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eritubular capillary,PT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renal peritubular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RPECs)与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相关研究结果,从PTC血流量减少、RPECs损伤以及PTC稀疏等方面分析PTC与AKI发病的可能关系。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PTC在AKI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TC的损伤甚至可能是某些AKI的始动因素。研究RPECs损伤及其保护机制可能为预防AKI发生、延缓AKI向慢性肾脏病(CKD)转化提供潜在的、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毛细血管 肾小管 发病机制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 简介:脓毒症是化脓性细菌或致病菌毒素自局部感染部位侵入血液循环,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患者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引发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脓毒症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并伴有急性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和多脏器衰竭。

  • 标签: 严重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诊疗 血液循环 化脓性细菌 感染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损伤(AKI)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剧下降,以血清肌酐升高或尿量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AKI可以由前性、性、后性因素导致。本文对克林霉素致急性损伤1例进行介绍。

  • 标签: 克林霉素 急性肾损伤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SAP患者(合并急性损伤)应用常规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展开研讨。方法:参与研究人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血透机行持续床旁替代疗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2年2月到2018年1月之间,在我院选取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血透机行持续床旁替代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IL-2、TNF-α、Sc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损伤患者采用血透机行持续床旁替代疗法,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 持续床旁肾替代疗法 血透机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方法使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大数据平台,筛选出1 363例患AMI的病例,确定30个变量后,统计分析样本临床特点,将样本划分为75%的训练集建立随机森林模型,以及25%的测试集进行验证,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的筛选及模型的建立。最后根据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受试者特征工作特征曲线(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等来评估模型性能,同时与其他三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的模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AMI合并AKI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与未合并急性损伤的患者存在差异性。模型评估后得出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特异度为0.791,灵敏度为0.866,其中入院首次肌酐、首次尿素、D-二聚体、年龄、机械通气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本研究中,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比较后,随机森林模型较有优势。结论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具有帮助预测AMI并发AKI的潜力。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肾损伤 随机森林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致急性损伤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近两年内我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是否存在急性损伤为依据进行分组,采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病情、治疗方案和用药情况,并对比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缺血性心脏病和利尿剂是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心脏病和利尿剂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致急性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实际治疗过程中应当针对这两项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求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损伤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protein,NGAL)和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后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生后6 h内入住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患儿入院当时、生后24 h、48 h和1周尿损伤标志物NGAL和KIM-1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依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患儿不同时间NGAL和KIM-1预测AK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纳入重度窒息新生儿51例,其中AKI组9例,非AKI组42例,AKI发生率17.6%。AKI组和非AKI组入院时尿NGAL水平分别为(115.6±75.5)ng/ml和(49.8±29.0)ng/ml,生后24 h分别为(90.7±35.6)ng/ml和(55.6±30.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8 h和生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和非AKI组生后24 h尿KIM-1水平分别为(808.3±555.3)pg/ml和(318.4±234.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生后48 h和生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入院时、生后24 h、生后48 h和生后1周尿NGAL预测AK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95%CI 0.573~1.000)、0.792(95%CI 0.580~1.000)、0.732(95%CI 0.517~0.947)和0.551(95%CI 0.371~0.730),尿KIM-1预测AK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5%CI 0.676~1.000)、0.824(95%CI 0.655~0.993)、0.768(95%CI 0.622~0.914)和0.622(95%CI 0.392~0.852)。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入院时、生后24 h和生后48 h尿损伤标志物NGAL和KIM-1可较好地预测新生儿窒息后AKI的发生。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分子1 急性肾损伤 重度窒息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方式对并发急性损伤(AKI)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住ICU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急诊组(首诊入ICU及从相关外科科室急诊转入)和迁延组(因病情演变由普通病房转入);根据是否并发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手术史、心率、实验室检查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器官衰竭及急性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的AKI发生率、28 d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85例脓毒症患者,其中急诊组96例,迁延组89例;发生AKI 119例,未发生AKI 66例。迁延组患者入住ICU 7 d内AKI发生率以及28 d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急诊组〔AKI发生率:77.53%(69/89)比52.08%(50/96),28 d病死率:24.72%(22/89)比10.42%(10/96),均P<0.05〕,ICU住院时间也较急诊组明显延长(d:18.70±7.29比14.56±4.75,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KI组与非AKI组的年龄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器官衰竭、心力衰竭、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PLT)、血乳酸、总胆红素、由普通病房转入IC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因病情演变由普通病房转入ICU是ICU内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5.165,95%可信区间(95%CI)为3.911~6.823,P<0.001〕。结论因病情演变由普通病房转入ICU的脓毒症患者更容易发生AKI,病死率更高,ICU住院时间更长,是ICU内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损伤患者208例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并发症、预后影响因素、治疗前后的体征、生化、炎症因子等相关指标。结果经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患者的生化、体征、炎症因子等相关指标均有好转,且治疗前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即P<0.05。年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期、衰竭器官数、APACHEⅡ评分等均是预后影响的危险因素。一年内,208例患者中死亡45例(21.63%),而接受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为出血凝血障碍11例(5.29%)、肠胃功能障碍19例(9.13%)、低磷血症66例(31.73%)等。结论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损伤可显著改善患者各项指标,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临床上要及时、全面地评估病情,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重症急性肾损伤 临床疗效 预后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于重症肺炎所致的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重症肺炎所致的急性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h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尿酸等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LR2及TLR4水平均明显降低,而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明显改善,对照组改善不明显。结论采取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症肺炎所致的急性损伤可以明显改善炎症,改善肾脏功能,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重症肺炎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急性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应用枸橼酸钠的效果。方法:于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2年01月时间段内收治的重症急性损伤患者选取70例为样本,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有研究组、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前者应用枸橼酸钠治疗,后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疗效均比对照组患者高,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组间数据差异性符合正态分布,P<0.05。结论:重症急性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法治疗的患者应用枸橼酸钠具有显著的效果,建议临床医学推广使用。

