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干旱是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位亩产量并守住粮食安全防线最大的制约因素。水稻旱作技术作为近年来着力推广的一项抗旱节水增粮举措,而生产实践表明杂草防控却成为了该技术能否推广应用及成效发挥的瓶颈。同时,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也了解到农户对水稻旱作中的杂草防控技术非常需要却又一知半解从而导致水稻旱作杂䓍害防治失控,严重影响到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从水稻旱作杂草发生情况、杂草危害特点及解决防控的困难问题出发对近年来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等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分析提出防控对策,以抛砖引玉,为我区水稻旱作杂草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群策群力,以期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行为之有效的作用。

  • 标签: 临翔区  水稻旱作  杂草危害  防控技术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该研究利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对隧道开挖前后地下水流动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改变了地下水的运移路径,验证了断层中裂隙水迁移路径的有效性。该发现对于理解隧道开挖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以及处理隧道突涌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隧道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 标签: 渗流模拟 达西流 裂隙流 花岗质片岩
  • 简介:摘要:以行业发展来看,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互融合,是工作质量与效率的保障;以社会发展来看,各项难点与重点工作均需要通过二者功能上的优势去解决和处理,从而实现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各个发展阶段,仍需对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嵌入及融合应用做持续性地优化。

  • 标签: 人工智能 网络技术 有效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石林县山洪灾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石林县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的实施与运用在防灾中发挥的作用。

  • 标签: 山洪灾害 非工程措施 实施应用
  • 简介:摘要:利用常规观测、卫星、雷达、自动站资料、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等对2020年6月13日至14日一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两高辐合型暴雨过程,具有降水时间长,强度大,暴雨落区分布不均的特点。中低层为副热带高压与滇缅高压形成稳定少动的辐合区影响,700hPa切变线南压至昆明-曲靖一线,150hPa~100hPa受南压高压控制,动力条件好。地面有多处中尺度辐合线生成,进一步加剧了低层的辐合抬升,触发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其次,切变线后侧偏北气流引导冷平流侵入,加之前期我省受温度脊和地面热低压控制,为此次过程提供了良好的能量积累和利于强对流发生的大气不稳定层结。此外,副高外围东南暖湿气流与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也为此次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水汽输送条件。

  • 标签: 暴雨 辐合区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云南澜沧多金属矿区位于滇西澜沧江断层以西的昌宁—孟连裂谷带南段,是多种成矿有利构造环境和多种重要成矿地质作用耦合的地区。近些年来,该矿区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急需寻求一种快速便捷的物探找矿技术方法,为矿区找矿突破提供线索。通过在该矿区开展 1∶10000高精度航电、航磁测量工作,筛选出航磁异常和航电异常,对比相邻铅锌矿区航电、航磁异常特征,通过综合分析圈定了两个找矿靶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指示作用。

  • 标签: []航电 航磁 异常 靶区 铅锌矿 澜沧 云南
  • 简介:云天化30多年的历程告诉我们:发展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而项目建设是发展的主要手段。云天化近年已建成或在建的工程项目对于公司的“十一五”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总结建设项目管理经验,实现项目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是项目建设及管理的重要性所在,也是当前公司建设项目所大力推行的。

  • 标签: 建设项目管理 有限 股份 云南 项目建设 “十一五”
  • 简介:摘 要:近年来云南省蔬菜产业蓬勃发展,为了客观地体现出新冠肺炎新冠疫情影响下云南蔬菜产业的供销状况,本研究以剑川县为例,依据调查数据从多个维度进行全面、细致的统计分析,探究新冠疫情对云南蔬菜产业的冲击,发现新冠疫情对于蔬菜种植农户以及蔬菜企业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建议措施,以帮助当地蔬菜种植农户与蔬菜企业将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最小化,助推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

