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斯蒂芬·菲利普·科恩系美国伊利诺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的南亚安全和印度问题的专家,曾38次出访南亚各国,写过《南亚安全》、《印度陆军》、《巴基斯坦陆军》、《印度:新兴的大国》等专著和大量研究文章,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对美国的南亚政策有一定的影响。今年7月底,科恩教授应邀访问中国。在成都期间,笔者与科恩先生多次探讨过南亚有关问题,现将他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供参考。

  • 标签: 有关问题 巴基斯坦人 印度人 南亚政策 美国学者 南亚安全
  • 简介:2015年7月14日,在经历了20多个月的艰苦谈判后,伊朗与六国最终在维也纳达成全面核协议,由此持续了12年的伊核问题首次出现“软着陆”迹象。伊核问题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来龙去脉?美国与伊朗为何最终达成妥协?核协议达成后的前景如何?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伊朗核问题 协议 伊核问题 “软着陆” 维也纳 经历
  • 简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1992年12月正式成立'南非问题研究中心',其宗旨是:积极开展对南非各界的交流,加强两国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任务是:(1)加强对南非深入系统的研究;(2)向国内有关部门提供有关南非情况的咨询,包括承担有偿专题研

  • 标签: 研究中心 两国关系 国内有关部门 国际关系研究 文资 万寿寺
  • 简介:2009年以来,朝鲜核政策的钟摆已明显指向拥核,朝核问题进入了关键时刻。在内外力量的合力下,朝核问题可能有三种前景:走上拥核不归路、引发军事冲突甚至战争、重新纳入对话解决的轨道。朝核危机的持续升级给半岛形势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在近期,半岛形势更为紧张,朝鲜与美日韩之间发生擦枪走火、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进一步上升。在中远期,如果朝鲜继续进行核导试验,甚至成为事实核国家,朝鲜与美日韩的军事对峙只会更加严重,半岛将更加远离和平稳定,朝鲜要想专心进行经济建设、改善民生也将更无可能。面对朝核与半岛的严峻形势,中国的对朝政策应与时俱进,有所调整:一是应积极主动地介入朝核问题的解决,二是要切实把握好半岛无核化与半岛和平稳定的关系,三是要坚决避免被他国的错误做法牵着鼻子走,四是要对可能发生的紧急事态和突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只要坚持将本国利益、全球共同利益及朝鲜半岛人民的长远利益相结合,中国就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 标签: 朝核危机 朝鲜半岛形势 中国的朝核问题政策 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
  • 简介:印度软件企业的出口战略带来的效果是两面的.一方面,这种战略使印度软件企业出口迅猛增长.另一方面,这种出口战略也使印度软件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明显不足.本文从印度软件企业的产出、出口市场、劳动分工、市场份额和区域布局等6个方面分析厂印度软件企业出口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印度 软件企业 出口 问题
  • 简介:北约的新任务与新问题方中霞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冷战产物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面临新的挑战。它的职能、作用、乃至前途对欧洲格局和大国关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值得关注。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

  • 标签: 北约东扩 新任务 西欧国家 欧洲安全 俄罗斯 东欧国家
  • 简介:新加坡港口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王怡,叶军(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厦门361005)[文章编号]:1008-6099(1999)02-0031-05新加坡居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心,是东南亚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紧扼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南端进出口的...

  • 标签: 新加坡港 港口发展 面临的问题 集装箱 东南亚 标准箱
  • 简介:"9·11事件"后,美国将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并对伊朗施加强大压力逼其放弃核项目.由此,伊朗"核争端"逐渐浮出水面.伊朗为了自身国家利益与美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可以说,是两国各自战略意图的冲突导致了这场核争端.本文在分析美伊不同战略意图的基础上,探讨了美国对伊政策的基本走向.

  • 标签: 伊朗 核技术 美国 美伊关系 核问题
  • 简介:澳大利亚外交及贸易部东亚研究局于1992年出版了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斯·加纳特等撰写的《中国粮食问题研究报告》,对中国粮食供求走势、粮食贸易和粮食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述,现摘介如下:一、中国粮食消费变化趋势1.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均食用粮消费量出现减少趋势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人均收入明显提高,食用粮的消费量随之大幅度增长,年人均粮食消费从1978年的224.67公斤(毛粮)增长到1986年的290.43公斤(毛

  • 标签: 粮食消费 粮食问题研究 粮食贸易 粮食战略 粮食供求 工业用粮
  • 简介:中日、俄日岛屿争端问题逐渐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热点,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打破了中日多年来维持现状的默契,双方围绕钓鱼岛问题,在经贸合作、人员往来以及政治军事领域紧张关系不断升级。同样,俄罗斯和日本关于北方四岛的争端也开始升级,俄总统登岛宣示主权,日本坚持把四岛全部归还作为两国关系完全正常化的前提。中日、俄日的岛屿争端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因素交织下,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中日、俄日岛屿争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实际占领与国际法理的矛盾冲突成为解决双方岛屿争端问题的最大障碍;岛屿争端已经超越本身范畴,成为维护国家荣誉的象征;中日与俄日岛屿争端处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意识形态中,国际势力的渗入会对争端的解决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双方均衡实力无法打破的前提下,短期内最好的办法是保持现状,搁置争议。

