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体育价值观与体育本质、功能、目的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以体育价值观为主线,对新时期体育价值观转变与体育本质、功能和目的的关系作了辨证分析,旨在为我国体育基本理论建设提供新的切入点,为新时期我国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 标签: 体育价值 体育价值观 体育本质 体育功能 体育目的
  • 简介:本文认为古代人对大自然的力量迷惑不解以至敬畏崇拜是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委婉语可分为两大类: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委婉语有避免刺激,给人以安慰,消除粗俗,给人以文雅,若即若离,美好中听等功能。语言特点差异、文化价值观差异,宗教信仰差异导致委婉语存在跨文化交际障碍。

  • 标签: 委婉语 跨文化交际 语言交际 文化价值观 英语 语用功能
  • 简介:在现代田径运动中,短跑项目属于典型的体能类速度性竞技项目,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短跑运动员能否在激烈比赛中获胜主要取决于人体体能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短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标签: 体能训练 短跑项目 训练理念 运动功能 短跑运动员 身体
  • 简介: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也成创新化发展趋势,涌现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式、课堂内容,体育舞蹈就是在这一时期进入了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之中。作为一门新兴的运动项目,体育舞蹈在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之中受到了教育部门、体育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群体的瞩目。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起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的作用。但是由于体育舞蹈课程设立时间不长,发展水平较低,且目前并没有可值得借鉴的经验,导致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长期处于一个止步不前的尴尬时期,在此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将从体育舞蹈课程的介绍入手,通过分析目前社会上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的现状,总结出体育舞蹈的具体特点以及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体育舞蹈课程的发展。

  • 标签: 体育舞蹈 特点 高校体育 功能
  • 简介: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就非语言教学对语言教学的补偿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健美操教学中非语言教学具有语言教学法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非语言教学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功能补偿作用,对于完善健美操教学方法、促进健美操教学方法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 标签: 非语言教学 健美操 功能补偿
  • 简介:运动损伤不仅影响赛艇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也是长期困扰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难题。依据FMS测试结果,时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进行4周针对性的训练干预,分析训练前后运动员的FMS测试得分变化情况,探索提高青少年赛艇运动员FMS总分及伤病通过率的措施。

  • 标签: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 FMS测试 动作质量
  • 简介:[目的和方法]对临床上因八字脚、“X或O”型腿、膝过伸等原因来就医的孩子进行病史调查,了解可能致病因素;利用SFMA进行平衡稳定性评价;通过纠正性训练进行干预。[结果]7例姿势不良的孩子中仅2例存在身体结构问题,其余均为功能性姿势不良;7例中5例在婴儿期无爬行,2例很少爬行;绝大多数孩子在SFMA单足站立及其分解测试这一项不合格,单足站立标准姿势下绝大多数孩子少于10秒钟,最短只有2秒,有6例无法完成单膝跪位和四点着地对角抬起这两个动作的起始姿势;经过2个月的功能性训练,所有患者平衡稳定性得到提高,单足站立均超过10秒,单膝跪位和四点着地对角抬均超过6秒;经训练有5例患者不良姿势得到完全纠正,有2例因存在结构上的问题没有完全纠正,但有明显改善。[结论]儿童青少年的功能性姿势不良可能与婴儿期爬行不足有关,可能是平衡稳定性差的一种代偿姿势;SFMA中单足站立及其分解指标不合格可能是功能性姿势不良患者特有的阳性体征;经过1-2个月的纠正性训练,功能性姿势不良可以完全纠正,结构性的姿势不良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

  • 标签: 功能性姿势不良 爬行 SFMA 纠正训练
  • 简介:基于教材是教学依据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的功能观,厘清了高校体育专业教材的形式结构要素,阐述了它们各自的内涵和功能,认为高校体育专业教材形式结构是由导学系统、知识呈现系统、学习辅助系统和练习系统等组成的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丰富的教材结构体系,分析了三代高校体育专业教材的结构特征,为高校体育专业教材的修订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体育专业 教材 结构要素
  • 简介:目的:立足于运动训练对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就运动对ICOS分子表达的诱导作用及其生物学功能做一探索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17~23岁运动员共35名为实验对象,建立人体运动免疫研究实验模型;运用密度梯度细胞分离法,获得运动员运动前、期间、运动后不同时段的外周血PBMC;运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MTT法和流式细胞术、RT-PCR技术,体外检测各时段T细胞活化增殖程度、T细胞亚群变化及T细胞表面ICOS及T细胞ICOSmRNA表达水平;将ICOS特异性配体GL-50与上调表达ICOS分子的T细胞体外共育,5天后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0水平,同时检测运动员运动前后血清IL-10、LI-2、IFN-γ水平。结果:运动可激发T细胞活化增殖,导致T细胞亚群变化;运动可诱导活化T细胞上调表达ICOS和ICOSmRNA;ICOS/GL50共刺激信号可刺激T细胞合成分泌IL-10;持续4用运动训练后,运动员血浆IL-10水平显著提高,IL-2、IFN-γ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长期运动应激可诱导活化T细胞上调表达ICOS分子;ICOS分子具有加强T细胞合成分泌IL-10、诱导Th2细胞增殖分化的重要功能;ICOS/GL50共刺激信号诱导IL-10分泌、Th1/Th2失衡,是运动后机体对感染性疾病易感性增高的“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的重要免疫学基础。

