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骨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骨科住院患者69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两组,常规组34例骨科住院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治疗组35例骨科住院患者给予品管圈管理,对比两组骨科住院患者之间的护理管理差异。结果两组骨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治疗组骨科住院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常规组骨科住院患者(26.47%),两组相比P=0.02。结论品管圈在骨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骨科护理 不良事件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骨相关事件的综合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乳腺癌骨转移患者30例,针对骨相关事件采取的护理经过。结果通过综合护理,10例患者的VAS评分从(7.8±2.1)降至(2.1±1.4),有统计学差异(P<0.05)。1例患者因为咳嗽发生肋骨病理性骨折,予固定胸壁及制动。3例患者出现高钙血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乳腺癌骨转移骨相关事件的综合护理是顺利治疗必不可少的一环,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

  • 标签: 乳腺癌 骨转移 骨相关事件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1例手术病人漏输血事件进行RCA分析,从系统层面剖析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提高了处理问题的分析能力,科学的辨识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善对策与防范措施。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护理管理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手段对我院门诊于2014年6月~12月期间所产生的50件不良事件予以分析,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应对方法。结果通过分析后可知,门诊护理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包含门诊投诉、门诊环节较多、服务无较长周期、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门诊医生专业水平差异大等。结论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应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此来提升护理人员总体素质,进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门诊护理管理 不良事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群体性突发事件致伤的救治护理体会。方法针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区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致伤的210例患者,急诊科室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用分区间救治、分区检查、开通绿色通道、做好离院患者的病情评估等救治措施,护理人员与医生密切配合,有效的观察病情做好相应的救治工作。结果210例伤员中经救治,均及时抢救救治成功,无漏诊以及延治的现象。结论在群体性突发事件致伤的救治过程中,完善救治的组织管理,充分的资源利用,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最迅速最有效地抢救伤员,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发生。

  • 标签: 群体性突发事件 致伤 救治护理
  • 简介:摘要医学装备的发展是医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环,可以说基本每一项医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都和医学装备有关。本文着重分析医学装备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并从质量管理规范、预防控制、检测管理以及追踪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正确的进行医学装备的质量管理。

  • 标签: 医学装备 不良事件 质量管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针刺伤连续发生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保障护士职业安全。方法对当事护士及当班护理组长进行访谈。结果发生针刺伤的3名护士分别为规培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且均发生在为患者采取血标本时,主要原因为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风险意识低。结论新进护士及护生防护意识薄弱、经验不足、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职业安全教育不到位是导致这3例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护理安全教育,采取多种措施降低针刺伤及其它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针刺伤 职业防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发生护理中断事件的原因,并讨论相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武警湖北总队医院2018年1月—8月在护理质量监控中发生的758件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时机进行分析,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对策。结果通过对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分析,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理中断事件明显下降。结论对于护理中断事件采取科学的对策,为临床的医疗安全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护理中断事件 分析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细化管理在降低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期间和2014年(实施精细化管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等级。结果2013年我院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42%,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各不良事件发生级别均明显优于2013年,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护理质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我院是一个二级甲等医院,消毒供应室使用的是MZQD-0.8C型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共计10起,其中0级8起,I级2起。针对这些护理不良事件,我质控小组人员认真地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组织全体人员一起讨论,积极整改,对重点人员、重点时间、重点环节加强管理与督促,总结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现将我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及其改进措施整理出来,意在于护理同仁们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有效的避免和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不良事件 分析及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近年来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安定造成了巨大的阻碍,焦虑、恐惧、不安等负面心理情绪在社会公众群体中广泛蔓延,严重影响了社会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我国公共卫生部门缺乏相应的危机意识,相关的决策机制、应急预案制定、应急体系的建设以及整体协调与控制能力都存在较大的漏洞,影响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质量。针对这一现状,强化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危机管理工作质量,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公共卫生 突发事件 危机管理
  • 简介:摘要低年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护理工作量大,缺乏专业知识及有效沟通,应变能力差,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法律意识淡薄等导致护理不良事件频发。加强低年资护士临床工作培训,弹性排班,合理调配人力,强化法律意识,增加护士责任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规范带教,提高其综合素质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低年资护士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儿科患者100例(对照组)和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住院治疗的儿科患者100例(观察组),对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将两组儿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家长满意度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儿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4.00%)少于对照组(χ2=10.010,P=0.002),家长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数据(χ2=6.664,P=0.010)。结论在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明确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是减少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提高。

  • 标签: 儿科 护理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防范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以及时发现问题,防止抗菌药物滥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诊所有西药处方311567张,统计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联用率、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并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我院2012年诊抗菌药物处方53164张,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17.1%,抗菌药物处方中单一用药占85.5%,二联及以上联用率13.3%。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的30%,抗菌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平均品种数2.9种,平均金额66.83元,口服抗菌药物使用前3名的是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钠片、头孢呋辛酯片、头孢地尼胶囊;注射抗菌药物最多的是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医院仍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相关部门应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专项学习,抗菌药物考试,采取处方点评,科室抗菌药物管理责任制等干预措施,以增强合理用药意识,确保用药安全合理。

  • 标签: 处方指标 抗菌药物 DDDs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2011年—2012年诊处方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每月随机抽取100张处方,由我院处方点评小组对这些处方进行分析,回顾性总结2011年—2012年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情况。结果在点评的2400张处方中,共发现不合理处方52张,不合理处方率为2.17%。其中内科门诊处方20张,儿科门诊处方11张,外科门诊处方8张,妇产科门诊处方6张,五官科门诊处方3张,口腔科门诊处方2张,中医内科门诊处方2张。在不合理处方中,联合用药不合理共18张(占34.62%),临床诊断和使用药物不相符共13张(占25%),重复用药共10张(占19.23%),用法用量不正确共6张(占11.54%),无指征用药共3张(占5.77%),其他共2张(占3.85%)。结论我院门诊处方依旧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针对这些不合理临床处方使用情况,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的临床用药水平,积极采取各方面手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门诊处方 不合理使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旋冬酰酶在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白血病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培冬酶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左旋冬酰胺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骨髓抑制程度、恢复时间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26名患者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率为89.66%,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中有25名患者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率为86.21%,总有效率为100.0%,两组患者整体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试验组骨髓抑制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骨髓抑制恢复时间为(23.36±5.26)d,对照组骨髓抑制恢复时间为(29.55±6.13)d,试验组骨髓抑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冬酰酶在白血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骨髓抑制程度,缩短骨髓抑制恢复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左旋门冬酰酶 白血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传统推拿疗法结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本人自2015年5月以来,对46例痛经患者进行了推拿加针刺治疗。其中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14岁。未婚者38例,已婚者8例。病程最短的3天,最长的22年。每月行经前一周做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46例患者,治愈28例,约占61%,好转16例,约占35%,未愈2例,约占4%,总有效率约占96%。结论对46例痛经患者采用中医推拿加针刺金人皇穴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显著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且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高,极易得到广大患者的接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推拿治疗 痛经 门金穴 人皇穴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处方审核的结果探讨有效监管处方质量的合理方法。方法每月抽取门诊处方300张,参考各种文件规定及文献资料,评价每张处方的合理性。结论将每月的处方点评结果整理归纳,总结重点突出问题,探讨最佳监管处方质量的对策。

  • 标签: 处方 监管 审核 医师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