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肺纤维化预后的关系。方法于2019年10月,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到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口服20%百草枯水溶剂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7例。患者根据病程分为早期死亡组(2周内死亡,共16例)与非早期死亡组(存活大于2周,共31例)。非早期死亡组根据肺部情况分为肺纤维化组(23例)和肺正常组(8例)。随机选择同期2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在中毒3 d内每天抽血检查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血淀粉酶(aAMY)、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酸碱度(pH)、实际碳酸氢根(HCO3-)、血氧饱和度(SO2)和乳酸(Lac);第1天和第15天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每周检查一次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与非早期死亡组比较,早期死亡组患者N、CRP、ALT、Cr、aAMY、CKMB、Lac较高(P<0.05),pH和HCO3-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早期死亡组、非早期死亡组患者第1天CD3、CD4、CD4/CD8均降低(P<0.05),第15天肺纤维化组患者CD3、CD4、CD4/CD8均降低(P<0.05)。与肺正常组比较,第15天肺纤维化组患者CD3、CD4、CD4/CD8均降低(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持续低下与肺纤维化的进展有相关性,是影响肺纤维化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百草枯 T淋巴细胞亚群 肺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鳖甲煎丸对乙肝肝硬化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2月-2021年10月接受治疗的11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单纯恩替卡韦治疗的对照组和恩替卡韦与鳖甲煎丸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57例。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肝纤维化水平及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治疗24后,观察组LN、HA、PCⅢ及Ⅳ-C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恩替卡韦 鳖甲煎丸 乙肝肝硬化 T淋巴细胞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供者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HI19α-4-1BB-ζ CAR-T)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期间9例allo-HSCT后复发B-ALL患者应用供者抗CD19 CAR-T细胞治疗,FCA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阿糖胞苷)预处理后回输供者CD3+T淋巴细胞,其中CAR-T细胞中位数1.79(0.86~3.53)×106/kg,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输注CAR-T细胞后28~42 d,9例患者均获得MRD阴性的完全缓解。②所有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其中3级2例、2级4例、1级3例;4例患者出现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的神经毒性(ICANS),2级1例、1级3例;1例患者发生急性Ⅳ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上述不良反应经治疗均控制。③4例患者再次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CAR-T细胞治疗后8.6(4.6~19.3)个月,2例化疗后病情进展死亡,1例接受二次移植14个月后复发死亡,1例接受CD22 CAR-T细胞治疗后完全缓解,现6例患者无病存活,植入分析为完全供者嵌合体,中位无白血病生存(LFS)期18.1个月,预期1年、2年LFS率分别为63.5%、50.8%。④中位随访25.1(6.9~36.7)个月,预期2年、2.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7.5%、52.5%。结论供者抗CD19 CAR-T细胞治疗allo-HSCT后复发的B-ALL的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半数患者可无病生存2年以上,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1900025419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19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供者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HI19α-4-1BB-ζ CAR-T)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期间9例allo-HSCT后复发B-ALL患者应用供者抗CD19 CAR-T细胞治疗,FCA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阿糖胞苷)预处理后回输供者CD3+T淋巴细胞,其中CAR-T细胞中位数1.79(0.86~3.53)×106/kg,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输注CAR-T细胞后28~42 d,9例患者均获得MRD阴性的完全缓解。②所有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其中3级2例、2级4例、1级3例;4例患者出现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的神经毒性(ICANS),2级1例、1级3例;1例患者发生急性Ⅳ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上述不良反应经治疗均控制。③4例患者再次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CAR-T细胞治疗后8.6(4.6~19.3)个月,2例化疗后病情进展死亡,1例接受二次移植14个月后复发死亡,1例接受CD22 CAR-T细胞治疗后完全缓解,现6例患者无病存活,植入分析为完全供者嵌合体,中位无白血病生存(LFS)期18.1个月,预期1年、2年LFS率分别为63.5%、50.8%。④中位随访25.1(6.9~36.7)个月,预期2年、2.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7.5%、52.5%。结论供者抗CD19 CAR-T细胞治疗allo-HSCT后复发的B-ALL的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半数患者可无病生存2年以上,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1900025419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19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诊治的8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开展本次试验研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另加布地奈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和CD8+细胞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IgA指标、lgM指标和IgG指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 结论 给予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布地奈德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布地奈德 小儿支气管哮喘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儿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肿瘤性疾病,近年来关于CL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经取得多项重大进展。2020年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就该疾病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详细报道,使人们对CLL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对临床治疗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B细胞 基础研究