  • 标签: 运动训练 T细胞 ICOS分子 TH1/TH2失衡 运动免疫调节
  • 简介:现今,功能性训练已经成为体育圈内炙手可热的话题和风靡全球的训练方法,尽管体育界对此训练方法还存在诸多争论,但功能训练似乎无处不在。而《朱子语类卷九十四》中曾记载"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之拳"。功能性训练与太极拳虽然在产生时间上相差数百年,但健身理念殊途同归,它们都能让锻炼者变得更为协调强壮、拥有更好的运动表现。文章就功能性训练与太极拳在技术层面的重叠与互补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期促进功能性训练与太极拳的发展。

  • 标签: 功能性训练 太极拳 对比研究
  • 简介:通过对高师开展好体育及落实全民健身工作重要意义的揭示,剖析其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特殊优势和作用;提出了高师在深化体育改革,适应全民健身计划的若干要求,使之成为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有力作用点。

  • 标签: 全民健身计划 体育素质 体育改革 高等师范体育
  • 简介:在分析比较高校体育新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阐述了关于增加健康教育新课程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所具有的功能与特点。指出要结合大学生特点和健康教育课程特点,采取针对性教法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这对于充分发挥健康教育新课程的功能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高校体育 身心健康 功能与特点
  • 简介:通过建立大鼠过度训练模型,探讨了过度训练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膜上功能酶活性的影响。经过6周递增负荷训练后。运动组大鼠呈过度训练状态,心肌线粒体自由基生成增多,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导致线粒体膜发生脂质过氧化,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下降。

  • 标签: 过度训练 心肌线粒体 Na^+ K^+ ATP酶 Ca^2+ Mg^2+ ATP酶
  • 简介:本文通过对体育社会化功能以及体育与其他教育间的关系分析,阐述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主要功能与作用,提醒人们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体育活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因此体育不论是作为内容还是手段在素质教育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体育社会化功能 素质教育 社会规范 现代意识
  • 简介:运用观察法,对有氧运动对老年男性安静状态下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淋巴细胞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训练组红细胞C3bRR、ICR(%)在第5周后与10周后有上升趋势,但是差异没有显著性;NK细胞数量第5周后有上升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后5周升高明显;安静状态下CD4、CD4/CD8(%)显著低于训练前。提示该强度运动的不同阶段对几种免疫指标影响不同,该强度对老年人可能偏高。

  • 标签: 有氧运动训练 红细胞免疫功能 T细胞 NK细胞
  • 简介:建成后的东方体育中心不仅为展示上海体育文化提供最佳平台,而且将通过高水平、高级别赛事的举办,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未来的东方体育中心将成为展示上海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世界了解上海的重要窗口以及体现上海城市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 标签: 体育中心 运营管理模式 上海 东方 功能 标志性建筑
  • 简介:为探讨一次超大强度训练后不同恢复手段(积极性恢复和消极性恢复)对男子篮球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影响,将20名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消极性恢复组(PR组)和积极性恢复组(AR组),进行一次超大强度训练,训练后分别进行积极性恢复(50%VO2max蹬车运动)和消极性恢复(坐在功率自行车上休息),时间为5min。分别于训练前安静时、训练后即刻以及训练后每隔1min利用胸电生物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定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胸电阻抗(TEI)(与中心血容量负相关)、射血前期/左室射血时间(PEP/LVET)值(与心肌收缩力呈负相关)、每搏输出量/舒张时间(SV/DT)值(与心室充盈率呈正相关);用动态血压仪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用气体代谢仪测定摄氧量(VO2),计算全身血管阻力(SVR),和动静脉氧差(a-vDO2)。结果发现,与训练前安静时比较,AR组和PR组训练后即刻CO、SV、HR、SV/DT值、SBP、VO2和a-vDO2升高(P〈0.05),恢复期逐渐下降(P〈0.05);PEP/LVET值、DBP、MBP和SVR降低(P〈0.05),恢复期逐渐升高;TEI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组间比较,恢复期第5分钟时,PR组CO、SV、HR、PEP/LVET值、SV/DT值、VO2和a-vDO2明显低于AR组(P〈0.05),SVR高于AR组(P〈0.05),SBP、DBP、MBP和TEI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过程中所有受试者未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果说明,一次超大强度训练后进行积极性恢复对心肺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消极性恢复,而消极性恢复并未造成心血管系统明显异常。

  • 标签: 运动生理学 积极性恢复 消极性恢复 超大强度训练 血液动力学 男子篮球运动员
  • 简介:为探讨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单足静态平衡能力特征,使用WIN-POD平衡仪对15名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和15名正常人进行单足睁眼和单足闭眼状态下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测试时间为10s。结果发现:(1)左侧足睁眼站立时,实验组包络面积和Y轴平均摆幅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眼站立时,除X和Y轴动摇速度,实验组其它指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右侧足闭眼站立时,实验组包络面积和Y轴平均摆幅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睁眼站立时,患侧足与健侧足间包络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眼站立时,患侧足包络面积和Y轴平均摆幅与健侧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闭眼站立时,除X和Y轴动摇速度,左足其它指标与右足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与正常人相比,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患侧足的平衡能力略弱于正常人相应侧足,并且也弱于健侧足;而健侧足的平衡能力则由于患侧足平衡能力的缺失,具有了一定的代偿功能,使其平衡能力有略好于正常人相应侧足的趋势。

  • 标签: 运动生物力学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能力 单足
  • 简介:2006年第6期《桥牌》杂志发表了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题目是《桥牌入门教学中应注意的六大关系》。读后有所感触。这里,我想以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谈一下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桥牌活动时对其娱乐性及教育功能的认识。

  • 标签: 《桥牌》杂志 青少年学生 娱乐性 育人功能 入门教学 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