剂 法律地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石黄退热灌肠的制备、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用石黄退热灌肠直肠推入保留灌肠法,治疗104例外感发热患者,单次退热时间为0.9±0.2小时,热程为1.5±1.2天,总有效率96%以上,优于对照组。结论石黄退热灌肠处方合理,质量可控,工艺可行,给药途径独特,疗效显著,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 标签: 石黄退热灌肠剂 质量控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通窍活血巴布的质量控制指标。方法采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控制。结果薄层色谱可检出川芎和赤芍两种药材的特征斑点,高效液相法可测定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结论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能有效控制该巴布的内在质量。

  • 标签: 通窍活血巴布剂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红花黄色素A 内在质量
  • 简介:摘要中药颗粒是中药的常用剂型之一,综合了中药制剂理论的传统性和新颖性。目前,随着各种工艺技术如提取、纯化分离、制粒等不断发展,因其剂量较小,服用、携带、储存、运输均较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中药颗粒

  • 标签: 中药颗粒剂 制备工艺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处方调配方法,提高调配速度及调配准确率,减少出门差错,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对三种不同的调剂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第三种调剂方法即能提高调配速度,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又能防止调剂差错。结论在全药房推广第三种调剂方法。以提高中药调剂人员调配中药配方颗粒的积极性和调剂质量。

  • 标签: 中药配方颗粒剂 处方调配 方法核对
  • 简介:摘要由于中药注射正处于不断研究的过程当中,品种逐渐增加,运用范围得到了不断地扩大,使用人数也在呈继续增加的趋势。但是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它的不良反应逐渐显现出来,影响轻者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重则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便达到有效地治疗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使用不合格率。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合理使用 合格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筛选出中药注射不良反应65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类别、名称,不良反应涉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临床应用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65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较多,占38.5%;其次是儿童患者,占32.3%。药物共涉及19个品种,其中活血化瘀类药物较多,占56.9%。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多见,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新的不良反应有40例,占61.5%;严重不良反应有2例,占3.1%。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呼吸困难、寒战、紫绀等。中药注射临床应用中剂量过大、滴速过快、配伍不当等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中药注射在临床应用广泛,应对其不良反应高度重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饮片颗粒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干预方式。方法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两年间,每月随机抽取100张中药饮片颗粒处方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中药的性质、药性、适应症、中医诊断理论、中药理论知识以及国家《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判断、统计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列出不合理使用项目;成立专家处方点评组,确保点评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最后分析结果。结果点评的2400张中药饮片颗粒处方中,单张门诊处方量超过7日用量的80张,占比3%;其次是联合用药不适宜、药物禁忌,占比2.9%;用法用量问题,占比2.5%;适应症不适宜0.8%。结论加强临床药物使用管理的强度,明确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及适应症,针对性开药,是减少中药饮片颗粒不合理使用的有效方式。

  • 标签: 中药饮片 颗粒剂 处方点评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干增亮在器械清洗中的作用。方法在器械清洗热漂程序中改用德国韦格博士快干增亮,按12000的比例,设定干燥时间8min。结果干燥程序省时50%以上,器械光亮洁净。结论快干增亮不仅节省干燥时间,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改善器械的光亮度,且极低的配比即可达到最佳的效果,节约了清洗成本,值得推广。

  • 标签: 快干增亮剂 器械干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优化2-甲氧基-1,4-萘醌(MeONQ)的合成方法。方法以2-羟基-1,4-萘醌与甲醇为原料,浓硫酸催化合成MeONQ;FTIR、1H-NMR、HPLC进行表征。结果成功合成了MeONQ,最佳反应条件浓硫酸催化,60℃回流反应6h。产率达69.7%,纯度超过95%。结论本合成方法简单可行,产物纯度高。

  • 标签: 2-羟基-1 4-萘醌 2-甲氧基-1 4-萘醌 合成
  • 简介:摘要在氢氧化钾条件下2-甲基3-丁炔-2-醇和溴发生反应,生成4-溴-2-甲基-3-丁炔-2醇(化合物1),然后在丁胺条件下和4-三异丙基硅基-1,3-丁二炔,过量的三异丙基硅基乙炔和1反应生成2-甲基-6-(三异丙基硅基)-3,5二炔-2-醇(化合物2),化合物2以苯作为溶剂,加热回流生成4-三异丙基硅基-1,3-丁二炔(化合物3)。通过1HNMR,13CNMR,UV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 标签: 人参炔醇 4 - 三异丙基硅基-1 3 - 丁二炔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