  • 标签: 新冠疫情 蔬菜产业 云南剑川县
  • 简介:摘要:辐射环境监测与防治是全世界关注的重点话题,其对社会安全和稳定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因此,云南省在实施辐射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逐步制定了明确的辐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以及具有针对性的监测体系,以便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所以就需要对核能技术使用周围进行辐射监测,利用当下先进的技术强化辐射监测水平,以此来提升核技术使用的安全性并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而辐射环境监测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重要基础,因此其已经成为当前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辐射环境监测 面临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通过对云南沾益西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植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西河国家湿地公园植被面积大、分布广、生物多样性丰富,包含4 个植被型、6 个植被亚型、12 个自然植被群系,植物资源多。就西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封山育林和保护力度,使现有的云南松林、灌丛、湿地群落和水生群落等得到有效保护向自然良性发展;分区域进行生态保护、优化和引种扩繁,合理利用土著物种培植造景,打造本地特色的西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景观,保护修复生态环境。 关键词:西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植被调查;保护措施 1 引言 云南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曲靖市沾益区南端,范围包括西河水库,西河水系出库后沿途经过的扯寨、上双河、下双河和保家乡等村,经沾益县城规划高铁片区与西河城市公园,止于县城中心省道101的太平桥,河段全长约10km。位于东经103°40′24"-103°48′05",北纬 25°33′52"-25°37′35",面积 1040.49hm2,属滇东喀斯特高原区和滇东高原沾益—曲靖盆地区,海拔1864-2200米之间,由中山山地、盆地、洼地等构成了一套复杂的地貌组合,土壤为红壤。年日照时数2027.4h(1955-2000年),日照率46.3%;年平均气温14.5℃,最高气温为33.2℃,最低气温为-9.2℃;西河水库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17mm,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年内分配变化较大,降水集中,干湿季分明,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6.2%,干季温暖少雨,11-4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3.8%;年均初霜日为11月19日,年均终霜日为3月11日,年平均霜期113d;年平均风速2.7m/s,3月风速最大,为3.7m/s,8月最小,只有1.9m/s。对西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植植被调查,其主要目的为湿地公园植被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方法 对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主要路线沿水库周边进行线路调查,根据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土壤,以及植物群落的结构等特征,采取典型选样的方式设置方形样地,深入调查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结构,据此确定保护区植被的群系或群丛等基本单位。 2.1 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类型,样地设为500m2(20m×25m);灌木林、人为干扰严重的次生林及稀树灌木草丛等类型,样地设为100m2等;草地类型,样地设为4m2;湿地类型,样地设为20m2 。 2.1.1乔木层调查,对样地中胸径大于5cm的所有乔木植株进行每木调查,记录其种名、胸径、树高、冠幅、物候、生活力等因子。 2.2.2灌木层调查,每个样地内设5个面积为5m×5m的小样方,梅花型布局,即在样地4个角和中心各设1个,记录小样方内胸径小于5cm、未记录在乔木层内的所有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的幼树和真正的灌木,记录因子包括种名、株(丛)数、高度、基径、冠幅等。 2.2.3草本层调查,每个样地内再设2m×2m的样方5个,梅花型布局,进行草本层调查,记录其内所有的草本植物,记录因子与灌木层一致。 2.2.4层间植物调查,对样地中藤本和附生维管植物种类、数量及附生高度。 2.2.5水生植物调查,对样地中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种类、数量和面积作调查记录。 2.2 样地资料整理 一种群落类型超过一个样地的,要将所调查的样地整理为样地综合表。乔木层树种按照植物群落学的方法,计算每个树种的相对株数、相对显著度、相对频度等因子,再计算每个树种的重要值;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先计算其相对盖度、相对株数和相对频度,再计算其重要值。 2.2.1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相对株数+相对显著度+相对频度)/300。其中:相对株数为样地总株数除某个树种的株数;相对显著度为样地乔木植株胸高断面积除某个树种的胸高断面积;相对频度为该群落的样地数除某个树种出现的样地数。 2.2.2灌木层、草本层物种的重要值=(相对盖度+相对频度)/300。整理灌木层的调查资料时,将胸径5cm以下的乔木幼树和真正的灌木都作为灌木层看待,统计和列表时,乔木幼树和真正的灌木加以区分,前者可以反映出群落的更新情况。灌木层和草本层中的物种,当其个体数量不多时,基本是靠逐一清点获得其株数。当有的种类的个体数量很多时,难以靠逐一清点获得株数,则主要是通过各个种的平均冠幅、盖度和样地面积进行推算。 3 调查结果 按照《云南植被》【1】和《中国植被》【2】关于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云南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植被面积大、分布广,类型较为丰富,包括4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12个自然植被群系类型。 4 植被现状概括 4.1西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内分布着丰富的植被资源,包括陆生植被和湿地植被,湿地公园的植被体系多样、合理,其自然植被包括4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12个群系,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植物资源。 4.2 西河湿地公园内当地的地带性植被云南松林,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但保存面积较大,目前受到严格的保护。 4.3 湿地植被类型丰富且良好,包括5个群落(群系)类型,即蒿+车轴草草甸、菖蒲挺水群落、芦苇+芦竹挺水群落、喜旱莲子草+笔管草挺水群落、眼子菜+浮萍群落,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 5 保护措施 5.1自然群落保护。由于各种人为影响,现有的自然植被具有一定的次生性,包括云南松林及其混交林、灌丛、湿地群落和水生群落,宜采取封山育林,使现有的云南松林、灌丛、湿地群落和水生群落等多种自然植被不再遭受破坏,向当地地带性植被以及更加原生性的植被良性演变。 5.2 各种群系的优化。各自然植物群(系)是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丰富的生境,也是当地长期自然及气候条件的综合进化产物,不主张对自然群落进行引种等人工优化,主要加强管理和封山育林,让其进一步自然良性发展。 5.3 各个区域对应的生态优化措施。“核心区”和“缓冲区”,只能任其自然演变,禁止人为改造;“实验区”(“可利用区”)可以进行适当改造和优化。 湿地周边的陆地区域,可规划一些园林小品,种植观赏价值高、适应本区气候条件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水青树;也可以从当地观赏价值较高的物种中选择一部分,如头状四照花、火棘、杜鹃、蔷薇、牛筋条等,采种育苗或营养繁殖等途径进行扩繁造景,打造具有沾益特色的西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和修复森林植被。

