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1991-2022年安多县的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探测数据,采用常规的线性趋势法对近30年安多县气候变化特征展开分析,并探究了安多县气象服务措施,以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和技术支持,帮助居民和牧民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

  • 标签: 安多县 气候变化 特征 气象服务
  • 简介:摘要:本文选用海原县2010-2018年的马铃薯需水量统计资料,着重分析了马铃薯各个生育时期需水量与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需水量比较大,平均为405.4mm。需水量随年份的递增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1.6mm/10a。马铃薯开花—可收时期需水量最多,占到57.2%;而出苗—分枝期需水量最少(35.8mm),占到8.8%。出苗—分枝和花序形成—开花时期马铃薯需水量呈增加趋势;而分枝—花序形成期与开花—可收时期马铃薯需水量有所减少。其中,出苗—分枝时期需水量增加趋势最为显著,而分枝—花序形成时期需水量的变化趋势最为平缓。研究时间段内随着年份的递增,马铃薯全生育期的降水量以155.88mm/10a的速率呈上升趋势。

  • 标签: 马铃薯 生育期 需水量 变化特征 海原县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利用1991-2020年习水县国家基本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通过采取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对近30年习水县暴雨天气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灾减灾措施。结果表明:近30年习水县暴雨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整体上处于5.29%~38.40%之间;习水县暴雨日数整体上呈增加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574d/10a;习水县年暴雨日数处于1~8d之间,年平均暴雨日数为2.4d。5-9月为暴雨日数多发期,该时间段暴雨日数占年暴雨日数的93.06%,春季、夏季以及秋季分别占年累计值的18.06%、70.83%、11.11%;夏季是习水县暴雨发生几率最大的季节,春季略多于秋季,冬季基本上不会出现暴雨天气。暴雨天气给农业、交通、电力等领域均会带来严重危害。针对暴雨天气,气象部门应不断强化对暴雨天气的监测以及预报预警,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暴雨天气带来的损失。

  • 标签: 习水县 暴雨 变化特征 防灾减灾
  • 简介:摘要:本文选用察隅县气象数据1981~2020年平均风速、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及年无降水日数和年有效降水日数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相关性方法对察隅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森林火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察隅县平均风速、降水量、相对湿度、年有效降水日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尤以风速、相对湿度、年有效降水日数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气温、无降水日数、日照时数均呈现出增加趋势,且增加趋势较为显著;察隅县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以风速和气温对森林火灾的影响最大;而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则与森林火灾次数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随着温度的上升及相对湿度的下降,火灾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

  • 标签: 气候变化   森林火灾   影响   察隅县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昌平区国家气象观测站和39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16-2020年(4-10月)近5年降水观测资料,对昌平全区的降水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平区近5年夏季降水最大值多数出现在2017年,最小值集中出现在2019年;出现时间均与国家站一致;区域站普遍大于昌平国家站;7月为降水量最多月,6月为最少月。40站4-10月降水量最大值多数出现在2016年,最小值集中出现在2019年;平均降水量2016-2019年呈逐渐下降趋势,2020年出现回升趋势;月平均降水量呈正态分布特征。在分片的降水分布中,40站在夏季和(4-10月)降水量中均为东部大于西部,昌平国家站最小的特点。

  • 标签: 40站 降水量 变化特征 昌平区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南阳市气象站测得的 1981-2019年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近39年平均气温为 15.1℃,增暖趋势明显,每 10年上升 0.583℃,月平均气温 7月份为最高, 1月份为最低,历年最高日气温为 41.2℃,最低为 -19.3℃。气温变化主要表现在冬季,其次是春季,而夏季变化较小。 进入 21 世纪后,南阳市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其中春季气温升高更为明显,冬季气温变化幅度次之,夏秋季节平均气温变化幅度较小,对气候变暖影响不大。

