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婴幼儿每日营养素的需要量与成人不同,婴儿的月龄越低营养素需要量相对越高。同时,婴儿体内营养素的储备量相对较少,适应能力也差,一旦某些营养素摄入量不足或消化功能紊乱,短时间内就会明显影响其发育进程。

  • 标签: 婴儿 蛋白质 营养素 适应能力 需要量 婴幼儿
  • 简介:摘要蛋白芯片技术是研究蛋白组的新技术,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蛋白分析技术。该技术在对基因表达、抗原抗体检测、药物开发、疾病诊断等研究方面显示出快速、高效、高通量处理信息的能力。它不仅是蛋白组学研究中强有力的工具,也是临床应用中疾病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效果评测的新手段,其研究成果拓展了与人类健康更加贴近的应用领域。本文主要讲述了蛋白芯片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制作、蛋白芯片检测、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蛋白质芯片 疾病诊断 应用。
  • 简介:变性蛋白只在等电点附近才沉淀,  四、蛋白的沉淀  蛋白分子凝聚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沉淀(precipitation),  蛋白的变性、沉淀

  • 标签: 理化性质 蛋白质理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脊液蛋白检测。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测。结论脑脊液中的蛋白绝大部分来自血浆,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脑脊液中的蛋白含量仅为血浆的0.5%左右,一般认为蛋白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正常的脑脊液的蛋白含量约为0.15~O.45g/L,脑池液为0.10~0.25g/L,脑室液为0.05~0.15g/L,其含量与年龄成正比。蛋白包括白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即使是用比较简单的电泳也可见到前白蛋白、白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蛋白条带,而用各种免疫电泳的方法可将脑脊液中的蛋白分成20~30个条带。某种蛋白组分的改变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有意义。

  • 标签: 脑脊液 蛋白质 检测
  • 简介:早在70年代,Anfinsen就提出蛋白分子的一级序列决定其空间结构的论断,这一论断得到多次实验证实并被人们广泛接受,成为蛋白结构预测的理论基础。由于蛋白分子的结晶非常困难,因此蛋白三维结构预测成为目前了解蛋白结构信息的重要手段,这一研究领域也成为蛋白工程研究的一个非常活跃的方向。

  • 标签: 同源模建 蛋白质空间结构 蛋白质分子 蛋白质结构预测 目标蛋白 序列相似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尿液蛋白的方法及结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60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检测物,采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对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为“-”和“+”的检测标本,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微量白蛋白,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通过比较,尿微量蛋白测定结果和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和尿液分析仪相比,尿微量蛋白检测尿蛋白的结果更加准确,特异性强,反应也十分灵敏。

  • 标签: 尿液 蛋白质 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8年4月14日,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产品供应商通甩电气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GEHCLifeSciences)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会议中心举办。挑战性蛋白纯化讲座。北京站的活动,会议中心座无虚席.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大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讲座,

  • 标签: 蛋白质纯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 生命科学部 中国科学院 清华大学 专家学者
  • 简介:蛋白分离器又称化氨器,其原理是在海水中注入大量气泡,由海水的表面张力将水中的有机污物与水体分离,使饱含污物的气泡徐徐上升,达到最顶部后再落入收集杯中,将有关污物除掉,使海水缸的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蛋白分离器还有一个好处,它可制造出大量气泡,大大增加水中的含氧量,能稳定水中的pH值。因此,它是海水鱼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滤材之一。