  • 标签:
  • 简介:摘要:不同于传统旅游产业,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型旅游产业出现,特别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结合,推动了旅游产业的结构转型和旅游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目前旅游文化产业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以云南的旅游文化产业为例加以分析,并结合云南当地的旅游产业文化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 标签: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云南的旅游文化产业
  • 简介:摘要:云南澜沧县境内景迈古茶林属于云南省面积较大的古茶林。本文对云南澜沧景迈古茶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影响景迈古茶林植物多样性保护因素进行综述,且给予管理措施和建议,以对古茶林予以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

  • 标签: 云南澜沧景迈 古茶林 生态系统 植物多样性
  • 简介:摘要:分析保山市隆阳区的行道树种类、养护等基本情况,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情况,根据行道树选择的标准和量化指标,进而对行道树种的选择和养护提出有利的建议。

  • 标签: 城市绿化 行道树 量化标准 保山市隆阳区
  • 简介:摘要:随着嵩明县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成为农村环境治理一大重要课题。据调查,我县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利用率最高达95.1%,最低90.1%,整体状况良好。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关系到人居环境、耕地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势在必行,需要我们在养殖区域规划、落实养殖主体责任、资金及政策投入、发展种养结合循环模式等方面下功夫。

  • 标签: 嵩明县 粪污资源化利用 现状 建议
  • 简介:摘要:为了推进云南省三台乡核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科技示范引领效应,作者对云南省核桃资源进行分析,选择核桃主产区、交通便利、集中连片的三台乡三台村委会新彝村200亩核桃基地作为核桃提质增效科技推广示范基地。

  • 标签: 核桃 提质增效 措施 示范样板 三台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