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证据法中的三个基本问题进行历史的和辨证的分析,作者认为:关贩于诉讼证明要求,近几年兴起的"法律真实说"并不是完善的学说,而传统的"客观真实说"只要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加以修正,就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关于证据调查的方式,当前的任务不是仅仅从口头上强调当事人举证,限制法官查证,而是正确地划分当事人举证与法官查证各自的范围,并完善相应的保障和约束机制;关于司法证明方式,全盘接受自由心证制度或法定证据制度中的任何一种都不是理性的选择,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两大法系证据规则的特点,在证据制度的不同方面,分别借鉴两种模式中的有益部分.

  • 标签: 当事人举证 证据法 法官 法哲学分析 法定证据制度 诉讼证明
  • 简介:西方税法基本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刘剑文一所谓税法基本原则,是指一国调整税收关系的基本规律的抽象和概括,亦是一国内一切社会组织和个人(包括征、纳税双方)应普遍遵循的法律准则。它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在税收法制建设中的反映,其核心是如何使税收法律关系适应...

  • 标签: 税法基本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 纳税人 社会政策 资本主义
  • 简介:法人制度是民法中最为深邃和繁复的制度之一。人类自古皆结成团体而生存,但其团体享有法律上之主体地位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年月,法人就是确认这一地位的重要法律形态和规制,并已成为法治社会中最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法律现象。但是新中国真正承认和确立法人制度尚不到二十年,其间又正值国家处于重大变革时间,故其制度的总体设计和具体规制均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近年来,民商法学界对法人理论的研究有着很高的热情,也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和成果。这些研究不但学术观点纷繁异呈,而且颇多真知灼见,亦有值得进一步探讨之处。本文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法人人格、分类,法人机关、责任等法人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立法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 标签: 法人制度 立法 法人责任 法人权利 法人人格 财产权
  • 简介:建立保险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诉讼制度,首先应确立宪法的公民基本权利条款在司法实践中的直接效力,即宪法权利的司法化。而普通司法机关“违宪审查”的实践以及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内设置专门的委员会来保障宪法的实践,在我国并无现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 标签: 公民 基本权利 宪法 宪法诉讼 宪法适用 司法化
  • 简介:我国环境法基本制度的总体评价和未来走向●中山大学法律系李挚萍一、我国环境法基本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环境保护起步晚,直到70年代末才受到一定的重视并逐步展开。面对污染已经相当严重,而刚从文革十年浩劫中走出来的中国,国力不强,百废待兴的历史背景,我们不可...

  • 标签: 建设项目 环境法 环境影响评价 总量控制 排污许可证制度 集中控制
  • 简介:税的法律思考与纳税者基本权的保障陈刚税的源头和流长与国家的沿革经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税体现在物质方面构成维持国家运转和续存的“母乳”。在一个既存的国家中,税的内含和外延及其产生和消灭都必须受制于法的约束。因此笔者认为,解释法律上税的概念当应从宪法入...

  • 标签: 法律思考 基本权 现行宪法 纳税义务 民主化管理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简介:“特类民事行为”即指与国家公权力有关联的民事行为。它主要适用于给付行政领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一,国家以私法主体身份所为的民事行为,具体可以分解为3种形式。该类行为必须受到基本权利的限制,但这仅仅指向于其中的行政私法行为。而且,基本权利对该种行为的适用与对传统高权行政行为的适用不同,前者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其二,私人在传统公共行政领域所为的私法行为。该行为属于“公共行政民营化”中的第3种形式,即“实质民营化”,主要集中在给付行政领域。该类行为要受到基本权利的约束。而且,应该受到法律保留原则的约束,但是,法律保留原则在该领域的适用和在秩序行政领域的适用具有本质的不同。

  • 标签: 基本权利 契约自由 给付行政 国库行为 实质民营化
  • 简介:本文通过对传统行政行政程序与现代行政决策程序的比较,分析了现代行政决策程序所应当具有的一些本质特征,并对行政决策程序作出了概念界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行政决策程序的基本原则作出了分析,得出了行政决策程序应当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公开性、监督制约性以及效率性的原则。

  • 标签: 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程序 基本原则
  • 简介:数字时代对现代民族国家的学说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职能成为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数字(信息)主权的概念成为国家主权的新内容。作为实现国家信息职能的主要手段,信息立法(包括信息法典编纂)应当遵循信息自由原则、尊重人权原则、合法性原则、私生活不可侵犯原则、利益平衡原则、信息保障原则、取得电子服务的权利原则、保障国家安全原则、技术中立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 标签: 国家信息职能 数字(信息)主权 信息立法基本原则
  • 简介:本文从人格权的法律概念、人格权的要素、人格权的特征等方面探讨了人格权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本文认为,人格权具有非财产性、绝对性、支配性、固有性、专属性五大特征。人格权的定义可以表述为: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固有的以其人格要素为客体的专属支配权。

  • 标签: 人格权 人格权特征 专属支配权
  • 简介:甘肃省地方立法基本情况的分析及探讨孙启明一、甘肃地方立法的基本情况分析甘肃省地方立法工作,从1980年成立省人大常委会开始至1995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全省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07件,其中: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规76件;批准兰州市制定的法规13件;...

