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伴有较多其它系统的症状,心电图常不典型,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8例,占21.5%。38例患者,治愈30例,死亡8例,治愈率78.9,死亡率21.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常无典型胸痛,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常见,以其它系统症状较突出,并发病多,误诊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及早诊断采取预见性治疗意义重大。

  • 标签: 老年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心电图 误诊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老年肺结核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农民16例,情绪波动、劳累、药物是诱发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心肌梗死多表现胸骨后及心前区不适,治疗中常因难以控制的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结论老年肺结核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农民中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预后较差。

  • 标签: 老年肺结核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舒适护理的作用。方法将11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能减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满意度,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康复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老年AM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AMI患者起病时多无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意识障碍等症状。老年AMI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老年AMI病死率较高。结论对老年人AMI要早诊断,早治疗,以有效提高老年人AMI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心率震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机选择符合条件的老年AMI者60例,选择同期元器质性心脏病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窦性心律震荡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间的差别。结果老年AMI组较对照组TO明显升高(P<0.01),TS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人发生AMI时窦性心率震荡明显减弱。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窦性心律震荡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病急症和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与人口老龄化关系密切并随增龄而增加.国外文献报道,超过60%的AMI发生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约三分之一发生在75岁及以上老年人,而所有因心梗死亡的患者中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了约60%[1].

  • 标签: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患者 早期诊断 人口老龄化 心血管病 国外文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急诊护理路径,同时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急救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的时间、住院时间、患者的复发率、病死率及生命体征的改善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以上各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谨、高效、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能提高抢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及病死率;减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其精神及经济负担,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提高了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老年 急性期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结果52例临床表现各异,46例好转出院,6例死亡,误诊、漏诊6例。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以下特点①症状不典型及无痛型较多,患急性心肌梗死时常伴有多种冷疾病,病情相互影响,如警惕性不高极易误诊、漏诊;②并发病多;③死亡率高。早期确诊本病的关键在于提高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心内科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和对照组(溶栓治疗)各 2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各项体征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90.2%> 78.0%)相对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LVEDD、 LVESD以及 LVEF等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 P> 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得以明显的改善( P< 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 LVEDD[( 50.92±7.23) mm<( 56.95±6.74) mm]、 LVESD[( 30.72±5.32) mm<( 36.5±5.41) mm]明显低于对照组,而 LVEF[( 53.43±7.34) %>( 43.42±6.38)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当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对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显著的效果,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与经验。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作为现察组并进行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得到治愈,占56.6%;好转11例,占36.6%;死亡2例,占6.6%。结论及时、正确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 心肌梗死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