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在国际投资保护问题上,国内法制度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因而,资本输出国与东道诉诸国际法制度就成为必要。而从国际法角度上讲,私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是否与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平等地享有作为国际法主体的能力,是有疑问的。无论如何,外商投资企业是东道国或母国国内法的产物,不是国际法的产物。从而,外商投资企业不是国际法的主体。但另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实践似乎又表明,

  • 标签: 外商投资企业 WTO 单项协定 国际投资 GATS 原产地规则协定
  • 简介:目前我国主要有外商投诉中心、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和台商投诉协调处﹙中心﹚三类平台处理外资对行政机关的投诉。这些平台下的投诉机制通过协调处理外资行政争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外资软环境,但也存在诸如投诉机构分散及定位不清晰,处理的争议范围过于宽泛、处理投诉的方式不尽合理、解决争议的原则不统一等问题。因此,以我国制定“三法合一”的《外国投资法》为契机,建立新型的外国投资投诉协调处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未来我国外资投诉协调处理机制的构建应以《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定为蓝本,并明确、细化其法律地位、受案范围、处理方式与程序、处理结果效力、与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机制的衔接协调等方面的内容。

  • 标签: 外资行政争议 外资投诉协调处理机构 受理范围 处理方式 衔接协调
  • 简介:随着法律服务市场的日益全球化和法律服务贸易的日益国际化,律师事务所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资本的巨大需求,而这就需要律师事务所走向公众,允许非律师投资于律师事务所。然而,由于律师职业的特殊性,理论上对非律师投资于律师事务所一直争论不休。有鉴于此,本文在阐述禁止非律师投资于律师事务所之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非律师投资于律师事务所的经济利益和潜在影响作了分析。

  • 标签: 律师事务所 非律师投资 经济利益 潜在影响
  • 简介:经合组织(OECD)在1995年到1998年起草的多边投资协定(MAI)草案,是一个高度自由化性质的多边投资条约草案,集中反映了西方国家关于自由化性质的国际投资多边立法的种种要求,也表露出MAI谈判方之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这些情况值得引起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关注.OECD的MAI计划的搁浅,不仅说明发达国家对于何谓可接受的自由化多边投资规则尚不能形成一致的意见,也预示了未来综合性多边投资条约谈判应遵循的基本法则,即能够为各国广泛接受的综合性多边投资条约,必须同时反映不同国家的利益需求,谋求国家间利益的适当平衡.只有沿着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方向前进,国际社会才有可能确立一个具有普遍效力的综合性、全球性多边投资条约.

  • 标签: 国际法 MAI草案 多边投资立法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 简介:“做大做强”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广东省法律服务业的一个刚性难题。广东省律师业当前无可奈何地面临京沪律师南下,港澳律师北上双重夹击的困局,形势十分严峻。“认清形势、利用资源、选择方向、寻求突破”从而推动我省律师业“做大做强”是每一个关心广东律师业发展的各级司法行政领导、

  • 标签: 法律服务业 资本投资 民营 律师业 广东省 行政领导
  • 简介:一、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表述,如英国称为"CompanyLimitedByShares","StockCorporation",日本和韩国则称为"株式会社".而且不同的学科领域,对股份有限公司的理解也有不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个法律术语力求表达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本质特征、法律地位以及与其他公司形态的区别,但各国法律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 标签: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形态 株式会社 地区 发展 韩国
  • 简介:个人从事隐名投资活动的税收待遇涉及对出资行为的流转税处理和所得收益的所得税处理。虽然现行税法尚未明确规定其税收待遇,但是实践中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可以根据税收法定原则和实质课税原则来解释和适用税法相关规范,确定隐名投资活动中相关税收的纳税义务人,并据此确定相应的税收待遇。

  • 标签: 隐名投资 税收法定 实质课税
  • 简介: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行为,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存在化解风险能力弱、获得公共资源少的“剪刀差”,因而,需要评估其投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运用层次分析及回归分析,从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抽取了两大类、八个主项、二十个分项、十二个量化指标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风险等级化、专家意见采样、SPSS统计分析等实现了风险指数的初步评估。结合评估意见,建议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有效建构包含有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排除的全流程风险防控机制,重点防控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等高风险。

  • 标签: 民营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 风险评估 风险防控
  • 简介:私募基金的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企业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给投资者带来了实际损失或面临重大损害的风险。近年来,英国私募基金领域该问题凸显。为保护投资者权益,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施行了新规定,明确限制企业向一般个人投资者推介销售私募基金。限制规定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效果,也存在诸如引发新问题、规制力度存疑等问题。我国相关规定尚存争议,如何通过合格个人投资者规定的完善来解决私募乱象同样值得探究。

  • 标签: 私募基金 未受监管的集合投资计划 金融行为监管局 金融监管 金融推介
  • 简介:<正>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有限责任公司。其特点是,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负盈亏。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同外国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技术交流,利用外国资金兴办合营企业,这对我国四化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合资法》)以来,前来我国洽谈合资经营的外商日益增多。他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在中国的投资,以及应得的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下面就这一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 标签: 中外合资企业 法律保护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外国合营者 合营企业 外商投资
  • 简介:西部大开发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这是由西部的地域特点、民族特点及经济的落后性决定的.同时,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又要求西部大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投资环境的改善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依法协调起来.

