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雾化吸入疗法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文章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 76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8例患儿分为实验组,进行有效的雾化吸入治疗, 3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数据。结果:经过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在 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过对两组患儿的喘息消失时间、胸闷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对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标签: 雾化吸入疗法 儿科 呼吸系统疾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16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静脉肾盂造影)52例、观察组(16排螺旋CT扫描)58例,观察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①观察组58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后,确诊结果:输尿管结合2例、腰大肌陈旧性血肿2例、单纯肾盂积水5例、输尿管狭窄7例、神经元性膀胱5例、输尿管占位5例、肾结石12例、输尿管结石20例。对照组52例患者经肾盂造影检查,确诊结果:16例无显影、16例单侧显影、20例显影延迟;②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6.55%(56/58)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84.62%(44/52),二者差异显著(χ2=4.7268,P

  • 标签: 16排螺旋CT 泌尿系统 梗阻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细胞焦亡是一种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4/5/11)的程序性死亡方式,主要特征是炎症小体激活,细胞膜破裂,形成孔洞,细胞内容物释放。细胞焦亡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广泛参与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纤维化、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发育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等。本文综述细胞焦亡的发生机制以及在不同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细胞死亡 呼吸系统疾病 细胞焦亡 炎性小体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发生,并迅速向全国蔓延。疫情发生后,各省市纷纷启动一级响应,肿瘤患者的正常诊治受到较大影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预后差。疫情期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面临着巨大考验。在充分认识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特点的基础上,疫情期间适时地转变治疗策略,采用更加合理的治疗方式,以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造成的不良影响。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非计划性拔管提供护理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7月北京某三甲医院接受PICC置管的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统计1 011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 011例患者,其中71例术后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7.02%。单因素分析显示,正常拔管与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在年龄、肿瘤病理类型、导管类型、Whipple术、导管脱出、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术后持续发热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肿瘤病理类型、Whipple术及术后持续发热是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视PICC的规范化管理,做好日常维护;对术后出现持续性高热患者需慎重处理,查找原因,避免盲目拔管。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围手术期 PICC 非计划性拔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肿瘤患者的诊治面临很大的挑战。肿瘤专科医师虽然未亲临抗击疫情的一线,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不仅需要兼顾患者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还要最大程度降低因疫情对肿瘤诊治产生的影响。文章结合肿瘤诊疗指南和笔者的临床经验,对疫情期间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策略进行探讨,以供读者参考。

  • 标签: 消化系统 肿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疗
  • 简介:摘要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分子,在调节机体稳态和细胞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研究表明,生成H2S主要有三种酶:硫胱醚β合酶(cystathionine β-synthase,CBS)、硫胱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 γ-lyase,CSE)、3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3MST),这些酶调节体内H2S的生成。机体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中CBS、3MST、CSE水平,这些酶的高低可引起神经的改变。这篇综述主要讨论了H2S及其激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另外也可能对神经系统疾病有良性影响,比如: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 HD)、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 标签: 硫化氢 3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 硫胱醚β合酶 硫胱醚γ裂解酶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研究中医耳穴压豆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 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4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期间我院进行治疗的 100 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手段,研究组实施中医耳穴压豆并加强心理干预手段,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与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 93.98% )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 79.94%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95.87% )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 74.69% ),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在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中医耳穴压豆治疗手段并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值得运用并推广 。

  • 标签: 中医 耳穴压豆 呼吸系统疾病 治疗效果 观察研究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 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 方法:对不同老年呼吸系统的患者应用传统的西医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实现合理的对比。 结果:对这两种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西医在临床当中的治疗效果比较高,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所选取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也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是有效的,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轻各项临床病症及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 研究 价值
  • 简介:摘要YKL-40是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几丁质酶样蛋白,近年的许多研究表明YKL-40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对YKL-40与呼吸系统疾病近期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YKL-40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呼吸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价值。方法:将我院 2017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收治 98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组各 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肺部阴影恢复时间与喘息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 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7.96%)比对照组高 (77.55%), P< 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 P> 0.05;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优于治疗前, P< 0.05;治疗后研究组 FEV1与 FVC及 PEF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显著,可加速恢复进程,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老年患者 呼吸系统疾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均比治疗前得到有效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89%)。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中西医 结合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超声雾化吸入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手段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共计抽取本院 2017年 4月 -2019年 12月期间就诊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266例,通过掷骰子的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每组患者 133例。医护人员在治疗甲组患者时采取常规手段,在治疗乙组患者时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病情采取适当的护理手段,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时间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相对与甲组患者而言,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低,由此可见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对与甲组患者而言,乙组患者治疗时间较短,由此可见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并进行适当的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 标签: 呼吸系统疾病 常规治疗 超声雾化吸入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广泛参与机体各种炎症反应过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和部分Toll样受体家族是其主要作用受体。已有大量研究证实HMGB1通过RAGE受体途径,可诱导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肿瘤发生多种生理病理学效应,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在肺组织中HMGB1有广泛表达,而HMGB1/RAGE信号已被证实参与诸多慢性气道疾病的发病过程。尤其是在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HMGB1/RAGE信号被证实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本文初步阐述HMGB1/RAGE在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HMGB1/RAGE信号 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慢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IBD的肠外并发症几乎涉及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其中最常见的泌尿系统并发症为肾结石、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和淀粉样变性。本文旨在阐述IBD相关泌尿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泌尿系统 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 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自于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5 月入院就诊消化系统溃疡患者 58 例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单双号分组 方法,将患者分为参照 组和实验 组,每组各 29 例患者。参照 组患者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 消化系统溃疡,实验 组患者使用 兰索拉唑治疗 消化系统溃疡,将 两组患者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状况 进行对比。结果:实验 组患者在使用 兰索拉唑治疗 消化系统溃疡后 ,患者症状反应、病情缓解速度、失眠抑郁、药物过敏反应 等四 项数据测试评分均高于参照 组患者测试评分,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针对消化系统溃疡使用 兰索拉唑进行治疗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有着 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治疗意义 。

  • 标签: 兰索拉唑 消化系统溃疡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消化系统溃疡患者接受兰索拉唑治疗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就诊时间介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共计消化系统溃疡患者73例,随机分A组(选用兰索拉唑)和B组(选用奥美拉唑)。对比内容是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经上述指标对比后差异极为显著,示为P<0.05。结论:为消化系统溃疡患者行兰索拉唑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疗效确切。

  • 标签: 消化系统溃疡 兰索拉唑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确诊的1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婴幼儿组(3岁)60例,总结所有入选患儿的基线资料,并深入分析临床特征。结果:分析发现,婴幼儿组的消化系损害检出例数显著高于儿童组,婴幼儿的临床典型症状与儿童组对比具有差异,儿童组临床检查出的异常情况(包括胆红素、尿淀粉酶、转氨酶及血淀粉酶等)的检出率与婴幼儿组相差不大,对比P>0.05。结论:要重视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情况,根据不同年龄小儿的临床特点实施干预,提高患儿的预后质量,确保患儿的身体健康。

  • 标签: 不同年龄 小儿 肺炎支原体感染 消化系统损害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 随着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 现阶段,我国中医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展现出无穷无尽的局面,并且逐步进行深入研究。随着呼吸系统疾病著作的连续出版,使我国中医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体系不断完善,对中医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应治疗办法进行深入总结,而中医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需要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运用,展开正规的临床研究,为中医药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条件。该文阐释了中医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现状,并且基于此,对中医呼吸系统疾病未来临床研究思路进行分析,期望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医 呼吸系统疾病 研究现状 临床 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