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1例神经膀胱患儿间歇导尿全病程管理模式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明确诊断,制定计划,全病程管理模式实施;患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门诊随访,包括饮食护理、感染预防、间歇导尿护理操作、尿管选择、制定个性化导尿频率、饮水计划、排尿日记及门诊随访指导。经过12天的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患儿顺利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经颅磁刺激是(TMS)近年来一项新开展的抑郁症治疗技术,相关机制可能与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有关。本文就此对抑郁症的BDNF假说、rTMS对BDNF的影响及rTMS治疗抑郁症的BDNF变化作一综述。

  • 标签: 重经颅磁刺激 抑郁症 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联合艾炷灸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6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每日行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及间歇导尿;治疗组(58例),每日行电针联合艾炷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后评估其膀胱功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膀胱功能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联合艾炷灸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膀胱的疗效显著。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电针 艾炷灸 临床观察
  • 简介:中图分类号R6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09-01摘要目的了解骶管囊肿所致神经膀胱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变化,探讨其干预措施。方法收集了2014年6月.2015年5月共27例该类型的患者病例资料,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并根据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的干预和疏导。结果所有27例病例中,表现出以痛苦、焦虑为主的有21例,表现出以自卑心理为主的有5例,担心预后不良的有25例。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临床心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稳定,没有出现因心里问题而引发相关的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顺利出院。结论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于骶管囊肿所致神经膀胱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变化是有效的。

  • 标签: 骶管囊肿[神经源性膀胱[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PES)结合针刺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膀胱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对17例骶段以上SCI后神经膀胱患者按照PES结合针刺治疗8周,并在治疗前1周、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都记录7天的排尿日记并进行膀胱B超检测残余尿量,同时采用ADL量表(Barthel指数)、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PES结合针刺治疗8周后,患者24h平均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单次尿量、残余尿量、ADL量表(Barthel指数)、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结合针刺能有效地改善骶段以上SCI患者神经膀胱所致的尿失禁及尿频症状,以及排尿功能,改善心理、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 标签: 盆底肌电刺激(PES)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SCI) 针刺
  • 简介:摘要:健康教育与康复护理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它们在神经膀胱患者的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健康教育联合康复护理应用于神经膀胱患者的护理进展。首先,介绍了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其次,探讨了健康教育联合康复护理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及促进社会融入方面的应用进展。然后,提出了健康教育联合康复护理的实施策略,包括多学科合作、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以及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最后,总结了健康教育联合康复护理的综合应用与进展,包括多学科团队合作、技术创新的应用以及患者教育的个性化。

  • 标签: 健康教育 康复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 自我管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灸神阙穴治疗及护理中风神经膀胱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艾灸神阙穴的治疗和护理。结果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治疗护理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神阙穴治疗和护理中风神经膀胱尿潴留有较好疗效。

