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 建立 4种中药注射中铅、镉、铜、砷和汞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MS)。方法 :以 Ge、 In和 Bi做内标,用 ICP-MS同时测定这 5种元素,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 0.9990,检测限范围为 0.012-0.068 μg/L,相对标准偏差在 2.3%-6.2%之间,回收率为 82.8%-109%。结论 : 采用 ICP-MS法测定中药注射中的 5种金属元素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靠,可为监测中药注射中的重金属含量提供质量控制。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ICP-MS 金属元素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注射临床合理应用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中药注射临床应用干预前后的病例各700例进行比较,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理性。结果干预后的注射的使用率、用药不合理现象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干预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应采取充分的干预措施来规范中药注射的临床应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干预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8例注射炎琥宁不良反应的状况。方法对我市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注射炎琥宁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68例患者进行分析,包括28例男性和40例女性。结果通过进一步分析得知,炎琥宁注射对皮肤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造成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其最为主要的是皮肤过敏。本组病例皮肤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构成比为51.47%,比其它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构成比高。结论在临床应用当中,炎琥宁的监测应该得到不断加强,进而促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降低。

  • 标签: 炎琥宁注射剂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症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4例注射炎琥宁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总结这些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年龄段分布以及引起不良反应的类型。结果通过分析得出在注射炎琥宁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年龄段最多的是2-10岁的患者以及50-60岁之间的患者。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呼吸系统和皮肤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在炎琥宁注射临床使用时,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掌握剂量以及适应性问题,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必须抓紧对症处理,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 标签: 炎琥宁,适应性,剂量,皮肤系统,呼吸系统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我院红花、血塞通、舒血宁、痰热清、刺五加等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案例,探讨中药注射的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我院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案例,结合参考文献,整理分析。结果: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必须重视和警惕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门诊中药注射制剂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2013年期间的门诊处方395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153张应用有中药注射,使用率为38.8%。其中使用排序前4位的中药注射制剂依次为痰热清、热毒宁、炎唬宁、喜炎平;使用方式方面,153张门诊处方中有高达65.3%的处方采用中药注射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均显著高于中药注射单独使用及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的使用率(均p<0.05)。结论我院应进一步提高医生对中药注射合理应用的认识,切实落实不良反应的监测,以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合理使用 分析
  • 简介:1前言中药注射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提取出有效成分或物质制成的无菌制剂。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中药注射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备的.因此应用时只有遵循中医理论才可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自从第一个中药注射品种一柴胡注射液问世以来.到目前国内已列入国家标准的中药注射有109种.其中属于复方中药注射制剂的约有50种。这些中药注射在临床上逐渐广泛应用。但随着中药注射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如何让中药注射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医药界日益关注的问题。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临床 现代科学技术 中药注射制剂 中医理论 中医药理论
  • 简介:目的测定中药注射在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光阻法。结果5种中药注射均含不同粒径和不同数量的不溶性微粒。结论加强中药静脉注射刘的质量控制,并密切注意监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溶性微粒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中药注射成为一种疗效显著,药效迅速,能够医治一些疑难杂症和危重疾病的重要诊疗方式,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当前中药注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出现了一些临床不良反应等情况,人们越来越重视其安全性。本文重点分析研究中药注射质量控制研究的相关进展,以供参考。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质量标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监测中成药注射的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检索近几年“中成药注射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对国内中成药注射不良反应监测现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近年来中成药不良反应增多,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各级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加强对中成药注射的不良反应监测。

  • 标签: 中成药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注射是我们医疗中常用的医疗药品,通过注射进入我们人体血液循环从而进行治疗。目前,注射在使用前很容易被微生物感染,尤其是在生存过程中,受微生物感染的注射不仅药效降低,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我国GMP无菌附录要求在满足质量条件下进行注射生产时对各类微生物感染最大限度的降低。本文对注射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进行分析,以期降低生存过程中的微生物感染,保障药物疗效。

  • 标签: 注射剂 微生物感染 控制 分析
  • 简介:摘要由于中药注射正处于不断研究的过程当中,品种逐渐增加,运用范围得到了不断地扩大,使用人数也在呈继续增加的趋势。但是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它的不良反应逐渐显现出来,影响轻者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重则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便达到有效地治疗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使用不合格率。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合理使用 合格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筛选出中药注射不良反应65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类别、名称,不良反应涉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临床应用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65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较多,占38.5%;其次是儿童患者,占32.3%。药物共涉及19个品种,其中活血化瘀类药物较多,占56.9%。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多见,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新的不良反应有40例,占61.5%;严重不良反应有2例,占3.1%。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呼吸困难、寒战、紫绀等。中药注射临床应用中剂量过大、滴速过快、配伍不当等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中药注射在临床应用广泛,应对其不良反应高度重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通过调查中药注射说明书相关信息,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得出结论中药注射说明书仍需进一步规范与完善。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说明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前,在我们国家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中药注射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配伍不当、剂量不当、操作不当、药品本身质量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原因而发生不良反应,应高度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中药注射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促中药注射的合理使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注射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83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引发物、严重程度、损伤类型、主要表现、发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由中药引发的23例占27%,涉及4个器官/系统,5个品种药物。结论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的不良反应。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