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国庆节期间,西藏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9亿元人民币。针对今年长假期的特点,西藏挖掘旅游消费潜力,丰富假日旅游产品,推出了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等旅游活动。通过媒体广告、网络宣传等途径,实施多渠道、广范围、高密度的西藏旅游推介宣传。

  • 标签: 国内外 西藏 余人 游客 节期 国庆
  • 简介:日本“南方军”史略──兼论“二战”期间日本陆军力量的滞后马军"南方军",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统帅机关为侵占东南亚各地组建的战区性突击军团。和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并列为国外日军的三大主力。该军下辖师团数通常占同期日军总师团数的20~35%,汇集了日本陆军...

  • 标签: 日本陆军 方面军 “二战” 关东军 菲律宾 东南亚
  • 简介: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北京要举行大型阅兵,各地政府都在筹备着各种纪念活动,温州的青年志愿者早已行动,在寻访当年的抗战老兵,希望赶在他们即将谢世之前,还给他们应有的尊严和迟来的荣誉。温州的市民翘首期盼着能修复松台山抗战纪念碑,借此祭奠为抗日捐躯的先烈。

  • 标签: 抗战期间 精神 先民 元气 国家 故事
  • 简介:“十一五”收关在即,青海旅游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五年来,青海旅游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已超过5000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260亿元,较之“十五”时期分别增长两倍以上和近三倍,为进一步推动高原旅游名省建设,青海省旅游局近日推出了新一轮五年期全省旅游“倍增发展计划”。

  • 标签: “十一五”期间 旅游总收入 青海 国内外 游客 “十五”时期
  • 简介:抗战期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需要全民动员起来投入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行列中来。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报刊为此大造舆论动员民众,民众积极响应,由此形成了报刊与民众的互动。本文从社会史的角度以抗战期间甘青报刊为例来考察报刊与民众动员之间的互动关系。

  • 标签: 抗战 甘青报刊 民众动员
  • 简介:国民革命时期,中共进行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对国民革命的进程和国共两党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1923-1925年中共机关刊物周报的考察,分析中共在此时期宣传策略的转变和宣传话语的特点,即中共如何将"左派"、"右派"、"阶级斗争"等概念引入国民革命的过程,从而勾勒出国民革命期间中共在宣传上从被动到主动,争取到宣传强势,并最终将阶级斗争理论与国民革命结合起来的轨迹.

  • 标签: 国民革命 中共 国民党 《向导》 宣传
  • 简介: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后,国立黄河水利工程专科学校经豫西内乡迁至陕西宝鸡,人员、财产均蒙受巨大损失.本组史料不仅提示了该校辗转迁徙的艰辛历程,于教育界人士对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表现的观感也有一定反映.

  • 标签: 工程专科学校 豫湘桂战役 史料 水利 黄河 西迁
  • 简介:<正>七十年代初期,席卷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同时并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宣告了自战后以来,西方工业持续增长的“黄金时代”最终结束。法国,这个工业部门齐全,工业生产高度发达的老牌工业化国家,也毫无例外地进入了人们通常所言的“滞胀”

  • 标签: 法国 工业部门 年平均增长速度 第一次石油危机 劳动生产率 工业生产
  • 简介:1980年6月,国民党对日特工人员何崇校先生据自己的亲历,发表了《蒋帮招降日伪华南海军司令甘志远经过》一文,很有价值。但何氏与甘氏接触并不多,所以此文对甘氏的此前及此后的情况并不大了解。从1941-1950年,甘氏拥有一支势力不小的海上部队,在广东以港澳为中心的沿海岛屿地区活动,从事走私、贩卖毒品及情报等活动。他以曾留学日本的无线电子电台专家的身份,一方面为日本海军效力另一方面也为国民党对日情报机构工作。

  • 标签: 日本侵华 司令 华南 日伪 广东 事务所
  • 简介:在1937年11月到12月侵华日军进攻中国首都南京与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期间,日军主力第16师团两名法西斯青年军官向井明敏与野田毅对中国战俘与平民进行骇人听闻的所谓“百人斩”杀人比赛。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等报刊对这两名法西斯分子的疯狂行径,在短短十余天时间中。竞连续四次进行跟踪报道,把这两个杀人恶魔吹捧为“日本勇士”,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个事例典型地说明了战时日本新闻传媒记者中的绝大多数人具备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一切思想特征与行为特征,是日本当局对中国实施武力征复与屠杀恐怖政策的宣传鼓动者。他们的战场报道宣扬日本的“侵略有理”与“屠杀有功”,充满了法西斯的野蛮、霸道与无耻。

  • 标签: 战时日本新闻传媒 南京大屠杀 杀人比赛 日本勇士 恶魔
  • 简介:<正>1914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后,侵略中国的几个重要帝国主义国家,卷入了大战的漩涡,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主要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出现了所谓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同时,美、日帝国主义又乘英、法、俄、德忙于撕杀、无暇东顾的时机,取代了这些老牌帝国主义的地位,开厂设行,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活动。这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大量地集中在上海。因此,上海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然而,资本主义在发展它自身的同时,必然不断

  • 标签: 上海工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国家 警察 外国 中国工人
  • 简介:1920年前后,中国知识界围绕"情感"问题展开了数次论战。这些论战虽是分属于新旧文化论战、东西文化论战和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等的局部论争,却因所涉论域的深广度而自有其独具的思想和文化意义。论战的参与者均为当时知识界有代表性的人物,论战涉及情感与思想、与科学、与法则等的关系问题、东西方情感的品质差异问题,以及情感在宇宙观和人生观的确立中的位置问题等诸多方面,触及情感自身的性质、品质,以及其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性和新旧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差异等诸多层面。其中所折射的,是知识界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代性想象的分歧,是对于新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的差异,迄今仍具有丰富的启示性。

  • 标签: 情感 “情感”观 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