  • 标签: 气温 线性回归 变化趋势 南阳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英吉沙县1991~2020年英吉沙县3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3年趋势滑动对年趋势线开展气候变化趋势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英吉沙县平均气温增温趋势较为显著,年平均气温变化呈4个阶段:显著上升阶段、波动下降阶段、波动上升阶段;四季平均气温变化倾向率分别为:春季以0.79℃/10a的速率上升,变化幅度最大,夏季以0.215℃/10a的速率上升,秋季以0.102℃/10a的速率上升,变化幅度最小,以春夏季节的增温对年增温贡献最大;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221℃/10a、1.975℃/10a,下降和增温趋势均极为显著。

  • 标签: 气温   变化特征   线性回归 英吉沙县
  • 简介:摘要:为了解门头沟区冬、春季PM2.5和TSP质量浓度变化特征,选取了了门头沟区2018年12月-2019年5月高密度大气自动监测站点的观测数据,分析了PM2.5和TSP的空间差异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与特殊天气的关系。利用普通克里格插值(Original Kriging)法得到的门头沟区冬、春季颗粒物浓度分布图显示,PM2.5和TSP浓度从由西面深山区向东面浅山区、城区逐渐增大,局部地区的颗粒物浓度存在一定差异,东部地区由北向南逐渐增大。逐月变化表现为春季TSP的质量浓度最高,冬季PM2.5质量浓度最高。逐日变化反映了TSP和PM2.5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受每日气象条件影响显著;逐小时变化呈现双峰趋势,PM2.5的小时变化与TSP相似,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平缓。

  • 标签: PM2.5 TSP 时空变化
  • 简介:摘要:利用平塘县1963-2019年的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日最低地表温度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等统计学方法对平塘县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进行常规气候分析。结果表明:平塘县1963-2019年初霜日呈现明显推迟的现象,终霜日也呈推迟的趋势,但没有初霜日的明显;无霜期明显延长。

  • 标签: 贵州省平塘县 初终霜日 无霜期 特征分析 1963-2019年
  • 简介:摘要:利用溧水国家站1957- 2020年气温、降水量、日照、风速等多种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溧水区气候特征和人体舒适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溧水区气温增温趋势明显,其中以最高气温的升温速率最为显著,平均气温升温速率最低。各年代际气温变化特征基本保持一致。其中峰值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气温较低。相对湿度和最大风速呈显著下降趋势,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溧水区1957-2020年温湿指数、风效指数与舒适度指数均呈增加趋势,而且,人体舒适度指数均隶属于舒适等级,表明该地区气候在旅游、宜居、休闲度假、康养等方面的优势。

  • 标签: 气候特征 温湿指数 风效指数 人体舒适度指数 溧水区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河西地区23个气象站1960~2017年6~7月逐日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数据和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国家气象行业标准,利用小波分析法、线性趋势法分析河西地区气候变化对干热风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8年河西地区的平均气温、最高及最低气温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只是气候倾向率有一定差异。其中温度增加幅度最大的区域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相对湿度减少幅度最大;近58年河西地区干热风日数及出现次数呈现出减少趋势。河西地区东部、中部及西部的干热风次数、日数与河西地区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区域性差异较为明显;干热风发生日数的小波系数偏高期同气温及潜在蒸散量的偏高期对应,而与相对湿度则表现为负对应,这种情况在21世纪后表现的较为明显。东部地区的干热风发生日数同各个气象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交叉,中部及西部地区的干热风日数同潜在蒸发量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气候变化 干热风 影响 河西地区
  • 简介:摘要 本文利用辽西地区朝阳站2005-2022年间辐射资料及气象要素资料,对近年来其太阳辐射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2年朝阳地区年总曝辐量呈现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687MJ.m-2/年。春季和冬季总曝辐量呈上升趋势,夏季和秋季呈下降趋势。朝阳市逐月总曝辐量变化呈现中间月份曝辐量大,两端月份曝辐量小的趋势,其中5月总曝辐量最大。按季节进行划分,夏季总曝辐量最强,冬季总曝辐量最弱,且秋冬季与春夏季总曝辐量相差较大。与年总曝辐量相关性较为显著的气象要素为年平均总云量、年平均水气压,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压、年日照时数次之。