  • 标签: 西部大开发 投资环境 生态环境 法制 中国
  • 简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若干法律问题·曹静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外股公司),最早出现于80年代中期的经济特区。1991年,上海、深圳两地人民币特种股票(即B种股票)的发行,标志着外股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出现。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外商投资总额不...

  • 标签: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外资股 三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公司法 法律问题
  • 简介:当前国际投资法律制度领域面临最重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在促进外国投资与保护社会和环境两大原则之间寻求平衡。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国际投资协议开始引入"一般例外"条款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对"一般例外规则"在新一代投资协定中引入的原因、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推想,该举措将鼓励国际投资争端仲裁机构更多考虑国家对于公共利益进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以缓解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国际投资协定和仲裁不正当束缚东道国监管权的担忧。

  • 标签: 一般例外规则 新一代国际投资协定 多元价值协调
  • 简介:<正>本书是纪念厦门大学校庆七十周年隆重推出的《南强丛书》之一,近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崇实,曾留学南斯拉夫,获法学博士学位,颇谙中南两国的法学与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并积累了大量翔实的最新资料。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法律比较研究和经济分析这三个层次的方法,不仅建构了独特的、具有严密逻辑联系的基本框架,而且能够开拓思路,使自己的新颖观

  • 标签: 比较研究 投资法 经济分析 南斯拉夫 法学博士 外国人
  • 简介:私募股权投资中股权价格调整条款模式的确定,使得原本当期无法达成的交易得以成就,实现了交易双方以缔结合同的方式达到在上市前对企业投资的真实目的。股权价格调整条款的设置虽克服了在交易时存在标的物价格不确定等因素,但也使得私募股权投资中股权的法律性质与普通股权不同,故而公司法规范股东义务的条款并不完全适用。投资溢价款在被投资企业业绩承诺兑现前是归属于投资人的财产,不应依财务制度或惯例决定其法律上的归属。一旦此类条款产生争议,在法律适用层面应严格区分合同法与公司法的适用范畴。与此相关,在资本市场领域,对“投资领域共担风险原则”、“保底条款无效”和“名为投资实为借贷属于违法”等法律规定也应严格甄别,谨慎适用。

  • 标签: 私募股权投资 价格调整机制 私募股权性质 对赌协议效力
  • 简介:为了积极开展对投资法律环境相关理论与实务问题的研究,深入探讨改善我省投资法律环境的对策,省法学会于2003年12月10日在福州召开福建省投资法律环境问题与对策学术研讨会。省人大、省高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总工会、省地税局、省政府法制办和部分法律院校、法学研究单位、律师事

  • 标签: 福建 法律环境 投资立法 投资行政执法 投资司法环境 政府信用
  • 简介:国际投资领域中的间接征收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关注的焦点也从传统的对征收补偿标准的讨论转变为对间接征收的认定。因为兼具投资东道国和对外投资者的双重身份,所以我国在参与制定间接征收规则时处于两难境地。结合国情和司法实践,我国应当充分考虑国际投资东道国和对外投资者的双重利益,从平衡东道国利益和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努力完善间接征收规则。

  • 标签: 征收 间接征收 国际投资 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双边投资协定
  • 简介:该论文主要是基于新形势和新背景探讨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修改问题。论文认为,两岸经贸关系的重大发展、新法规的出台、保护台湾同胞投资的现实所需、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等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修改进程。并且在修法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两岸投保协议》的要求,与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相协调,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则,充分考虑台湾同胞投资的实际需要,投资服务和便利化措施与鼓励和保护措施并重,全面修改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论文建议在如下方面进行修改:受保护的"投资"以及投资投资收益的转移、受保护的"台湾投资者"及其人身保护、投资准入、投资待遇、国有化和征收、损失补偿、透明度与投资便利化、投资争端解决、政府部门的分工与配合、主管部门与台商的法律责任、地方立法权限与地方立法合规性评估。

  • 标签: 修改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 《两岸投保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