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巴黎协定》促使全球气候治理机制进一步转型。转型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机制以自主决定的“贡献”替代刚性“责任”,形成了气候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增强了体系本身的合法性和主权国家的参与度。然而,尽管这一气候治理机制能够带来最广泛的参与,但由于核算、盘点和履约机制尚不完善,有可能陷入低效甚至无效的局面。

  • 标签: 《巴黎协定》 全球气候治理 转型 国家自主贡献 排放差距
  • 简介:近期,在全球经济形势总体平稳的情况下,国际油价急剧大幅下跌,从每桶100多美元的水平迅速下探至50多美元水平,下跌速度和下跌幅度都远远超过市场预期,跌势堪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相比。围绕石油价格大幅异常波动所产生的阴谋论和政治博弈论成为舆论热点。如何看待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原因及其趋势也是众说纷纭。当前油价走势已对全球主要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并进一步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

  • 标签: 全球经济 国际油价 油价波动 石油价格 2008年 石油生产国
  • 简介:美国全球战略从开始酝酿到正式形成,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系统完整、从军事战略到全球战略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酝酿、初步形成、正式形成以及冷战后时期四个阶段。这种阶段性划分的依据,是国际战略力量对比消长变化的结果,更反映出美国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驱使下从本土扩张到海外扩张、从海外扩张到全球扩张的历史进程。本文采用历史分析法,深入探讨了美国全球战略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对比研究了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从“冷战型”逐渐转向“冷战后型”的轨迹。

  • 标签: 美国 全球战略 发展过程 政治经济形势
  • 简介:由于内外政治分离而产生的大量置于各国管辖权以外的全球性问题,不仅是21世纪国际政治,同时也是各国国内治理面临的共同问题。全球治理呼唤新的全球合作形式和解决方案。内外政治互动的三种方式分别是内外政治互为支配的一元论、内外政治并行独立的二元论和内外政治相互合作的二元协调论,其中,内外政治二元协调是中国对外关系的一种独特模式,这一模式贯穿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确保了中国以合作和负责任态度处理全球性问题,促进了全球治理和国内治理在结构上的相互支持。

  • 标签: 国际政治理论 全球治理 内外政治互动 中国对外关系 和平发展
  • 简介:在2012年7月发表的《权力的资源与运用:兼论中国外交的权力战略》一文中,我们对比了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权力运用目的,得出了中国的权力主要用于对外防御,较少用于对外塑造。考虑到中国权力资源的逐步强化及中国国际利益的延伸,我们在结论中也提出中国未来应加强中国权力的对外塑造功能。

  • 标签: 中国外交 全球治理 权力运用 力量 权力资源 国际利益
  • 简介:本文译自《新左翼评论》第72期(2011年11/12月号),原文标题为《乍暖还寒》(SpringConfrontsWinter),作者迈克·戴维斯(MikeDavis)系美国马克思主义社会评论家、历史学家及政治活动家,同时还担任《新左翼评论》的编辑,著有《布满贫民窟的星球》。在本文中,

  • 标签: 左翼 社会评论家 中东 危机 《乍暖还寒》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全球环境主义周穗明美国《社会科学季刊》总第78期(1997年3月)的“社会与政策问题论坛”发表了一组六篇有关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环境主义关系的文章,对环境主义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表述了两种彼此对立的立场和观点,也从一个侧面对美...

  • 标签: 后物质主义 价值观 环境主义 价值取向 全球环境 价值变化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地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批商家富豪在崛起。在社会给他们鲜花和赞誉的同时,也引来了贪婪者的罪恶双手,他们或被杀害、或被劫作人质,或被盗窃……

  • 标签: 保安人员 经理人员 保护对象 公文箱 大机场 球性
  • 简介:为争夺丰富的海底矿产资源,美、日、俄等海权强国争先恐后掀起了争夺开发权的“蓝色圈地”运动。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进入了从勘探向开采迈进的关键节点期,并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国际海底管理局、主权国家主管机构和跨国公司“三足鼎立”参与的深海资源开发全球治理体系。未来,围绕深海资源开发国际规则的制定,各方势力将展开激烈博弈。中国应积极参与深海资源开发的全球治理,争取自身权益最大化。

  • 标签: “区域”资源勘探开发 全球治理规则 博弈
  • 简介: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球背景赵黎青在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的事业作为重心,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抓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大战。从全球背景看,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有充分依据的。一、国际环境为我们以...

  • 标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 全球背景 发展生产力 战争手段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七/八国集团为将自身塑造成为“全球治理中心”而大力推出了众多举措和努力。当前,它已经形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核心机构,对于全球进程和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社会诸领域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从七/八国集团存在近27年的国际社会现实来看,七/八国集团只有重新定义全球治理,赋予联合国系统以全球治理中心的权威,彻底改变其一直具有的大国支配世界情结,推动扩大世界各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真正地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制度,才能走出一条新路。’

  • 标签: 国际社会 八国集团 全球治理 国际事务 国际关系
  • 简介:《亚洲时报》2008年12月23日刊登了美国华裔学者廖子光题为《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拯救中国经济》的文章,认为中国必须摆脱出口依赖,建立高工资、充分就业的经济。而使用就业创造凭证,是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外创造信贷,不构成任何通胀威胁,将为早日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中国经济 金融危机 政府财政预算 美国华裔 充分就业 就业创造
  • 简介:公共服务标准的改革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央政府对标准化工具在公共服务领域运用的必要性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是地方政府对落实路径的认识仍比较模糊,国内研究对这一点没有作出充分的回应。而30年前发端于英国、而后扩散至全球的市民公约制度改革引领了公共服务标准实践,国外相关研究也成果丰硕。本文通过考察全球市民公约制度改革的产生、发展、完善与扩散的过程,在分类基础上对其动因、特征与运行过程进行比较,梳理和总结了以英国为代表的样本公约模式、以西班牙为代表的电子公约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城市公约模式的经验,以便为加快国内公共服务标准建设进程、开拓多维观察视角提供多种成熟方案,同时为减少制度实验成本、降低改革风险、增强改革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做相关理论准备。

  • 标签: 公共服务 标准化 市民公约 全面质量管理
  • 简介:金融化是指全球金融利益主导着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新自由主义、全球、金融化是三个彼此不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共同推动了当代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弹性劳动机制的角度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风险最终仍将由劳动者承担。政府一方面放松金融管制,另一方面却通过弹性劳动机制加强对劳动力的管制。弹性劳动机制使越来越多的剩余价值流入金融部门,如果没有弹性劳动机制,全球金融及其运行网络就无法维持。全球金融资本主义试图借助全球和金融化发展壮大,而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和金融化过程中,必然衍生全球危机。因此,当务之急是寻求一种有利于劳动者的劳动制度,以对抗金融化和新自由主义全球

  • 标签: 金融化 全球金融 劳动力市场 新自由主义 新帝国主义
  • 简介:英刊《社会主义评论》于2009年4月发表了对著名左翼学者大卫·哈维题为《探索资本的逻辑》的访谈录。哈维在访谈中谈到了目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还谈到他组织的《资本论》在线阅读小组使越来越多的人对这本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 逻辑 大卫 《资本论》 社会主义
  • 简介:中国是互联网大国,却远非互联网强国。为加强在互联网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中国参与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已是势在必行。本文将中国参与互联网全球治理的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技术垄断模式下的互联网接入,联合国治理模式下的积极参与,国家中心模式下的主动作为。中国虽然在参与互联网全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效果还不太明显,因此有必要从观念、技术、国际关系等层面进一步探索中国参与互联网全球治理的路径。

  • 标签: 中国 互联网治理 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