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5月-2020年3月时段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共40例,以抽签法纳入甲组(20例)和乙组(20例)。甲组为常规治疗,乙组为常规治疗联合短周期单侧上肢缺血再灌注,比较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总发生、血清水平。结果:甲组认知功能障碍总发生为5.00%,乙组为30.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乙组血清水平较高于甲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现象,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短周期单侧上肢缺血再灌注操作,可显著改善血清水平,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可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急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血清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洁净手术室控制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 的 措施及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 一类切口 手术患者 2635 例为对比组, 统计 切口感染 为 0.68% ,统计其中 100 例手术的 护理满意度 为 91% ; 制定洁净手术室切口感染控制措施,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所有一类切口手术患者为探究组,均采用此感染控制措施,比较分析两组的切口感染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 结果: 经比较 , 探究组感染 为 0.44% , 明显低于对比组( P < 0.05 ) ; 探究组护理满意度为 99% , 明显高于对比组( P<0.05 )。 结论 : 采用有效的洁净手术室 感染控制措施 可降低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同时可提升护理满意度,故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洁净 手术 室 控制 一类切口手术部位 感染 措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预见性护理方法使用在癫痫病症患者护理过程中,观察该种护理方法对护理不良事件和患者不良情绪影响。 方法 :将我院在收治的癫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时间段为 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12 月,并且根据分析需要,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使用预见性护理方法。 结果 :( 1 )治疗组 SDS 和 SAS 评分为 42.18±7.35 (分)、 41.25±7.21 (分),对照组为 57.24±7.85 (分)、 58.47±6.20 (分),( P<0.05 ),结果有显著差异。( 2 )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中,治疗组发生为 5.40% ,对照组是 24.32% ,( P<0.05 ),结果有显著差异。 结论 :预见性护理方法使用在癫痫病症患者护理过程中效果明显,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预见性护理 癫痫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发生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文研究共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间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66例作为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一组为实施综合护理的实验组,两组各有患者 33例,分析这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明显,且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肾小球肾炎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新冠疫情期间门诊预检分诊时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可使分诊准确性与满意度大幅提升。方法:于2020年2月~2020年6月选择我院门诊就诊患者80例作为调查对象,以门诊预检分诊时间先后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比实施前后分诊准确与满意度。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分诊准确、满意度明显提高,P

  • 标签: 新冠疫情 门诊预检分诊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手臂部烧伤整形植皮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针对48例本医院诊治的手臂部烧伤整形植皮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是抽取时间,以奇偶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4例。分别予行常规护理、综合康复护理,比对两组护理前后密歇根手功能调查问卷分值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手臂部烧伤整形植皮患者护理前密歇根手功能调查问卷分值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手部功能、活动能力分值低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臂部烧伤 整形植皮 功能恢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在产后访视中对产妇护理效果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6月到2018年8月在本院的88例产妇,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即实验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两组产妇分别实施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与自我管理知识知晓)与产后并发症发生(便秘、产褥感染、乳腺炎)。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社区护理 产后访视 护理效果 产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保健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及营养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接收的婴幼儿 10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检查;观察组在常规检查上增加儿童保健,观察两组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及营养性疾病发生。结果:观察组身高、体重、语言评分、适应性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 营养性疾病(腹泻、胃炎、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发生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加强婴幼儿儿童保健,可促进婴幼儿健康生长发育,降低 营养性疾病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保健 婴幼儿生长发育 营养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 康复及满意度影响,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14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7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方法不一致,后者接受常规护理,前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两组的抢救情况比较,差异不大(P>0.05);两组的康复相比,观察组明显较高,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75.71%的满意度相比,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2.86%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抢救成功率、康复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满意度 急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活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乏力发生及胃肠功能指标的影响。方 用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胃乏力发生及胃肠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早期活动护理组出现胃乏力发生为3.33%(1/30),胃肠道症状发生为16.67%(5/30);常规护理组出现胃乏力发生为16.67%(5/30),胃肠道症状发生为33.33%(10/3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早期活动护理组胃肠道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恢复较好,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活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胃乏力发生,提高患者的胃肠功能指标。