  • 标签: 枸橼酸钠 重症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性损伤(AKI)2期与AKI 3期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危重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ICU实施CRRT的56例危重AKI 2~3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012年国际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制订的新的AKI标准,将患者分为AKI 2期组(26例)与AKI 3期组(30例)。比较两组的预后指标(住院时间、CRRT持续时间、28 d肾功能恢复率、28 d全因病死率)及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EⅡ)评分,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KI 3期组患者的CRRT持续时间[(188.6±112.5)h vs. (96.3±44.7)h]、28 d全因病死率[66.7%(20/30) vs.15.4%(4/26)]均明显高于AKI 2期组(P<0.05),28 d肾功能恢复率[36.7%(11/30) vs.92.3%(24/26)]均明显低于AKI 2期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AKI 3期组患者的APACEⅡ评分[(23.4±3.6)分vs.(19.8±2.1)分]明显高于AKI 2期组(P<0.05);AKI 3期组患者的生存中位时间(34 d vs.109 d)明显短于AKI 2期组(P<0.05)。结论AKI 2期启动CRRT能够明显降低28 d全因病死率,延长生存中位时间,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替代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同时伴随急性损伤的患者中,分析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应用成效。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法指导,将研究患者(n=62例)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临床就医后,2组患者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同时伴随急性损伤”,抽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8月,结束于2023年4月;其中,血液透析治疗用于对照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用于实验组,每组31例样本,对比最终疗效。结果:实验组进行分析,总有效率测定后存在差异,具体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同时伴随急性损伤的患者来说,在改善炎症损伤,减轻疾病症状,提高总有效率方面,相比血液透析,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更具优势。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肾损伤患者 连续性静脉 静脉血液滤过
  • 简介:摘要急性损伤(AKI)是心脏术后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AKI的发生可引起其他有害并发症的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并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死亡率增加,因此术后并发AKI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损伤晚期的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腹膜透析和肾移植三种,而临床上最常用的就是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 标签: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心脏术后 急性肾损伤 应用进展
  • 作者: 张毅1姜艳艳2于磊3刘兴态4谢东升5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8-08-18
  • 出处:《医药前沿》 2018年第8期
  • 机构:(1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ICU科湖北宜昌443002)(2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儿科湖北宜昌443002)(3中国核工业集团第二十二公司职工医院内科湖北宜昌443000)(4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北宜昌443002)(5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湖北宜昌4430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脓毒症休克结合急性损伤患者使用替代模式(CRRT)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脓毒症休克结合急性损伤患者64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案;2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上使用替代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3.76%和71.8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脓毒症休克结合急性损伤患者使用替代模式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肾替代模式 脓毒症休克 急性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