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联素(AD)调控滑膜细胞产生炎性因子进而诱发骨关节炎(OA)。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刺激细胞的最适加药浓度;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标志基因如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E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的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AD的刺激对ERK1/2、p38的磷酸化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AD作用后滑膜细胞炎性因子的产量。多个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D(1 μg/ml)可显著对滑膜细胞产生增殖抑制作用(F=136.900、11.930,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D可上调MEK及ERK基因表达(1.026±0.072、2.926±0.158,t=21.910,P<0.05;0.960±0.194、5.433±0.532,t=15.810,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D可刺激滑膜细胞增加ERK1/2、p38的磷酸化(0.488±0.083、1.152±0.050,t=11.860,P<0.05;0.407±0.014、1.312±0.063,t=24.370,P<0.05);ELISA法结果显示,AD可显著促进由趋化蛋白引起的下游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β、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MMP-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15.077±0.884)、(69.947±2.950) pg/ml、(9.225±0.323)、(134.925±15.02) ng/ml、(93.055±6.073) 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9、4.838、5.312、4.366、3.292,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5、6.251、4.331、1.221、3.456,P<0.05)。结论AD可通过影响MAPK/ERK信号通路来增强滑膜细胞炎性因子的产生。

  • 标签: 脂联素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大鼠滑膜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中微小RNA-338-3p(miR-338-3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光感受器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1-20)特异性Th17细胞的调控。方法分离野生型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冲洗骨髓腔得到骨髓细胞,利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定向诱导分化为BMDCs。诱导培养第5天,将未成熟的BMDCs分为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和拟似物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miR-338-3p拟似物和拟似物阴性对照。转染后24 h,加入100 ng/ml脂多糖刺激BMDCs成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DCs中miR-338-3p及IL-6、IL-23、IL-1β mRNA表达。采用IRBP1-20、弗氏不完全佐剂(IFA)及结核分枝杆菌H37Ra主动免疫小鼠诱导EAU模型,免疫后第13天,分离EAU小鼠脾脏及淋巴结T细胞,分别将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和拟似物阴性对照组BMDCs与T细胞在含有IRBP1-20的培养基中共培养,Th17细胞条件诱导,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IL-17质量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共培养细胞中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IL-17 mRNA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细胞中IL-17+细胞比率。此外,为进一步验证BMDCs中miR-338-3p对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分别将miR-338-3p抑制剂或抑制剂阴性对照转染的BMDCs与EAU小鼠脾脏及淋巴结T细胞共培养,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IL-17质量浓度。结果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BMDCs中miR-338-3p相对表达量较拟似物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1,P=0.002)。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共培养细胞中RORγt、IL-17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4±0.16和1.33±0.16,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1.00±0.01和1.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32,P=0.022;t=3.681,P=0.021);ELISA检测结果显示,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共培养上清液中IL-17质量浓度为(5 941.00±452.40)pg/ml,明显高于拟似物阴性对照组的(4 299.00±348.3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9,P=0.008),miR-338-3p抑制剂转染组共培养上清液中IL-17质量浓度为(3 092.00±200.90)pg/ml,明显低于抑制剂阴性对照组的(4 063.00±131.5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5,P=0.00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共培养细胞中IL-17+细胞比例为(8.03±1.35)%,明显高于拟似物阴性对照组的(4.5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8,P=0.017)。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BMDCs中IL-6、IL-23和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3±0.21、2.21±0.56和2.32±0.43,明显高于拟似物阴性对照组的1.00±0.06、1.00±0.07和1.01±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90,P=0.001;t=3.747,P=0.020;t=5.280,P=0.006)。结论miR-338-3p过表达可以增强BMDCs中Th17细胞极化相关因子IL-6、IL-23和IL-1β的表达,促进IRBP1-20特异性Th17细胞活化

  • 标签: 辅助性T细胞17,免疫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微小RNA 338-3p 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 deacetylase 6,HDAC6)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及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和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细胞被分为4组:(1)对照组;(2)HDAC6抑制剂Tubastatin A(TA)组:10 μmol/L TA干预36 h;(3)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组:10 ng/ml TGF-β1刺激36 h;(4)TGF-β1+TA组:10 ng/ml TGF-β1+10 μmol/L TA刺激36 h。Western印迹法检测HK-2和NRK-49F细胞中纤连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E钙黏蛋白、HDAC6、乙酰化组蛋白H3、组蛋白H3、乙酰化α微管蛋白、α微管蛋白、TGF-β受体(TGF-βR)1、p-Smad3、Smad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p-EGFR等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比较4组细胞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1)与TGF-β1组比较,TGF-β1+TA组HK-2细胞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细胞外基质蛋白I型胶原和纤连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HDAC6表达水平下调,乙酰化组蛋白H3和乙酰化α微管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均P<0.05)。(2)与TGF-β1组比较,TGF-β1+TA组HK-2细胞TGF-βR1、p-Smad3、CTGF及p-EGFR的表达水平下调(均P<0.05),Smad3和EGFR总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TGF-β1组比较,TGF-β1+TA组NRK-49F细胞纤连蛋白、α-SMA、I型胶原、TGF-βR1和p-Smad3的表达水平下调(均P<0.05)。结论HDAC6抑制剂TA可能通过阻断TGF-β1/Smad3、CTGF和EGFR多条信号通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及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