  • 简介:摘要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是新近发现的一类缺乏特异性抗原受体的特殊淋巴细胞,兼具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部分特点和功能,其家族成员包括自然杀伤细胞、ILCs-1、ILCs-2、ILCs-3、淋巴组织诱导细胞(lymphoid tissue-inducer cells,LTi)和调节亚群ILCregs。ILCs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并参与组织重塑和修复,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目前ILCs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还较少,有待人们更多地关注和研究。本文将概述ILCs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及功能,并将就其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着重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细胞 肾疾病 免疫系统 炎症
  • 简介:摘要调节T细胞(Treg细胞)对机体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然而,肿瘤浸润Treg细胞(TITR)在肿瘤微环境(TME)中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削弱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促进肿瘤逃避免疫监视。近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阻断剂、Treg细胞选择性靶点敲除和新药的问世,基于Treg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抗肿瘤效果。文章介绍TITR生物学特性,并探讨Treg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前景与应用。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T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强制泛素化乙型肝炎核心抗原(ubiquitin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Ub-HBcAg)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自噬的影响,以及调节细胞自噬对DC抗原提呈功能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反应的作用。方法构建Ub-HBcAg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LV,即为LV-Ub-HBcAg组)、无泛素化的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 HBcAg)重组慢病毒载体(LV-HBcAg组)和空载质粒慢病毒载体(LV组),并分别转染至DC2.4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NC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beta,LC3B)、自噬相关蛋白5(autophagy related 5,ATG5)和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CD8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Ⅱ的表达。CCK-8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非放射性的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NC组自噬相关蛋白LC3B-Ⅱ/LC3B-Ⅰ、Beclin-1和ATG5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45±0.076、0.522±0.026、0.761±0.038,分别低于LV-Ub-HBcAg组的0.926±0.021、0.919±0.016、1.451±0.028,而NC组P62相对表达量为1.875±0.016,高于LV-Ub-HBcAg组的0.647±0.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02、9.842、17.490、10.590,均P<0.01)。LV-Ub-HBcAg组DC的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75.51%)、CD80(83.35%)和MHC-Ⅱ(66.66%)的表达也较高,NC组分别为8.03%、7.49%、0.04%。LV-Ub-HBcAg组特异性CTL杀伤率为(65.310±2.091)%,高于NC组的(14.400±0.497)%和LV-HBcAg组的(54.870±1.4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90、4.111,均P<0.05)。结论Ub-HBcAg可促进DC自噬,并上调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有利于DC成熟活化,并在泛素化作用下能更有效地激活T淋巴细胞功能,产生强烈的特异性CTL反应。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自噬 泛素化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胸腺五肽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对患者疗效和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84例肺结核在本院治疗患者,(时间起2018年12月,止2021年08月),行对比性治疗研究分析,数组电脑排列分组,对照组(常规化疗,n=42),实验组(胸腺五肽联合左氧氟沙星,n=42),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治疗有效率、肺部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4+、CD3+、CD4/CD8)。结果:(1)临床数据:实验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肺部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显著改善,(P<0.05);(2)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比:实验组CD4+、CD3+、CD4/CD8,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疾病,疗效显著,以及改善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胸腺五肽 左氧氟沙星 肺结核 疗效 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T淋巴细胞亚群在正常的机体当中是相互作用的,从而能够更好地维持人体的免疫功能的实现。对于人体中的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了改变时,那么机体就会出现免疫功能紊乱。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都充分说明,

  • 标签:
  • 简介:摘要SSc是一种以皮肤和器官纤维化、血管病变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IL-35是IL-12家族的新成员,促进调节T细胞(Treg)的增殖并增强Treg细胞的抑制功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Th)17的分化及IL-17的分泌,还诱导产生调节性B细胞(Breg),促进其向分泌IL-35、IL-10的Breg细胞转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目前SS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IL-35在SSc发病中的作用仍存有争议。本文就IL-35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SSc中的调节机制作一综述,从而为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硬皮病,系统性 白细胞介素35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B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亲缘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IDT)和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T)治疗完全缓解期(CR)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接受HIDT(81例)和MSDT(17例)的CR期T-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HIDT组、MSDT组移植后100 d Ⅱ~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51.9%(95%CI 42.0%~64.0%)、29.4%(95%CI 14.1%~61.4%)(P=0.072),Ⅲ/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9.8%(95%CI 5.1%~19.1%)、11.8%(95%CI 3.2%~43.3%)(P=1.000),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发生率分别为53.1%(95%CI 43.3%~65.2%)、29.4%(95%CI 14.1%~61.4%)(P=0.115),EB病毒(EBV)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5.8%(95%CI 26.8%~47.9%)、11.8%(95%CI 3.2%~43.3%)(P=0.048)。HIDT、MSDT两组移植后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0.5%(95%CI 5.4%~49.0%)、68.8%(95%CI 11.8%~40.0%)(P=0.315),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58.0%(95%CI 5.5%~46.5%)、68.8%(95%CI 11.8%~40.0%)(P=0.258),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6.1%(95%CI 9.8%~26.4%)、11.8%(95%CI 3.2%~43.3%)(P=0.643),非复发死亡率(NRM)分别为25.9%(95%CI 17.9%~37.5%)、19.4%(95%CI 6.9%~54.4%)(P=0.386)。结论对于CR期T-ALL患者,当缺乏合适供者时,HIDT可作为替代选择。

