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利用NOAA/ESRL PSD提供的逐日在分析资料,包括温度场、相对湿度场、风场、比湿场、地面气压场等,对发生在2015年6月28日发生在陕西省的一次暴雨过程中的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以及垂直速度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着重研究了本次暴雨过程中的水汽的来源及其传输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孟加拉湾、青藏高原的水汽输送对暴雨产生有重要作用,而来源于西太平洋及高纬西风带、南海等地的水汽输送对陕西暴雨存在一定的加强作用。同时,暴雨期间,陕西省均处于上升气流区,水汽通量散度在850hPa上为负值区,有水汽的汇集;而同时段的500hPa上,则为水汽的损失区,高-低空的这种水汽配置状况,有利于水汽的上升,从而增强暴雨的发生。

  • 标签: 陕西省 水汽通量 水汽通量散度 垂直速度
  • 简介:  摘要:挥发性有机物是一种有机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复合物质之一,同时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做好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工作,有助于确保环境空气中VOCs监测数据准确性,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叙述了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环境监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方法以及分析方法,并对一系列的方法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对此,文章对VOCs的监测技术展开探讨,并指出了监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 标签:   挥发性有机物 监测技术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夏季高温季节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在大型养猪厂中,由于猪群数量庞大,在炎热的气候下容易产生热应激现象,如果没有应对措施就会干扰猪群的日常进食、正常生长,结果会造成饲养效率低下、增重放缓、繁殖机能障碍等问题。夏季高温热应激现象对种猪造成的不利影响非常明显,大大降低了猪群的繁殖能力,其中,公猪的精液质量会降低,而母猪的生理特征会发生紊乱,无法正常交配,且受孕能力也会下降。因此,为了改善上述情况,积极应对夏季高温的不利影响,本文对大型养猪厂在夏季的饲养管理提出改进措施,希望可以改善猪群繁殖生长能力,提高养殖收益,为相关行业提供帮助。

  • 标签: 夏季高温 农村 规模化猪场 母猪饲养 管理技术
  • 简介:摘要:夏季防汛工作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所以夏季防汛工作的质量情况将会决定人民的生活质量。每年雨季来临都是对防汛工作的检验,在这种情况下防汛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就值得去探索。当下夏季防汛工作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了:水库防汛管理、水库防汛工程少、防汛人员应变能力差,基层组织结构不健全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共同组成了夏季防汛工作中的难题,对于整个夏季防汛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夏季防汛 常见问题 解决策略
  • 简介:摘 要:通过对待补镇夏季草莓发展现状,连作导致草莓种植区域土壤养分过度消耗、有毒物质的累积、理化性质恶化、土传病虫害增加,产量及品质下降等草莓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待补镇改善草莓连作障碍对策。

  • 标签: 连作障碍 现状 对策 方式
  • 简介:摘要:随着夏季来临,输油泵电机轴瓦夏季温度偏高成为一个常见问题。本文通过对原因进行分析,包括环境温度上升、电机运行负荷大、润滑油失效、整体设计和维护不当等。进一步探讨了高温对设备的影响,如设备故障、寿命缩短等。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包括加强散热、降低电机负荷、选用适合高温环境的润滑油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等。

  • 标签: 输油泵电机轴瓦 夏季温度 偏高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为了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对火电机组的顶峰能力需求,本文对某660MW超超临界间接空冷机组夏季高温天气影响带负荷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通过治理改造和效果分析,提高了火电机组夏季顶峰能力,减少电网考核,增加企业收益,在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对火电企业适应新型电网调峰运行具有促进意义。

  • 标签: 间接空冷,迎峰度夏,顶峰能力,喷淋装置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简要分析了2021年7月21日周口市扶沟、西华等县出现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和大陆高压对峙,稳定少动,在两高之间形成低涡并长时间的影响黄淮地区;受台风影响,中低层有深厚的东风急流和稳定的低涡切变,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较好;200hPa高空辐散区形成抽吸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垂直上升运动。

  • 标签: 周口市 暴雨天气 观测资料 形成原因
  • 简介:摘要:襄阳市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夏季的6-8月份,此时正值棉花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出现夏季干旱或洪涝将直接影响到棉花作物的品质与产量,使农民蒙受一定的经济财产损失。本文通过统计襄阳市2020年夏季降雨量观测资料及降水日数等,重点分析了2020年襄阳市夏季降雨量特征,并探讨了降雨量对棉花的影响,仅供参考。