  • 标签: 钓鱼岛 北方四岛 岛屿争端
  • 简介:本文以法理学原理为基点对国际人权的历史沿革、法律界定、运作限度以及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作了全方位的探讨。作者认为,国际人权作为一种新的权利机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少数西方国家在国际范围内相互合作、长期斗争的产物,是人权理论与人权实践国际化的产物,是对传统的权利框架的一种突破和发展。国际人权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法律的范畴,它依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双重结合而存在,且由两者的双重限约而生效。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相互协调和双重保障使国际人权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运作有效的权利形式一基于对美国“人权外交”理论依据的考察,作者认为,“人道主义的干涉”这一国际“例外”主义原则就是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而这一原则实际上并没有为现代国际法学家们所接受并纳入国际法的正式条文中,所以它不具备国际法的效力和权威。因此,美国“人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非法的国际外交实践。

  • 标签: 国际人权保护 “人权外交” 国际法学家 人权的国际保护 人道主义 人权问题
  • 简介:农业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东南亚国家粮食、工业原料、就业机会、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然而,东南亚国家的农业开发中使用的扩大种植面积、移民垦荒、增施化肥农药、开发森林以及刀耕火种等生产方式,虽然使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却带来了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

  • 标签: 东南亚国家 农业发展 环境问题 生态农业 人口控制 耕作方式
  • 简介:军事化的概念既表现为一个国家在某些内政外交等事务上增强军事属性的过程,也体现为军事要素影响国家间关系的作用在增强的过程。军事化与军国主义、安全化和武器化等概念存在着联系,但也具有较大区别,反映出国家为应对安全困境而增强软硬基础设施的态势与趋势,存在着全球性、地区性和国家性3个层次。由于在理论假定和概念阐释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灰色区域,军事化如何以及能否在实践操作中被正确和准确使用会存在较大困难。近年来,中美关于南海军事化问题在概念界定、责任归属、程度强弱与合法性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分歧,并在行动中具有爆发低烈度冲突的风险。从趋势上看,南海军事化问题还存在着主动性与被动性、防御性与进攻性、建设性与破坏性以及适度与过度等方面的争议,体现了相关国家之间在法律和战略上的博弈进程。对此,中国有必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政策和措施,减弱其他方推进南海军事化问题的法律和战略基础,增强在南海地区进行必要建设的可能性。

  • 标签: 南海问题 军事化 灰色区域 航行自由行动计划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简介:中俄军事关系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将左右中俄全局关系。目前,中俄两国在军事互信建设与军方高层互动、武器贸易与技术合作、军事演习与交流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两国在武器贸易的定位差异、战略分歧、历史记忆等因素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中俄军事关系主要取决于全球战略格局而非中俄双边关系。基于全球战略格局的“一超多强”态势,中俄军事关系将维持平稳发展,在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基础上谨慎合作。

  • 标签: 中国 俄罗斯 军事
  • 简介:<正>在世界教育领域中,失学问题已不再是个新问题了,而且还经常成为各国教育界研究的课题。几乎在每一本探讨教育问题的书中,都少不了把失学问题作为特别研究的内容。每个国家都曾为解决失学问题而奋斗过。这不是一个够紧迫的问题吗?

  • 标签: 教育问题 教育领域 教育界 课题 儿童 学校
  • 简介:众所周知,科索沃问题原本是南斯拉夫的内政问题,应该由南当事各方自行解决。但是,科索沃的问题现在却成了一个世界局势问题。南斯拉夫特有的政治地缘使它被视为北约东扩和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绊脚石,因而也必然成为美国推行新霸权主义的牺牲品。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加速...

  • 标签: 科索沃问题 世界局势 北约东扩 新霸权主义 南斯拉夫 白俄罗斯
  • 简介:近年因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菲律宾经济、社会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菲律宾政府采取了多项因应对策,使国家内经济在困难中取得了新进展,但菲政府的管理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尚存在着不少问题

  • 标签: 菲律宾 社会经济 发展 问题 对策
  • 简介: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复杂与威斯特伐利亚性质浓厚的国际体系里,中国快速崛起带动的体系变革有关。在大国疑惧和小国逐利气氛中,南海问题很容易被'炒热',中国不得不在'亲、诚、惠、容'式不断'加码'的周边友好前提下,维护南海权益。能否做到增信释疑和巧妙利用利益互换,是周边外交基础上维权的关键,国际体系和平一面为此提供了可能。'亲、诚、惠、容'等理念没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导致中国不断'加码'的友好被一些国家利用。改革开放后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但严峻的国际形势决定了中国很难让'息事宁人'不成为忍气吞声。在中国崛起态势明显后双方对现状都不堪忍受,因而维权'新常态'非常重要。同样面对中国'亲、诚、惠、容',不同决策者有不同政策,所以争议国领导人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周边外交 南中国海争议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