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新年刚过,借助气象局长会的召开,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全体会。会议回顾过去,展望十七大召开后的新形势,描绘了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框架。气象软科学研究前辈马鹤年同志,也是气象软科学委员会顾问参加了会议,很多气象局以外的委员专程参加了会议,使得会议成为集中了气象界各机构、几代软科学专家共谋大计的平台。

  • 标签: 科学委员会 科学研究 气象局 应用 工作框架 软科学
  • 简介:2009年4月,在研究国家思想库建设相关重大问题的高层研讨会上,一些“说法”点出了以往工作的软助。今后中科院学部的咨询报告,只要不是涉密的,都要向公众公开,这时候还会进一步影响决策人——路甬祥院士(中国科学院院长)

  • 标签: 思想库 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 路甬祥
  • 简介:由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组织的中国北极第二次科学考察队于2003年7月15日乘“雪龙号”考察船赴北极考察。我院卞林根、逯昌贵同志参加了此次考察。我院承担北极大气边界层观测任务,并在

  • 标签: 北极 科学考察 大气边界层 水汽变异 气象探测
  • 简介:1引言本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应该把地球看做一个整体来进行科学研究。在大气科学领域中,气候系统概念(气候系统是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物理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低温圈和生物圈。)的提出就是一个例证。这标志着对气候

  • 标签: 大气科学 综合性特点 大气圈 时间尺度 全球变化 实际观测资料
  • 简介:气象部门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做好雷电防护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是气象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本文从历史和现实、法律和机理、体制和机制、主观和客观等方面阐述气象部门认真履行雷电防护行政管理职能。

  • 标签: 行政管理职能 科学发展观 防雷服务 气象部门 防灾减灾工作 雷电防护
  • 简介:在对我国各部门科研机构的评价调研中,我们首先选择了中国科学院开展调查。中科院集中了大批国际、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科研机构类型也比较齐全,因此他们的经验对中国气象局开展科研机构评价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2005年3月31日,专程走访中科院评价中心。评价中心介绍了中科院近年来开展机构评价的主要经验。

  • 标签: 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 评价 调研 中国气象局 中科院
  • 简介:2008-2009年我国南方暴雨野外科学试验(SCHeREx)从2008年5月1日起在广东、湖北、上海、安徽等14个省市展开。该试验由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出任野外试验总指挥兼领导小组组长,中国气象局宇如聪副局长和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研究员任副总指挥兼领导小组副组长。倪允琪教授任SCHeREX计划实施课题组组长,周秀骥院士、陈联寿

  • 标签: 科学试验 暴雨 南方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 野外试验
  • 简介:借鉴波特“五力模型”对我国气象社会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用户需求环境进行简要分析,权衡并评价诸种力量变化,要获得持久发展优势必须探索气象社会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机制创新,从运行机制、内生机制和创新机制等方面展开讨论。

  • 标签: 气象服务 机制创新 社会管理 市场环境 社会环境 用户需求
  • 简介:通过回顾2004年7.10暴雨后北京天气预警机制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论述了预警信息的传播质量,即预警信息传播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广泛性,是实现预警信息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关键因素。并且指出:(1)多种媒体集体参与的整合传播是保证传播质量的前提。(2)不同性质的预警要选用不同的传播渠道。(3)预警机制决策者要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确保预警传播的制度化。

  • 标签: 预警信息 社会价值 信息传播 价值最大化 防灾减灾 信息社会
  • 简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闪电频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雷电灾害事故加剧,防雷安全形势凸显严峻。为进一步避免或减轻雷电灾害损失,本文根据重庆市防雷安全社会管理工作经验,提出树立公共服务理念、优化内部管理模式、努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防雷安全体系强化防雷社会管理的三大措施,运用法律、技术、经济和文化手段加强防雷减灾管理,以期达到强化气象部门防雷安全社会管理地位,促进防雷安全管理的健康发展。