  • 标签: 夏季 降雨量 特征 棉花 影响 襄阳市
  • 简介:摘要 首先确定以厄尔尼诺发生时增温幅度较大的位置作为两类厄尔尼诺(中部型、东部型)现象的分类依据,利用NCEP/NCAR的1948-2020年再分析大气资料及NOAA提供1951-2020年线性最优插值全球海温资料等,分析海温距平分布及演变特征,筛选出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并进行合成分析发现两类厄尔尼诺事件下的次年夏季降水场分布均具有较大差别。结合夏季太平洋-日本遥相关型(PJ)指数,将两类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沃克环流状态进而影响西太平洋地区位势高度,与日本海附近位势场异常影响副高北移进而影响中国区域夏季降水分布,相串联进行探讨,发现东部型(中部型)厄尔尼诺现象使沃克环流下沉支东(西)移,西太平洋地区位势高度偏低(高),日本海附近反气旋性环流加强(减弱),致使副高致使位置偏北(南),进而导致雨带的偏北(南)。由此总结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年出现东部型(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时,次年夏季雨带偏北(南)。

  • 标签: 两类厄尔尼诺现象 夏季降水 PJ遥相关型 合成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对1969-2008年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原始测站资料的筛选、剔除和插补等处理,得到了一套具有33站连续的、完整的积雪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的时间变化特征;得出1969-2008年高原春季积雪深度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冬季积雪深度仅呈现出年际内的波动趋势的结论。同时,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1969-2008年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冬、春积雪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并研究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偏多年和偏少年份夏季欧亚地区上空的大气环流和水汽条件特征;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在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多雪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明显偏多;而在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少雪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明显偏少。

  • 标签: 青藏高原 积雪深度 环流特征 水汽条件
  • 简介:摘要:东部黄土高原横跨海河盆地和黄海盆地,处于我国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集中降水主要为夏半年,气候条件复杂,夏季极端降雨频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劣。东部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是夏季半年降雨量,也是东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控制因素。现阶段,伴随高质量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推进,当地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系统的恢复、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以及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发展东部黄土高原同位素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降水过程稳定的系统研究。基于此,本文选取黄土高原东部典型的丘陵沟壑、太行山、汾河谷地区三个地形区,对夏季6个月的大气降水进行稳定同位素观测,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探索水稳定同位素区域变化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明确其特征,降阐明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东部夏季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对水资源高效利用、区域水循环研究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黄土高原东部 半年降水 稳定同位素特征 水汽来源
  • 简介:摘要:随着气候的变暖,人们越来越重视气候方面的研究,其中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对水资源平衡、工农业生产、水利开发和江河防洪等方面影响很大。本文利用1961~2015年夏季华北地区51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和 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日平均高度场和气温场数据,对华北地区近55年来 6~8月的降水规律及其对应的环流特征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环流特征 华北地区 时空分布 旱涝变化
  • 简介:摘要:天然气净化装置采用胺液吸收法吸收天然气中的H2S和CO2,生产合格产品气外输。目前联合装置自首次开工以来已经运行10年之久,随着装置的老化,装置里的空冷器和水冷器等换热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夏季高温天气的生产要求,导致胺液再生质量日益恶化,结果反应在尾气S02的排放上,导致排放量增大,给环保带来巨大压力。本文通过研究影响胺液再生的因素,提出适当提升再生蒸汽用量,有效降低烟气SO2含量。

  • 标签: 天然气净化 烟气 减排 优化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一个多季节气候的国家,每个季节变化都比较明显。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尤其是在夏季,台风、强降雨等天气带来灾害的同时容易引发其他的自然灾害比如滑坡、泥石流,所以夏季是一个灾害性天气频繁的季节。对此,针对夏季灾害性天气频发的情况,我国有关部门开始结合新技术和新形势进行天气预报预警工作,以便提前做好准备,将损失降到最低。但是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了预报预警工作的有效展开。本文就主要分析了夏季灾害性天气现状以及天气预报预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预防措施。

  • 标签: 夏季,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防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