  • 标签: 艾灸神阙穴 中风神经源性膀胱 尿潴留 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联合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取2022年3月-2023年9月接受治疗的8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尿失禁,使用随机数字表得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予以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行电针联合个体化康复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排尿量相关指标、生存质量和情绪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初始尿意膀胱容量均少于对照组,最大排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尿失禁中应用电针联合个体化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尿情况,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电针 个体化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 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在囊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囊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显微手术,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 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联合显微手术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囊性脑肿瘤 神经内镜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位对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尿液产生及清洁自我间歇导尿点选择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在我院接受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平卧位与短腿坐位两种不同的体位。对患者进行观察,进行连续2天的测量,使患者在早晨保持空腹状态,使用间接的导尿,将尿液排空,一次饮用500ml清水,采用膀胱B超扫描仪测量观察膀胱内尿液生成的过程,饮水后1h开始观察和测量尿量,每隔30分钟记录1次,每个体位连续监测三次,取平均值,直至生成500ml尿液为止。结果患者饮水后采取平卧位时,尿液产生量平均在1.5h达到高峰,为(120.0±34.5)ml,2.0h(110.1±32.2)m1和2.5h(114.5±30.8)ml为平台期,以后逐步减少。饮水后采取短腿坐位时尿液产生在2h达到高峰,为(90.2±18.5)ml,以后逐渐减少。采取平卧位、和短腿坐位者,尿液达到450-500ml的时间分别为3.0h和4.5h。结论不同的体位对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患者的尿液与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平卧位时尿量产生增加,尿液生成时间缩短,短腿坐位时尿液生成不规律,生成时间过长。患者可根据尿液产生量和时间的相关关系确定清洁导尿的时间点,为出院患者自我间歇导尿时间点的确定提供依据。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体位 便携式膀胱B超扫描仪 清洁间歇性导尿
  • 简介:摘要目的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膀胱康复中,并分析其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择取于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到我院成功接收诊治的80例脊髓损伤神经膀胱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研究组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普通护理。将两组患者膀胱康复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膀胱康复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膀胱功能,促进膀胱康复,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 作者: 廖兴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南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巴中635600)【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41-01鼻源性头痛是因为鼻腔、鼻窦病变或者是鼻腔结构异常而导致的头痛的一种病症,但是由于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往往是只注意到头痛的症状而忽略的鼻部症状,给医生带来了误判,认定是偏头痛或是其他头痛之类的症状,所以在就诊时应该怎么判断呢?这种鼻源性头痛在发作时有什么样的症状反应呢?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呢?1症状一般的鼻源性头痛病患者会有鼻病的特征,例如鼻塞、流比较浓稠的鼻涕和嗅觉减退等;头痛时,通常会有钝痛感,大脑内部隐隐作痛,没有搏动性,白天的时候这种头痛感会比较严重,稍作休息后能得到一定的缓解,但进行了工作活动之后,疼痛感就会加剧,并且这种头痛的发病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律的,而且还是在某一特定的部位。休息、使用一些鼻药或者是蒸汽吸入等方法可以减缓头痛的症状,但是不能彻底根治,而且低头弯腰,穿过紧的衣领甚至是咳嗽这些会使头部静脉压增高的动作都会加剧头痛的严重程度[1]。部分患者也会有眼球发胀、视物易感到疲劳等症状,当然也有某些极少数的患者没有鼻部症状,头痛感也没有那么强烈,只是有前面部或者是额部的闷痛感。倘若读者感觉自己有以上这些症状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警觉,不要因为觉得麻烦,而放弃去医院进行检查。2检查导致鼻源性头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鼻部炎症,如急性鼻炎或鼻窦炎等,鼻部解剖畸形与肿瘤也容易引发鼻源性头痛,因此医院也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于病状比较轻微的患者,医院可能会采用体格检查,即视诊和触诊的方法,通过观察患者有没有鼻梁歪曲或者是鼻中隔偏曲,再检查鼻窦部和头部会不会存在压痛感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当然这种检查的准确性可能没有那么高,但是它胜在便捷,便宜。而对于部分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则是会采用实验室检查或是影像学检查,虽然两者的检查的切入点不同,实验室检查是从抗原与抗体这方面入手,影像学检查则是通过X线或是CT对鼻窦进行检查,但是这两种检查对鼻咽癌、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更加准确,误诊的概率更小[2]。除了这几种检查方法外,还有病理检查与其他检查,病理检查主要是对鼻腔、口腔和从鼻咽部掉落的细胞等进行检查,而其他检查包括了鼻镜检查、鼻咽镜和体位引流,其中鼻咽镜是诊断鼻咽部疾病最有用的方法,因为它能通过照相、录像以及活检的方式对鼻咽部进行全面细致入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生长因子与酪氨酸蛋白激酶A(TrkA)结合在肿瘤的增值、存活以及侵袭当中的作用,通过该研究探究TrkA在卵巢上皮肿瘤中的表达。方法本文所采用的标本以我附属医院2010年至2015年期间实行切除手术的卵巢瘤患者41例,交界上皮卵巢肿瘤19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33例,分析所有患者的TrkA蛋白表达状况。结果TrkA蛋白在恶性卵巢上皮肿瘤中均呈现为强阳性,在交界卵巢上皮肿瘤中均呈现阳性表达,在良性卵巢上皮肿瘤中只有4例患者呈现弱阳性,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kA受体的表达质量和卵巢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具备相连,TrkA的表达状况和恶性卵巢上皮肿瘤的发展与形成有直接的联系,对于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能够提供充足的理论参考依据。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蛋白激酶A 卵巢上皮性肿瘤 免疫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加权成像(DWI)上的相对表观系数(rADC值)在神经上皮肿瘤病理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42例神经上皮肿瘤患者,术前进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DWI检查,依据WHO脑肿瘤病理分级标准分级,包括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I、II级)22例,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III、IV级)20例。在ADC图上测量肿瘤的rADC值;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肿瘤的rADC值及病理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低级别(I、II级)神经上皮肿瘤组织的rADC值为(1.81±0.32),明显大于高级别组肿瘤rADC值(1.36±0.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神经上皮肿瘤rADC值与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r=-0.702,P<0.001)。结论神经上皮肿瘤rADC与病理分级具有相关,可以用于神经上皮肿瘤的病理分级评估。

  • 标签: rADC值(相对表观弥散系数) DWI(弥散加权成像) 神经上皮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诊疗策略。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100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对比法进行分析。采集的数据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等。结果:在100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0岁至70岁,平均年龄为55岁。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消瘦、黄疸和胰腺功能不全等。根据病理类型,大部分患者(80%)为低度恶性肿瘤,20%为高度恶性肿瘤。根据肿瘤分期,50%的患者为早期肿瘤,50%为晚期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占70%。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显示,60%的患者病情稳定,20%的患者病情进展,20%的患者病情缓解。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诊疗策略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病理类型和肿瘤分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后需进行定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此外,化疗和靶向治疗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针对高度恶性肿瘤的患者,需要加强治疗力度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胰腺 神经内分泌 肿瘤 临床诊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1~2017.2该院84例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平分为常规、研究组,人数42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并将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尿路感染率为4.76%,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1.43%,P<0.05。结论对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改善膀胱功能,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 标签: 康复训练 脊柱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