  • 标签: 太阳辐射 总曝辐量 气象因素 朝阳地区
  • 简介:摘要:注水开发是目前大多数油田改善开发效果的主要手段,国内外也围绕注水开发广泛开展了储层相关研究,对影响注水效果的储层物性、非均质性、敏感性等特征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各油田矿场经验证实,在不同含水阶段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等特征是动态变化的,以原始物性参数研究结果指导注水开发全过程可能会带来措施方向上偏差。

  • 标签: 储层特征参数变化 油藏开发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选取贵州省82个县级雨量站点1961~2015年的降水量数据信息,使用线性回归法、滑动平均法和累计距平法等对贵州省的降水量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对水稻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5年贵州省多年降水量的平均值为1200mm,西部地区的多年降水量的平均值达到了1300mm;北部的降水量则不足1200mm,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的特征较为突出;近55年,贵州省降水量偏多和偏少的年份呈现出周期变化,年代际变化特征较为明显;水稻需水量较大的时期均出现在抽穗期以前,从孕穗期往后,贵州省开始进入到主汛期,此时是一年降水量最多的时期,有效降水可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而每年的4月下旬到7月上旬的这段时间,是贵州省水稻移栽期到孕穗期,此时雨季出现的时间对降水量多少的影响较大

  • 标签: 降水量 时空特征 水稻 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安陆市气象局提供的1991~2020年安陆市逐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安陆市近30年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安陆市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418、0.309、0.304℃/10a,尤以年平均气温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其次是年极端最高气温,说明安陆市气温升高主要是极端最高气温升高引起的。除了年极端最高气温外,安陆市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一致,均是逐年代增加的趋势;气候变暖在增加农业生产不稳定性的同时,还会增加农民经济方面的投入。

  • 标签: 气温变化 农业生产 影响 安陆市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贞丰县1991~2020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数据信息,分析其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贞丰县冬暖夏凉的气候是较为珍贵的旅游气候资源,只要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丰富均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贞丰县阳光中的紫外线较多,尤其是在冬季,温度又不太低,经常是丽日高悬,人们经常感觉温暖如春,对于日光浴和紫外线治疗较为有利;春季4~5月相对湿度偏低,但对人体健康较为适宜;夏季7~8月相对湿度较高,会对旅游产生一定影响;因对旅游产生不利影响的大风天气很少出现,单从风速该气象要素来看,四季风速不大,对于贞丰县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贞丰县气候最适宜月份出现在3月、4月、5月、9月、10月。较适宜的月份有3月、11月,其余月份则不适宜旅游活动的开展。

  • 标签: 气候变化   旅游业   影响   贞丰县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1961-2015年玛多县近55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观测资料探究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玛多县气温与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55年玛多县年平均气温呈不断上升变化趋势,增温速率为0.398℃/10a;玛多县从春季至冬季各个季节的平均温度同年变化趋势相吻合,各个季节均呈升温趋势。玛多县降水量总的来说均表现为略增加的变化特征,增加趋势并不显著;降水集中月份为4-10月份,该时间段玛多县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93.74%;玛多县从春季到冬季四个季节的降水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

  • 标签: 全球气候变暖 玛多县 气温 降水 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试图从汤旺河流域的五营站、伊新站、晨明站、伊春站、南岔站、铁力站六个地表水基本站断面在2018年-2022年近五年的高锰酸盐指数月频次检测数据中,分析这六个基本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含量月度变化;汛期、非汛期、全年的平均值含量、最大超标倍数、超标率的年度变化;各站点断面类别占比变化情况。总结汤旺河流域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特征变化,为进一步探究伊春汤旺河流域地表水基本站水质状况影响因素,给予水质状况予以分析评价,以便采取措施更好保护水资源。

  • 标签: 水质监测  高锰酸盐指数  水质分析评价
  • 简介:摘要:本文处理分析了温泉县国家基本站近30年积温的变化趋势。表明近 30 年来,温泉县国家基本站≥0℃日均温初日提前明显,提前了10天,终日延迟不明显,持续日数延长约12d,≥0℃积温后10年比前10年增加149.64℃ ,该研究可为当地掌握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调整农业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积温 农业 气候倾向率 变化趋势 博州温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