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早期活动护理 胃乏力发生率 胃肠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PDCA循环的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发症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本院儿科接诊的共计9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患儿对半分为对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儿科护理,实验组患儿给予PDCA循环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肺炎恢复情况、并发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儿接受PDCA循环护理之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患者的病情恢复明显更好,且并发症的发生更低,患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儿科 护理 PDCA 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使用临床护理的方式以及护理的效果,对护理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对 88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 44例,观察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的临床并发症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几率是 9.0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是 27.27%,两组的并发症几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4.889;P=0.0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93.18%,常规护理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72.73%,两组的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6.510; P=0.011)。 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临床中的价值非常高。   【关键词】临床护理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 ;应用价值 ;并发症发生    脑动脉瘤是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发病原因有伤口感染,高血压等等,脑动脉瘤破裂会让患者有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思维,因此非常危险。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从股动脉进入,在瘤径口和近端置入脱性球囊进行治疗 [1]。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对 88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栓塞介入治疗的价值进行分析,对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探讨,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对 88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进行分析,我们选取的患者接受影像诊断,符合脑动脉瘤诊断依据,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患者都没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没有精神疾病和恶性肿瘤疾病。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 44例,对照组有 20例女性和 24例男性,最小 34岁,最大 77岁,平均( 64.28±3.90)岁,观察组有 19例女性和 25例男性,最小 33岁,最大 75岁,平均( 63.98±3.47)岁,两组患者的普通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对结果不会产生影响,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护理措施    为两组患者提供了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措施 [2],观察组使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科研小组为患者进行路径护理内容制定,并且制作执行项目表,根据表格来进行相关的流程。组织护理人员接受相关的培训,对护理的细节进行讲解,护理人员严格的遵循护理路径图来进行护理操作,完成操作后在表格内进行相应的记录,防止遗漏,在护理人员交接的时候,对表格实施情况进行核对,如果有需要中断,需要根据问题来进行调整路径,手术过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的监控。      1.3观察指标    使用我院的满意度调查表格收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护理质量,干预效果,并发症几率等等进行统计对比。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总例数。     1.4数据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 IBM SPSS Statistics 21.0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百分比( %)对计数资料进行描述, x2检验,组间统计学比较以 95%为可信区间。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几率是 9.0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是 27.27%,两组的并发症几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4.889;P=0.0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93.18%,常规护理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72.73%,两组的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6.510; P=0.011)。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现代新型护理方式,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护理方案来执行护理操作,定期的进行健康宣教,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提升宣传的有效性 [3],护理人员遵循护理路径表格来进行护理操作,不机械的遵循医嘱进行操作,护理操作具有主动性,是比较科学的护理方式 [4]。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几率是 9.0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是 27.27%,两组的并发症几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x=4.889;P=0.0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93.18%,常规护理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是 72.73%。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几率,让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升,让患者的治疗负担缓解,让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总而言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使用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可以让患者的并发症几率减少,让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提升,临床中的价值非常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究及分析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 2016年 01月至 2019年 03月期间收治的拟行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42例,设置为观察组,予术后实行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另外随机选取 42例以往同在我院神经外科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术后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 2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营养指标均较对照组提高显著,整体营养恢复状况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 ;术后并发症    前言    脑出血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常情绪波动大、活动大引起血压突然性的大幅度升高为其诱因。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于 50岁以上患者,以冬春季节多见 [1]。血管长期处于高血压水平,导致脑底的小动脉血管壁玻璃样变或者纤维样变,血管内皮常发生局灶性缺血、出血和坏死,动脉管壁的弹性降低,张力增高导致血管壁薄弱处易形成动脉瘤 [2]。动脉瘤在血压突然大幅度升高时易发生破裂出血,其出血凶猛,止血难度高,病变以豆纹动脉病变率最高 [3]。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多处于代谢紊乱、高代谢状态,营养状况欠佳,免疫功能恶化,因此早期合理针对性的营养补充对患者术后恢复极为重要。此次探究通过将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运用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与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探究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能否影响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详细如正文展示:     1 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 2016年 01月至 2019年 03月期间收治的拟行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42例,设置为观察组,予术后实行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另外随机选取 42例以往同在我院神经外科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术后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中对照组中女性 14例,男性 28例,年龄 38~ 72岁,平均( 55±3.51)岁。 