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Keloid,KD)是一种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性皮肤病,通常不会自行消退,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K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多种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外基质等。本文对瘢痕疙瘩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瘢痕疙瘩 信号传导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是由感染、创伤、手术诱发或不明诱因导致机体自发形成的过度增生的病理性瘢痕,是机体对真皮损伤的过度组织反应。本文从炎症诱发因素、炎症细胞、炎症介质、炎症效应器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了炎症反应参与瘢痕疙瘩形成及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结果提示炎症反应既是创面正常愈合的必要环节,也是瘢痕疙瘩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瘢痕疙瘩 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 炎症介质 病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瘢痕疙瘩和肥厚性瘢痕诊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肥厚性瘢痕通常不需要治疗,在6~12个月自愈。皮损内皮质激素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切除是另一种选择。

  • 标签: 瘢痕疙瘩 肥厚性瘢痕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部瘢痕疙瘩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我科室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治疗26(26耳)例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26例(26耳)耳部瘢痕疙瘩患者均无复发,切口愈合良好。结论核心切除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简单,有效,无复发,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耳部 瘢痕疙瘩 髓核切除
  • 简介:一天早晨,我被急促的电话铃声从梦中惊醒,“肖老师,俺是王健的爷爷,他偷拿了家中50元钱,你替俺问问他拿钱做什么去了。拜托了。”来到学校我一脸冷酷,把王健叫到办公室,拍着桌子盘问事情的因由,而后我又苦口婆心向他进行一番思想教育。他一定是拿钱去网吧玩游戏去了,因为同学们前天见他出入网吧,但他始终不承认拿家里钱的事实。看着他把头埋得很低,一脸的愧疚,我暗自思量,或许他会改过自新。

  • 标签: 思想教育 办公室 王健 网吧 老师 学校
  • 简介:皮草,是实现女人关于完美高贵的美梦。她,一是奢华高雅的,一是性感时尚的:除了给予内心深处另一个“她”的无比满足之外,亦让奢华的性感能在细节处不经意地流露出优雅本色。因此,她当之无愧成为品位女人在各种场合的精心选择。

  • 标签: 女人 性感 皮草 时尚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是结缔组织过度增生的良性皮肤肿瘤,研究显示调节Warburg效应干扰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KFs)等可使瘢痕组织重新上皮化。本文主要探讨Warburg效应在瘢痕疙瘩中的作用,为其预防和治疗探寻新的选择。

  • 标签: []Warburg效应 瘢痕疙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切除结合术中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术后放疗治疗复发性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将55例复发性瘢痕疙瘩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55处瘢痕疙瘩(手术+曲安奈德注射+放疗),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术中注射曲安奈德,术后每周1次,连续4-8次,术后24h内行放疗,连续5天;对照组20例31处瘢痕疙瘩(手术+放疗),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术后24h内行放疗,连续5天。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45%、77.4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切除+术中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术后早期放疗是治疗复发性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荐使用。

  • 标签: 手术切除 瘢痕疙瘩 放疗 曲安奈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加5-Fu创面湿敷处理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方法、疗效及预后等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手术切除加5-FU创面湿敷处理治疗的42例耳廓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耳廓瘢痕疙瘩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加5-FU创面湿敷处理的方法均一次性治愈,随访一年半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加5-FU创面湿敷处理治疗耳廓瘢痕疙瘩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是一种适合基层开展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耳廓瘢痕疙瘩 手术 5-Fu
  • 简介:瘢痕疙瘩(keloid)是皮肤美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甚满意。研究认为,目前术后联合放射治疗是难治性瘢痕疙瘩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其复发率。但对于术后射线种类、放射时机、总剂量及分割剂量、疗程等尚无统一标准,现就瘢痕疙瘩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张力刺激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及纤维化标志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皮肤科诊断为瘢痕疙瘩并接受手术治疗的3例患者,处理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经原代培养获得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D-Fbs),取3~6代KD-Fbs分别培养于张力刺激模型小室和对照小室中,分别接受张力刺激(张力组)和正常培养(对照组)。CCK8法检测培养1、2、3、4 d时KD-Fbs的增殖活性,划痕实验检测培养1、2 d时KD-Fbs的迁移能力;处理48 h后,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KD-Fbs中纤维化标志物Ⅰ型胶原蛋白、纤连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和蛋白的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CCK8法显示,培养1、2、3、4 d时,张力组KD-Fbs增殖活性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05、7.00、16.65、15.19,均P< 0.05)。划痕实验显示,培养1、2 d时,张力组KD-Fbs迁移率(48.65%±3.96%、1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36%±1.14%、50.35%±4.23%;t值分别为16.53、20.35,均P< 0.01)。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张力组Ⅰ型胶原蛋白、纤连蛋白、α-SMA mRNA表达(3.04±0.20、2.16±0.10、3.76±0.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57、21.01、20.25,均P< 0.01)。Western印迹法显示,3种纤维化标志物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与其mRNA变化一致(均P< 0.05)。结论张力可能通过促进纤维化标志基因的表达,增强KD-Fb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进而参与瘢痕疙瘩的纤维化进程。

  • 标签: 瘢痕疙瘩 纤维化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张力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是组织创伤后的异常修复,尽管一系列的研究显示瘢痕疙瘩的形成与遗传易感性、基因表达、信号传导通路等因素有关,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表明三大代谢中的脂类代谢与瘢痕疙瘩的形成相关,本文就所了解的脂类代谢物在炎症中的作用以及是如何与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相关进行阐述,旨在寻找有效的靶分子干预措施,为预防及治疗瘢痕疙瘩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 标签: 脂类代谢 力传导 瘢痕疙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阳霉素+90锶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对厚度超过3mm的瘢痕,先行疤瘢下注射平阳霉素1-4次不等,待疤瘢软化变平,小于3mm后,再用90锶敷贴释放射线敷贴治疗1-2疗程,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全组病人治愈率达93%,好转率100%,总有效率100%。结论应用平阳霉素+90锶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手段,对新旧疤瘢治愈率高,较单一方法疗效高,观察1-2年未见复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