  • 标签: 细胞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肠道损伤模型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表达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凋亡。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腺癌细胞株(Caco-2),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用完全培养基正常培养)及脂多糖(LPS)1、2、4 mg/L组(用含1、2、4 mg/L LPS的完全培养基培养)。分别于6、12、24 h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8)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收集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NLRP3、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SIRT1、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以及凋亡相关点样蛋白(ASC)的蛋白表达。结果ELISA结果显示,在同一干预时间点,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IL-1β及IL-18水平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呈一定时间依赖性,其中24 h时LPS 4 mg/L组升高最为显著〔IL-6(ng/L):3.55±0.06比0.67±0.09,TNF-α(ng/L):15.37±0.19比5.04±0.14,IL-1β(ng/L):2.26±0.10比0.56±0.09,IL-18(ng/L):433.92±22.55比93.55±21.13,均P<0.05〕。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有增加趋势,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以24 h时LPS 4 mg/L组细胞凋亡率升高最为显著〔(14.83±3.73)%比(5.87±1.17)%,P<0.05〕。RT-qPCR结果显示,随LPS剂量增加和干预时间延长,细胞NLRP3 mRNA表达逐渐升高,而SIRT1 mRNA表达则呈下降趋势,24 h时LPS 4 mg/L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LRP3 mRNA(2-ΔΔCt):8.20±2.82比1.00±0.36,SIRT1 mRNA(2-ΔΔCt):0.58±0.01比1.03±0.06,均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各组NLRP3、caspase-1、ASC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SIRT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在各干预时间点,随LPS剂量增加,NLRP3、caspase-1、ASC的蛋白表达逐渐升高,而SIRT1蛋白表达逐渐降低,24 h时LPS 4 mg/L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LRP3蛋白(NLRP3/β-actin):1.48±0.03比0.90±0.12,caspase-1蛋白(caspase-1/β-actin):1.18±0.11比0.72±0.09,ASC蛋白(ASC/β-actin):1.09±0.01比0.82±0.03,SIRT1蛋白(SIRT1/β-actin):0.48±0.03比0.76±0.05,均P<0.05〕。结论在体外脓毒症肠道炎症模型中,随LPS剂量增加及干预时间延长,肠道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呈增加趋势,可能与NLRP3炎症小体及下游分子ASC与caspase-1表达上调、SIRT1表达下调相关。

  • 标签: 脓毒症 肠道 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 炎症反应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 TBEV)感染小鼠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存在的致病机制。方法小鼠颅内接种TBEV,8 d后处死取脑组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变以验证造模成功;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脑组织内神经元细胞核(neuronal nuclei, 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和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educ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 RANTES)的表达,统计阳性细胞数量或分析灰度值计算评分;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观察NeuN、GFAP的阳性细胞分布和RANTES、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TBEV感染后小鼠脑组织NeuN阳性细胞数减少,GFAP阳性细胞数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多于神经元,且RANTES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结论TBEV感染会引起脑组织的神经毒性反应,导致神经细胞死亡,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产生大量趋化因子RANTES。

  • 标签: 蜱传脑炎病毒 神经炎症反应 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因子
  • 作者: 李静静 马舒玉 张慧敏 王志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徐州 221004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无锡 2140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无锡 214023,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徐州 221004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巴胺受体3(dopamine receptor three, D3R)拮抗剂U99194A对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 SD)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42只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4只):对照组(Ctrl组)、睡眠剥夺组(SD组)及睡眠剥夺+U99194A组(U组)。SD组、U组小鼠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进行3 d的SD,U组行SD同时每日腹腔注射20 mg/kg U99194A连续3 d,Ctrl组与SD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水迷宫检测小鼠认知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IL-6、TNF-α及IL-1β含量。结果3组小鼠SD前连续5 d定位航行训练逃避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组及U组小鼠目标象限(第三象限)空间探索轨迹比Ctrl组局限;U组目标象限探索轨迹比SD组增加。与Ctrl组比较,SD组与U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隐藏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小鼠海马组织类胰蛋白酶平均光密度(D)值增加;海马组织IL-1β、IL-6及TNF-α含量增加(P<0.05)。与SD组比较,U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隐藏平台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小鼠海马组织类胰蛋白酶平均D值降低;海马组织IL-1β、IL-6及TNF-α含量下降(P<0.05)。结论U99194A改善SD小鼠认知功能可能与抑制肥大细胞活化从而抑制神经炎症有关。