24例出血部位为基底核外侧区, 9例出血部位为基底核内侧区, 5例出血部位为脑叶, 4例出血部位为其他部位。观察组中女性 18例,男性 24例,年龄 37~ 75岁,平均( 55±3.42)岁。 26例出血部位为基底核外侧区, 8例出血部位为基底核内侧区, 6例出血部位为脑叶, 2例出血部位为其他部位。两组对象在病情和年龄等情况上无显著差异( P>0.05),符合实验对象要求。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诊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术后行降压、控糖、脱水、利尿、营养神经和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完全肠外营养护理方案。根据患者营养状态计算出患者所需营养,并根据其结果配制肠外营养制剂,通过静脉通道喂饲。其肠外营养静脉制剂采用“华瑞”公司的“卡文”肠外营养制剂。    观察组选用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在术中在麻醉状态下予患者插入鼻饲养管。其肠内营养制剂采用“华瑞”公司的“瑞代”肠内营养制剂。观察组并配合相应的鼻饲护理。鼻饲方法:采用半坐卧位体位,初次鼻饲给予小剂量,之后根据患者的适应程度缓慢增加剂量,缓慢推注,每次不超过 200mL,间隔时间小于 2H。,为预防胃内容物反流,患者发生误吸,每次鼻饲完须让患者保持半坐卧位半小时以上为宜。对于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应定时给予胰岛素制剂控制血糖。每天给予 2次口腔卫生护理。设定两组干预时间为 2周。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影像学资料、既往病历资料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 ;②均取得患者本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脑部血管畸形 ;②合并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 ;③合并癫痫病史或其他精神疾病史者。     1.4 疗效评价标准( 1)营养指标: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 2周前后血清总蛋白( TP)、血红蛋白( HB)、白蛋白( ALB)以及转铁蛋白( TFN)等指标。( 2)观察指标:术后有无出现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和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     1.5 统计学处理    此试验中数据使用核算软件 SPSS 22.0版本,其中 2组重症高血壓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各项数据使用“均数 ±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同时将其运用 t值检验,结果显示为 P<0.05时,说明 2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患者的上述指标的对比有统计学含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 P值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均较护理干预前有所提高,但观察组血清总蛋白( TP)、血红蛋白( HB)、白蛋白( ALB)以及转铁蛋白( TFN)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因急性大量出血,患者机体处于长时间持续的应激状态,营养代谢处于高水平。应激状态下,下丘脑 -肾上腺皮质系统被激活,大量分泌糖皮质激素,引起血糖、血脂水平升高 [5-6]。另外创伤后应激引发消化性溃疡的风险较高,多伴有出血,严重创伤、大量失血、特别是休克状态下,为保证机体重要脏器的血流供应,以减少胃壁血流保证代偿是发生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应激性溃疡属于急性胃粘膜病变 [7-9]。近年来,由于抗感染药物的不断更新,加强重症监护及生命支持等措施的应用增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概率有所增加。早期肠内营养可一定程度上缓解胃黏膜缺血,营养缺乏的症状,减少消化道出血及肠道功能紊乱 [10-1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后,开展早期活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病例入选,以动态均分法分组,一组为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一组为观察组,行早期活动护理,对胃肠功能指标进行检测,记录胃乏力发生情况。结果:在首次进食、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肛门排气、住院等所用时间比较,观察组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早期活动护理 胃乏力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采用耳穴埋籽联合穴位按摩对产妇早期泌乳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4月~2020年4月,共有74例剖宫产产妇在本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籽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及早期泌乳效果。结果:参照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与实验组比较明显更长(P

  • 标签: 耳穴埋籽 穴位按摩 剖宫产 泌乳 母乳喂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以2019年3月-2020年3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而实验组则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患者的麻醉生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结果:实验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VAS评分(3.5±1.2)比对照组患者(4.5±1.8)要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麻醉生效时间(7.3±1.1)比对照组患者(12.2±1.2)要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6.66%)低于对照组(26.6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麻醉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加快患者的麻醉生效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麻醉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急性阑尾炎患者开展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价值 。 方法: 取 2017.12~2019.05 接收 80 例 急性阑尾炎患者 研究 以 随机法 分为 2 组, 对照组 ( n=40 开腹手术 ) ,试验组 ( n=40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对比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 。 结果 : 试验组临床疗效( 97.50% ) 较对照组( 82.50 % )高 , P <0.05 。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 2.50% )较对照组( 15.00% )低, P <0.05 。 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开展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效果更理想 。

  • 标签: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临床 疗效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影响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了2019年4月—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5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共29例,个性化组患儿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共29例,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个性化组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常规组,不良症状发生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开展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应用效果以及最大尿流量做出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0年我院收治的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的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安排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安排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研究分析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最大尿流量。结果: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组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的最大尿流量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 最大尿流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