  • 标签: 防雷安全 社会管理 强化 全球气候变暖 极端气候事件 闪电频率
  • 简介:社会发展和青海省气象业务对气象科学信息数据管理的要求出发,分析目前青海省气象科学数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说明加强气象数据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对今后如何加强气象科学数据管理和提高气象服务能力进行了探讨。建议:(1)提高对元数据的重要性和标准化的认识;(2)加强气候数据资料管理和服务系统的开发,面向社会需求拓展领域;(3)积极推进科学数据共享,建立健全气象数据共享补偿机制;(4)进一步加大《气象法》的宣传力度,强化气象依法行政;(5)加强气象科学数据管理人才的培养。

  • 标签: 气象 数据 管理 服务
  • 简介:对山西省气象部门近二十年的目标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阐述了基本情况和具体做法,归纳出一些基本经验。通过目标管理,山西气象基层台站的综合改善在全国气象部门开创了先河,这在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省份十分不易。目标管理不失为一种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的科学管理方法。

  • 标签: 科学管理水平 调控能力 宏观 气象部门 科学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
  • 简介: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新时期关于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发展新时期公共气象服务是一个新的命题,需要我们从历史发展的经验认识和现实社会环境的要求,深入理解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战略意义。

  • 标签: 气象服务 科学发展 气象事业 中国气象局 社会环境
  • 简介:利用2010—2015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提供的数据,对9种大气科学更名期刊的多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年来9种期刊的多年平均复合影响因子(U-JIF)为1.285,复合总被引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个别期刊的他引总引比还很低,且多数期刊的互引指数偏低;多数期刊的可被引文献量和论文发表总页数变化不大,但多数期刊的篇均长度、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多数期刊的Web即年下载率存在下降趋势,而总下载量变化不大;多数期刊建有自主网站,但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问题,建议期刊编辑部应重视自主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下大力气办好"过刊浏览"和"预出版"栏目。

  • 标签: 更名期刊 大气科学 评价指标 网站建设 比较
  • 简介: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受到广泛关注。概述了我国沙尘暴的成因、源地和移动路径、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探讨了沙尘暴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物理化学特性和数值模拟及预报方法,基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针对未来沙尘暴的主要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试图为今后沙尘暴研究提供基本框架与思路。

  • 标签: 沙尘暴天气 研究进展 主要科学问题
  • 简介:简要介绍了当前全球气候、环境变化趋势下,大气环境和气象医学研究中的若干前沿科学问题,包括环境毒理学。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城市小气候与人体健康、气象病、医学气象预报以及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环境变化 医学气象 健康 空气污染
  • 简介:2014年9月,IPCC联合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在瑞士伯尔尼大学召开了一次特别的研讨会,总结过去儿年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此次会议针对IPCC最新评估报告中的关键不确定性,梳理并总结了未来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科学方向和面临的主要挑战,讨论了如何与WCKP计划结合并解决这些问题,以期在未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在此次会议上,与会专家提出,未来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重大挑战应包括如下8个主题。云、环流与气候敏感度;理解和预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冰冻圈变化;区域气候信息;区域海平面上升及其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水资源可利用量;生物地球化学、气溶胶和大气化学;理解年代际变化:归因与预测。这些主题涵盖了WCRP计划的六大挑战和其他被认为具有挑战性的主题。本文将在此次会议报告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以供当前的气候变化工作参考。

  • 标签: 气候变化研究 IPCC WCRP 重大挑战
  • 简介:2003年,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键的一年,也是我院通过改革,全院职工奋发向上,精神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的重要一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经2002年12月11日中国气象局党组通过后,于2003年开始全面实施.领导班子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抓好组织落实,积极稳妥地推进了我院的深化改革.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科技体制改革 干部选拔 管理制度 人员结构
  • 简介:近年来,防雷减灾社会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防雷安全社会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防雷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较好地履行了防雷社会管理职能,防雷减灾工作成效显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进一步简政放权,对防雷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当前防雷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措施应对防雷减灾工作的新挑战,促进防雷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 标签: 社会管理 防雷减灾 防雷技术 防雷工作 防雷安全 主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