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6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家属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改善行亚低温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家属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整体护理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家属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治疗和护理一体的特殊环境,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繁重,而且长期与患者、各种器械、化学、生物直接接触,身心健康受到危害的风险极大。手术室护士在工作期间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做好自我防护措施是手术室护理的原则。本文就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们医院具有放射性情况的各科室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对我们医院放置回旋加速器与放射性药物的科室、注射室,PET室、CT室、SPECT室进行本次实验的调查。通过测量仪来测量我们医院的这些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统计我们医院这些监测场所的周围剂量、污染表面的水平与医务人员的有效照射剂量。结果:放射性药物注射室在进行相关的药物操作时,其产生的周围剂量值最高,达到了(1.75 0.65) ,P

  • 标签: 核医学 放射防护 临床调查
  • 简介:摘要: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核医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较快,核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有研究表明,将核医学应用于治疗和诊断中,会给环境及人员等带来较大的核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健康及环境安全,必须加强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的管理。本研究以70例核医学科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核医学科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对患者健康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核医学科 放射防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某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78例在职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随机分成对照组(39例)与研究组(39例),研究组实施自我防护干预,对照组不实施,观察两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同时比较他们的自我防护有关知识。结果 研究组护理人员在各项认知指标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毒感染率为5.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措施的落实,从而减少病毒感染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健康水平。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自我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科室的主要职责就是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无菌的医疗器械,也可以说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集中堆放污染医疗器械的主要场所,也是发生交叉感染几率较高的科室。在此科室工作的医护人员需要长期与各种污染物品、锐利器械和物理有害物质等接触,难免会发生职业危害,再加上消毒供应中心每日接收的医疗器械消毒工作十分复杂,而且工作量巨大,医护人员不仅要承受着生理上可能会发生的危害,还要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 职业危害因素 防护
  • 简介:【摘要】化疗药物作为一种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伤害着正常细胞,对患者和正常人都有较大伤害。肿瘤科护士频繁接触化疗药物,对自身造成伤害更加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化疗药物的危害,研究护士对化疗药物的防护策略,来规范化疗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对于减少化疗药物对护士身体造成危害有较大意义。

  • 标签: 化疗药物 肿瘤科护士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放射科医师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接触X射线等放射性物质,面临着较高的辐射风险。为了保障医师的健康和安全,减少辐射对他们的影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放射防护体系,并不断研究和推广新的防护技术和方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放射科医师辐射防护措施及其实施效果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放射科医师 辐射防护措施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哈尔滨地区的呼吸道病毒在成年住院患者中的病原学分布及流行特征,为该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以420例入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呼吸科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患者痰液标本中的七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调查这些病毒在成人患者中的感染情况。结果420例成人住院患者中,检测出61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4.5%,其中33例为单一病毒感染,28例为混合病毒感染。在七种常见呼吸道病毒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最高,为57.4%。不同月份的病毒检出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以1、2月份最高。结论在哈尔滨地区住院成人患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高发且感染时间集中在冬春交界,应加强在此期间的病毒感染预防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心里状态分析,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用卡托普利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入院治疗的9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本组资料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行卡托普利辅助治疗,对照组48例,行常规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通过卡托普利辅助治疗,对照组通过常规综合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7.9%(47/48),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1.3%(39/48),即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相比于对照组患儿显著较优(P˂0.05)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开展卡托普利辅助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症状,调整心肌酶水平,因此该种方法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卡托普利 病毒性心肌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 2017年 9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8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4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45例,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心里状态分析,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采集全流程护理质量控制对策疗效。方法:我院2022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采集实施全流程护理质量控制,随机抽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124例新型冠状病毒疑似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新型冠状病毒保本采集过程中是否开展全流程护理质量控制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2例:未开展全流程护理质量控制而行常规干预)与实验组(62例:开展全流程护理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毒标本采集不合格率(3.23%)显著低于对照组(45.16%),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标本采集 全流程护理质量控制 对策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型)36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地塞米松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激素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20例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激素治疗组1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观察两组病人体温正常时间、咳嗽症状积分下降时间、氧合指数上升时间、肺部CT吸收时间。结果 激素治疗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体温正常时间、咳嗽症状积分下降时间、氧合指数上升时间、肺部CT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病人,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疾控中心理化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并根据职业危害特点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方法:选择本疾控中心的 90 名理化检验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对危害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自我防护措施,比较实施前后理化检验人员防护知识的认知及自我防护情况的差异。结果:噪声、 电离辐射、 化学消毒剂等 是为理化检验人员带来危害的主要原因,实施自我防护措施后,理化检验人员防护知识、防护行为得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理化检验人员日常存在的职业危害较多,根据危害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感防护对策,可有效确保疾控中心理化人员的身体健康。

  • 标签: 职业危害 理化检验人员 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