  • 标签: 分离器 蛋白质 自制 有机污物 表面张力 气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老年人肌肉蛋白代谢出现了负平衡状态,这被认为是老年人肌肉丢失和肌肉功能衰退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的许多研究都证实,抗阻训练和蛋白补充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人肌肉蛋白代谢的负平衡现象,并提高老年人肌肉质量,改善其肌肉功能。目的:综述老年人抗阻训练、蛋白补充以及抗阻训练结合蛋白补充对老年人肌肉蛋白代谢和肌肉功能的影响,探讨改善老年人肌肉功能和抑制肌肉丢失的可行办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和PubMed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与肌肉蛋白代谢、蛋白补充及抗阻训练对老年人肌肉蛋白代谢影响的相关文献。检索词分别为“蛋白代谢;肌细胞;肌肉丢失;抗阻训练;蛋白补充”和“muslcecell,resistancetraining,Sarcopenia,proteinmotablism”。结果与结论:在检索到的81篇文献中排除22篇不符合标准的文献,最终纳入59篇文献进行了分析、综述。结果表明,老年人肌肉蛋白代谢的负平衡状态是导致老年肌肉丢失的直接原因。抗阻训练和给予富含亮氨酸的蛋白补充能够有效增强老年人肌肉蛋白合成代谢水平,并改善老年人肌肉功能。但老年人肌肉蛋白合成代谢对抗阻训练和蛋白补充的反应能力远低于年轻人。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肌肉丢失 抗阻训练 肌纤维类型 肌肉蛋白代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近年来,整脊手法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在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但该结论有待验证.目的:探讨整脊手法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在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将80例年龄9-16岁的儿童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分2组治疗,对照组(n=40)进行整脊手法治疗,治疗组(n=40)在整脊手法治疗基础上进行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植入治疗,整脊手法治疗每2d-次.治疗后3个月,采用X射线评估两组脊柱侧弯Cobb角,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疼痛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脊柱侧弯Cobb角均较低于治疗前(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率高于对照组(90%,73%,P〈0.05),治疗后3个月的腰椎及胸椎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胸椎:(17.32±3.98)°,(19.27±4.23)°;腰椎:(18.21±3.12)°,(23.25±4.64)°,P〈0.05],治疗后1,2,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3.51±1.02),(1.15±0.57),(0.99±0.12)分;对照组:(5.01±1.31),(3.57±0.95),(1.46±0.64)分,P〈0.05];③结果表明,整脊手法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能改善患者脊柱功能,缓解患者疼痛.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 特发性脊柱侧弯 整脊手法 应用效果 影像学特点 生物材料
  • 简介:将不同剂量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与脱钙骨基质(DBM)分别复合后,植入小鼠股部内侧肌间隙,三周后取材,通过组织学检查、碱性磷酸酶(ALP)及钙含量的测定比较各组的骨诱导活性.结果显示,三组复合物均有骨组织生成,中、高剂量组可见骨小梁、板层骨和原始骨髓腔,血管和骨髓丰富;低剂量组的成骨量明显少于中、高剂量组,且新骨的成熟度低于其他两组,DBM少部分吸收;单独植入rhBMP-7组有编织骨形成;而DBM组可见成骨细胞的聚集.rhBMP-7/DBM复合组在ALP和Ca含量水平上与同等剂量的两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rhBMP-7三种剂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充分说明DBM作为rhBMP-7的合适载体,具有缓释作用,且二者复合可起到双重骨诱导活性;而且rhBMP-7的骨诱导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RHBMP-7 脱钙骨基质 DBM 骨诱导 剂量依赖性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icProject),完成了大量的基因序列的测定,在基因结构和遗传学以及疾病与基因的关联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基因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已进入后基因时代,研究的重点已从揭示生命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从整体水平上对生物功能的研究。而以生命功能的主要执行者和体现者——蛋白为研究对象的蛋白组学(proteomics)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其中肿瘤蛋白组学是从细胞整体水平上认识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蛋白表达谱的变化。

  • 标签: 肿瘤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芯片 SELDI 人类基因组计划 TOF 20世纪90年代
  • 简介:背景:使用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联合自体骨植入治疗骨缺损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而椎间植骨中rhBMP-2使用量与临床效果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评价rhBMP-2联合自体骨椎间打压植骨在腰椎融合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因腰腿痛接受腰椎融合术的60例≤65岁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自体骨组、rhBMP-2(1mg/椎间)联合自体骨组、rhBMP-2(2mg/椎间)联合自体骨组;常规行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后路椎间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融合节段为1~2个椎间隙;其中单纯自体骨组共26个椎间隙;rhBMP-2(1mg/椎间)联合自体骨组共27个椎间隙;rhBMP-2(2mg/椎间)联合自体骨组共26个椎间隙.临床疗效评价包含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影像学评价腰椎正侧位和动力位片;CT矢状位重建,观察上下终板间连续性骨小梁,横断面观察有无椎管游离骨粒、异位骨化.术后随访2年.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3组疾病组成、融合节段、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深部感染;2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单纯自体骨组和2mgrhBMP-2联合自体骨组各1例).无内固定失败.未见椎管内游离骨粒脱出及异位骨化.术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末次随访融合率比较,仅2mgrhBMP-2组与单纯自体骨组及1mgrhBMP-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椎间融合使用自体骨联合2mgrhBMP-2,可获得良好的融合效果,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一2 腰椎融合术 椎弓根钉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壳聚糖(CS)/硫酸葡聚糖(DS)/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微球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与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CS/DS/rhBMP-2微球.取SD大鼠体外培养传至第3代的BMSCs-C57.实验分为4组(n=4):CS/DS/rhBMP-2微球组加入CS/DS/rhBMP-2微球,rhBMP-2组加入rhBMP-2,CS/DS组加入CS/DS微球,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培养2、4、6d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于成骨诱导培养1、3、5、7、9、11、14d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ALP活性;于成骨诱导培养7、14d应用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钙结节的生长情况.结果培养2、4、6d,各组之间BMSCs-C57的O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诱导培养3d时,CS/DS/rhBMP-2微球组BMSCs-C57的ALP活性低于rhBMP-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培养5d后,CS/DS/rhBMP-2微球组BMSCs-C57的ALP活性明显高于rhBMP-2组、CS/DS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诱导培养7d,CS/DS/rhBMP-2微球组和rhBMP-2组有钙结节形成,而CS/DS组和空白对照组无钙结节形成;培养14d,CS/DS/rhBMP-2微球组和rhBMP-2组钙结节形成明显,而CS/DS组和空白对照组虽然出现了钙结节,但不明显.结论CS/DS/rhBMP-2微球对BMSCs-C57的增殖无明显作用,但具备良好的BMSCs-C57成骨诱导及分化作用.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硫酸葡聚糖 壳聚糖 骨髓 间质干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