  • 标签: 地方立法 经济立法 人大常委 法规草案 甘肃省 基本情况
  • 简介:中西方社会在由血缘组织走向地缘组织的过程中,分别确立了共尊一权权威和共尊统一规则的不同秩序,由此奠定了中西基本法的始基。两者在后续发展中形成了迥异的权力来源观、法律层级观和权利保障观,这些文化基因决定了基本法能否走进近现代宪法。中国基本法文化在近代重构了西方宪法文化,由此形成民族化的、保留着一定非立宪主义趋向的中国宪法文化,进而决定、引导和型塑着中国宪法和法律的变迁。

  • 标签: 中国基本法 一元权力文化 文化冲突 整合重构
  • 简介:由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传统的形成开始于不同时期,前者的经验主义固有特色与大陆法的逻辑理性基本认知方法产生了根本的差异,为此,要理解英美财产法,就不能直接以英美人的方式去解读英美法,而必须尝试着用大陆法系的方法先作出一个初步的解读。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个包括框架结构、突出特征以及作为其基础的规范类型和适用办法的英美财产法基本构造:英美财产法以普通法所有权与衡平所有权的双重所有权为框架结构,表现出以实物对象为中心的基本特征,对这些表象背后的支撑,则是它的法律裁判规则(legalrule)载体形式,从而能够采用关系类推和具体比较的办法实现法律的实施。

  • 标签: 比较法 英美财产法 基本构造 英美法系
  • 简介: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的基本范畴之一.对行政法律关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有利于确立现代行政法观念和行政法制度.从分析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入手,可将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所具有的不同法律身份和法律地位以及它与其他法律主体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分为四类;在对传统行政法律关系理论批判的基础上,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可归纳为六个方面.

  • 标签: 行政法律关系 分类 特征
  • 简介:经济犯罪是在商品经济运行领域中,为谋取不法利益,严重侵犯国家经济管理制度、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经济犯罪案件具有与一般刑事犯罪案件不同的特点。当前经济犯罪表现出侵害面广,案值大,危害严重等新特点。在发展趋势上其数量增多、形态复杂等将会更为突出。我们要审时度势,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打击对策。

  • 标签: 经济犯罪 经济犯罪案件 犯罪特点 发展趋势 犯罪防控
  • 简介:基本范畴与方法,是一个学科形成与完善的标志。2004年至2014年,中国宪法学者围绕这两大主题展开了持续十年的自觉积累,以持续十届的"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平台呈现出来。通过对十届会议的与会学术材料进行计量统计与实证分析,可以获得十年宪法学发展的缩影:在这里,我们收获了围绕文本的规范共识和中国意识、比较宪法学的丰富视野、中国宪法学的实践性品格、青蓝相接的学术共同体。与此同时,迫切需要我们提升的空间有:中国宪法学范畴的体系化、宪法解释学的有效开放性、宪法学实践性的全面化与实效化、各届会议之间有待持续聚焦与传承积累,于此也可管窥中国宪法学今后相关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基本范畴 方法 宪法学 宪法解释学 比较宪法学
  • 简介: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于德国基本法中具有较高保护位阶的法益,而刑事诉讼中的电信监听对公民的这一基本权利进行了限制。基于法律保留原则,德国刑事诉讼法中对电信监听作出了详细的程序性限制。另外,电信通讯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和通话内容,不能理所当然地适用电信监听的有关规定,针对不同的电信数据,德国刑事诉讼法中有不同的适用条款。此外,在反恐时代,刑事追诉机关是否有权通过植入“木马程序”来进行秘密侦查(例如“网络搜查”和“源端监听”),目前在德国尚存在较大的争议。

  • 标签: 基本权利 电信数据 电信监听 网络搜查
  • 简介:在身份犯中,由于具备特殊身份的自然人的危害行为才可能侵犯法益.或加重、减轻法益的侵害,因此,刑法典分则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加以规制。但不具备特殊身份者可以与具备特殊身份者共同侵犯身份犯保护的法益,因此,其可以成为身份犯的共同犯罪人。实行犯与正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机能。对于无特殊身份者能否成为身份犯的共同实行犯之问题,须根据身份犯的实行行为分别而论。但无身份者不能成为身份犯的共同正犯,否则,“区别对待共同犯罪中的首恶者与胁从者,惩办少数,改造多数”之刑事政策就不能实现。

  • 标签: 身份犯 共同犯罪 共同实行犯 共同正犯
  • 简介: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所展开的争论,因利益集团博弈的支配而显得异常激烈,对其中就立法目的、指导理论、劳动标准、劳动关系订立和解除或终止等问题所发生的分歧,从理论依据和立法意图上予以了澄清,有助于理性地评价已有的立法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改建议。

  • 标签: 劳动合同法 立法目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劳动标准 “宽进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