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美国斯坦福大学工程师开发出一种塑料“皮肤”,能检测出自身所受压力的强度,并产生电信号把这种压力感传送给脑细胞。这种人造皮肤有望用于义肢假手,代替皮肤的某些感觉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木业人造板厂2009—2011年甲醛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该公司技改的效果。方法对3个年度该公司工作场所中空气中甲醛监测数据进行配对分析。结论通过技改,加强通风等措施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车间空气中甲醛的浓度均控制在国家限值以内,从而预防了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毒效应的发生。

  • 标签: 甲醛 技改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护理和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方法对52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即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52例造影术患者有一例因脑出血死亡其余均获得成功。护理人员熟练的护理技能,像对术后并发症出现原因和临床表现合理的预见性评估以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的细心监护、精心护理,使得介导成功率显著提高,病人康复速度显著增加。

  • 标签: 造影术 支架植入术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制定更换造口袋的标准流程以降低肠造口病人造口袋的非计划更换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的造口病人的造口袋更换登记情况,分析造口袋非计划性更换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大大降低了肠造口病人造口袋非计划更换率,品管圈活动后,非计划性更换率(25%)较活动前(69.4%)明显降低,超出了预期目标(4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肠造口病人造口袋非计划更换率,制定出肠造口病人造口袋更换流程图,减轻病人经济负担,还提高圈组人员的沟通、协调等能力,使护理人员造口袋更换技术得到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肠造口 造口袋 更换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用于低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病区2016年5月-2017年3月共收住尿毒症伴低血压患者8例,并选取肝素硅胶人造血管作为材料进行造瘘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低血压患者使用肝素硅胶人造血管行动脉造瘘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措施及护理效果结果8例患者中血压均得到升高,手术成功,术后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总结分析术前检查、补液用药及术后相关宣教等措施干预可以帮助低血压患者建立血透通路。

  • 标签: 低血压 人造血管 动静脉内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氧浓度对人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s,HSCs)凋亡情况的影响,及HSCs诱导分化为人软骨细胞(Humanchondrocyte)的情况。方法将HSCs分别在不同氧浓度下培养分为4个组3%氧气浓度组、5%氧气浓度组、15%氧气浓度组、20%氧气浓度组(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6小时、12小时、24小时,观察HSCs细胞凋亡情况,并成功将H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结果HSCs培养6小时,5%氧气浓度组的HSCs凋亡率最低,3%和5%氧气浓度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s培养12小时,5%氧气浓度组的HSCs凋亡率最低,5%和15%氧气浓度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s培养24小时,5%氧气浓度组的HSCs凋亡率最低,3%和5%氧气浓度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6小时、12小时、24小时,氧浓度变化与流式细胞仪检测HSCs凋亡率均具有相关性(P﹤0.01)。HSCs在体外成功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结论不同氧浓度对HSCs的凋亡有影响。5%氧浓度能抑制HSCs的凋亡。在特定条件下,HSCs在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

  • 标签: 人造血干细胞 氧浓度 凋亡 人软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景观疗法在保健疗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保健疗养员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保健疗养中实施景观疗法,对景观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保健疗养员经景观疗法保健疗养后的生活质量较保健疗养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景观疗法在保健疗养中应用的价值较高,属于疗养护理中的新型方法,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景观疗法 保健疗养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