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斜视度检查在斜视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以三棱镜加遮盖试验(prism-cover test,PCT)的结果为"金标准",但其主要依靠检查者的经验和主观判断。为提升检查结果的可重复性以及检查过程的客观性,同时降低检查的难度和减少检查所耗费的时间,研究者们开发了一些客观测量斜视度的方法,如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红外摄像机、眼球追踪仪等,通过模拟传统的检查方法来进行斜视度的客观测量。(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76-79)

  • 标签: 客观测量 斜视 眼动追踪仪
  • 简介:摘要分析2名年度体检初步诊断为麻痹性斜视的海军飞行员的发病原因、诊疗经过及体检鉴定结论。2例麻痹性斜视飞行员病因:1例病因不明,1例为颅脑外伤。初步诊断:右上斜、内斜1例,右眼内直肌不全麻痹性斜视1例。结论暂时飞行不合格。经会诊治疗观察1年后,最终结论均为飞行不合格。笔者建议斜视斜视治疗后有功能障碍影响飞行者不合格;内斜不超过10棱镜度、外斜不超过5棱镜度、上斜不超过2棱镜度者合格;超过上列棱镜度应个别评定。

  • 标签: 斜视 体格检查 合格鉴定 飞行员
  • 简介:摘要斜视和弱视是常见且密切相关的两种眼病,其对于矫正视力、立体视觉等相关视功能的损害及外观的改变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是全面评估患者身体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目前已有斜弱视领域的专用量表可供不同对象评估选择。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的明显下降主要受双眼视觉功能、斜视外观和社会评价影响,手术和其他方式治疗后会有明显改善;弱视患者自身生存质量相对正常,但易受早期遮盖治疗影响而下降,在治疗效果改善后逐渐回升。(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84-288)

  • 标签: 斜视 弱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儿童斜视和弱视是严重损害儿童视功能的常见病,它直接影响双眼的视觉功能的发育,给儿童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后果。据统计,全国月有 3亿儿童,弱视的患病率为 3%,斜视的患病率为 1%。即 100个儿童中有 3到 5个会出现斜弱视。虽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视力眼球越来越高,但小儿斜弱视的发生率还在逐年上升,平均每年增长 10%左右,严重威胁到我国儿童的视觉状态。因此,分析造成小儿斜弱视的原因,积极进行治疗对我国儿童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 标签: 小儿 斜视 弱视 原因 治疗
  • 简介:目的减轻患儿的恐惧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帮助功能恢复。方法做好斜视术前教育,与患儿多接触,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尿量、意识等。患儿全麻未完全清醒时,可出现躁动等症状,应密切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口内的分泌物。尽量保持患儿的平静及头位的相对固定,避免眼内受力受震,影响伤口愈合。注意术后眼的功能锻炼,在七天拆线后,指导患儿做正确的眼球运动,克服斜视造成的不良习惯。术后第二天应取下眼垫,防止因遮盖时间长而产生遮盖性弱视。结果患儿能较好配合手术。术后无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在斜视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医生高超技术,更需要护理人员全面、精心的护理,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儿童 斜视矫正术 护理措施 医护工作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斜视矫正术的护理要点。方法观察并总结对139例斜视矫正手术患儿的护理经验。结果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及术后全身及局部特殊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规范而得当的护理是保证儿童斜视矫正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 标签: 儿童 斜视矫正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非共同性斜视治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先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以手术治疗为主,度数较小或术后有残余度数者可用三棱镜矫正。外展神经麻痹如发现明确病因,应首先进行病因治疗,针对神经麻痹可以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

  • 标签: 非共同性斜视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共同性斜视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共同性斜视患者围手术期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对共同性斜视患者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患者眼位偏斜得到满意的矫正,复视症状消失,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通过对共同性斜视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克服了心理障碍,安抚了不安情绪,以健康心态接受治疗,并有利于减轻斜视术后眼部不适及胃肠道症状,心理护理和术后眼部护理对患者的治疗、顺利康复同等重要.