  • 标签: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同胞相合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亲缘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IDT)和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T)治疗完全缓解期(CR)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间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接受HIDT(81例)和MSDT(17例)的CR期T-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HIDT组、MSDT组移植后100 d Ⅱ~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51.9%(95%CI 42.0%~64.0%)、29.4%(95%CI 14.1%~61.4%)(P=0.072),Ⅲ/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9.8%(95%CI 5.1%~19.1%)、11.8%(95%CI 3.2%~43.3%)(P=1.000),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发生率分别为53.1%(95%CI 43.3%~65.2%)、29.4%(95%CI 14.1%~61.4%)(P=0.115),EB病毒(EBV)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5.8%(95%CI 26.8%~47.9%)、11.8%(95%CI 3.2%~43.3%)(P=0.048)。HIDT、MSDT两组移植后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0.5%(95%CI 5.4%~49.0%)、68.8%(95%CI 11.8%~40.0%)(P=0.315),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58.0%(95%CI 5.5%~46.5%)、68.8%(95%CI 11.8%~40.0%)(P=0.258),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6.1%(95%CI 9.8%~26.4%)、11.8%(95%CI 3.2%~43.3%)(P=0.643),非复发死亡率(NRM)分别为25.9%(95%CI 17.9%~37.5%)、19.4%(95%CI 6.9%~54.4%)(P=0.386)。结论对于CR期T-ALL患者,当缺乏合适供者时,HIDT可作为替代选择。

  • 标签: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同胞相合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病程时期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9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男52例,女46例;年龄(5.76±1.22)岁,年龄范围为3~9岁。根据患儿病情的发展程度可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每组49例。选取同期98名健康体检小儿作为健康组。比较三组小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急性期组CD3+、CD4+细胞水平[(64.87±7.15)%、(37.13±5.29)%]低于恢复期组[(70.33±7.21)%、(39.15±4.28)%]和健康组[(72.69±5.96)%、(43.23±5.32)%],CD16+56细胞水平[(22.17±4.21)%]高于恢复期组[(18.59±4.28)%]和健康组[(16.25±4.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水平[(9.31±0.44)g/L]高于急性期组[(8.23±0.57)g/L]和健康组[(8.58±0.5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水平[(2.63±0.22)g/L]高于急性期组[(1.64±0.33)g/L]和恢复期组[(1.59±0.3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免疫球蛋白M水平[(2.08±0.47)g/L]高于恢复期组[(1.39±0.15)g/L]和健康组[(1.61±0.3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Ⅰ型T辅助细胞/Ⅱ型T辅助细胞、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水平[(3.33±0.38)ng/L、(26.18±2.65)ng/L、(35.22±5.83)ng/L]均高于恢复期组[(1.62±0.23)ng/L、(12.59±2.17)ng/L、(17.74±4.26)ng/L]与健康组[(1.32±0.54)ng/L、(10.56±2.41)ng/L、(15.32±4.3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在感染支原体肺炎后,其自身的免疫功能会出现紊乱,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机体状态也会发生改变,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免疫监测,对于诊断或者治疗疾病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是一种起源于滤泡辅助T细胞(TFH)的侵袭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仅次于PTCL-非特指型(PTCL-NOS)发病率最高的PTCL。AITL临床病理诊断困难,易误诊漏诊,预后差。现对AITL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合理依据。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T细胞,外周 化疗
  • 简介: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异质性的成熟B细胞克隆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免疫疗法,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双/三特异性抗体、免疫检查点疗法等,为CLL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新旧疗法的多种联合应用也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文章就现有CLL的免疫疗法及联合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B细胞 免疫疗法 受体,抗原,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移植术后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PLS)进行分析研究,减少以往多中心混杂因素造成的结果偏倚,弥补PLS缺少统计性分析的空白,给肝移植术后PLS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至2019年供、受者ABO血型次要不合或双向不合的肝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PLS诊断标准:排除术后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外科失血因素后血红蛋白(HGB)持续下降,实验室检查具备溶血指征,红细胞直抗阳性,放散液检出针对受者自身抗原的抗体。共进行肝移植666例,其中供、受者ABO血型次要不合或双向不合的52例,10例(19.23%)发生PLS,42例未发生PLS(80.77%)。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肝移植后PLS发生组与未发生组之间的变量。结果受者性别、年龄、血型、供、受者血型错配方式、免疫抑制剂类型、术后转归均与PLS发生无相关性。受者术后输血与PLS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供者血型B型发生PLS风险高于A型、O型(P<0.05)。结论PLS是造成肝移植术后贫血的因素之一,B型供者淋巴细胞产生抗A抗体是PLS的高风险因素。

  • 标签: 肝移植 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 溶血 免疫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