  • 标签: 护理 围手术期 共同性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效果及远期正位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3 月手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 180 例,对患者的屈光状态、术后第一天眼位、手术年龄、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斜视度以及远期眼位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180 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患者术后远期正位者 164 例,占 91.01% ,无明显过矫,轻度过矫 2 例占 1.12% ,轻度欠矫 9 例占 5.06% ,明显欠矫 5 例占 2.81% 。其中患者 4-8 岁 54 例,远期眼位正位 48 例占 88.89% ,术前无同视功能 23 例,术后远期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24 例,其中重建立体视 18 例; 8-12 岁 64 例,远期眼位正位 60 例占 93.75% ,术前无同视功能 32 例,术后远期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24 例,其中重建立体视 19 例;> 12 岁 60 例,远期眼位正位 54 例占 90% ,术前无同视功能 33 例,术后远期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12 例,其中重建立体视 11 例。结论:手术前后有无双眼视功能是影响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手术后第一天眼位轻度过矫有利于远期正位率。

  • 标签: 间歇性 外斜视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儿童患有屈光不正,对于弱视、斜视情况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在我院进行屈光不正所致疾病检查的小儿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这20例患者,罹患弱视、斜视的人数,以及发生率。结果屈光不正与弱视、斜视,之间具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出现屈光不正的患儿有较高的几率出现这两种常见眼部视力不良情况。在所有的28只出现屈光不正的患眼中,弱视和斜视的罹患人数分别为7、10例。结论因此针对儿童群体极易发生的屈光不正问题,需要家长加强重视,及时对小儿的该种视力异常,进行筛查与预防性的治疗,降低儿童弱视、斜视的发生率。

  • 标签: 屈光不正 弱视 斜视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知觉性斜视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发病原因。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接诊的知觉性斜视患者114例,观察其临床症状,并给根据个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后,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手术后视功能改善非常有限,无明显变化;斜视度数较手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手术结果的满意度高达91.23%,并发症少。结论知觉性斜视患者术后虽然视功能的恢复是有限的,但是外观改善的满意度高,远期患者眼位正常。

  • 标签: 知觉性斜视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方法对先天性外斜视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斜视客观检查方法,对18例先天性外斜视患者进行了早期的定性与定量诊断,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单纯先天性外斜视者14例,合并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verticaldeviation,DVD)者4例,其中同时合并DVD与上斜肌麻痹者1例。经过早期手术,18例患者中17例获得了眼轴的正位。结论先天性外斜视合并DVD多见。其手术方式,水平斜视者采用双眼外直肌后退,合并DVD者采用上直肌后退。计算机辅助的客观斜视定量检查方法有助于先天性外斜视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手术。

  • 标签: 斜视角 儿童 计算机辅助 图像分析
  • 简介:探讨元东渡,既要看清初福建的政治形势和元的思想倾向,更要看日方在整个过程中的作为以及元的个性特点和高僧身份.可以说,元东渡及留日不归,是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日方的主动与敬信起主导作用,而元的声望和使命感则是基础.元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作为一名高僧,不是完全的消极出世.他不仅做到随缘就势,而且是借势发挥,在既定的历史环境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

  • 标签: 隐元 东渡 偶然性 必然性
  • 简介:墨脱是西藏海拔最低的地区,这里雨量充沛,环境迷人,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在藏语中,墨脱意为“隐藏的莲花”,所以,它又被称为“西藏莲花”。

  • 标签: 莲花 西双版纳 西藏
  • 简介: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是一个浩大而艰巨的工程,这需要全民的广泛参与,尤其是身为执法人员的广大司法、行政等工作人员,更要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尊严。若是行政执法人员碍于情面,或是出于某种利益的驱使,对应该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来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所产生的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那不仅仅将伤害到某位

  • 标签: 盗伐林木罪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行政执法人员 案例分析
  • 简介:<正>1周日晨,窗外的树林游弋着忘归的残雾。鸟正在梦里记忆昨日的航线,花蕾还被蜘蛛的爱情纠缠的时候,妻子不经商量的把褥子里的那一半暖,让给了不怀善意的晨曦。感觉身侧有些凉,一种被冷侵略的感觉,又觉如蚁,痒痒的、软软

  • 标签: 灵隐 在路上 寨门 粉汗 现代儿童 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