  • 标签: 睡眠剥夺 认知功能 U99194A 肥大细胞 神经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草素对大肠癌(CRC)细胞LoVo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紫草素浓度梯度(0、2、4、6 μmol/L)处理CRC细胞LoVo 24 h,以4 μmol/L紫草素处理不同时间梯度(0、12、24、48 h)的CRC细胞LoVo。流式细胞技术结合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aspase-9蛋白的表达及切割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0 μmol/L处理CRC细胞LoVo 24 h比较,2、4、6 μmol/L的细胞凋亡率[(6.94±1.02)﹪比(10.61±1.12)﹪、(15.55± 1.35)﹪、(36.51±1.46)﹪]均升高;与4 μmol/L紫草素处理0 h的CRC细胞LoVo比较,12、24、48 h的细胞凋亡率[(1.33±0.59)﹪比(19.23±1.24)﹪、(22.24±1.41)﹪、(28.41±1.52)﹪]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当紫草素剂量≥2 μmol/L,处理时间≥12 h时,caspase-9蛋白表达上调并被诱导活化,而caspase-9抑制剂(Z-LEHD-FMK)预处理后,LoVo细胞凋亡率下降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紫草素可以通过caspase-9蛋白的表达及其切割活性诱导CRC细胞凋亡。

  • 标签: 大肠癌 细胞凋亡 caspase-9 紫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 MEL)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SD幼鼠大脑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远期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新生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ON)组、LPS组、LPS+MEL组。LPS组:腹腔注射P1d幼鼠LPS(1 mg/kg)制作脓毒症模型,CON组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LPS+MEL组于建模0.5 h后注射MEL溶液10 mg/kg。在各组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分为3 d、7 d、28 d三个亚组。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3 d、7 d后胼胝体内GFAP、TNF-α的表达变化;采用旷场实验检测28 d动物焦虑样行为。细胞实验以LPS(1 μg/mL)诱导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MEL组和LPS+MEL+褪黑素受体抑制剂(Luzindole,LUZ)组, 采用免疫荧光观察各组GFAP、TNF-α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GFAP、TNF-α、p-NF-κBp65、NF-κBp65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LPS组、LPS+MEL组神经营养因子GDNF、BDNF mRNA的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双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ON组相比,LPS组中央区活动时间、中央路程/总路程比例下降,MEL干预可明显改善LPS组大鼠焦虑样行为;与LPS组相比,MEL组可降低LPS注射后3 d、7 d胼胝体内GFAP、TNF-α的表达(P<0.05)。与LPS刺激组相比,MEL可降低星形胶质细胞GFAP、TNF-α、p-NF-κBp65的表达上调(P<0.05),该效应可被LUZ所阻断(P<0.05)。此外,与LPS组相比,MEL预处理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可逆转LPS诱发的GDNF、BDNF表达下调(P<0.05)。结论褪黑素可改善LPS诱导的脓毒症新生鼠远期焦虑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NF-κB途径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褪黑素 脓毒症 星形胶质细胞 脂多糖 炎症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 NF-κB 焦虑
  • 作者: 罗微 王倩 杜岩青 袁纯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 300052 ,天津市海河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 300052 ,天津市海河医院检验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 30005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检验部,武汉 430016
  • 简介:摘要目的甘露糖修饰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mannose-capped lipoarabinomannan,ManLAM)是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本研究拟探究ManLAM对CE蛋白诱导B细胞抗结核免疫应答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磁珠分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B细胞,ManLAM协同CE蛋白离体刺激,CFSE检测增殖,流式检测B细胞凋亡及活化,ELISA检测细胞因子及抗体亚型分泌水平,酶联斑点试验检测B细胞分化抗体分泌细胞的水平。结果ManLAM抑制CE蛋白诱导的B细胞增殖、活化、促炎因子释放和分化为CE蛋白特异性IgG分泌细胞,但对凋亡和分化为IgM分泌细胞无显著影响。ManLAM可通过TLR2抑制CE蛋白特异性IgG1和IgG3的分泌,诱导IgG4的分泌。结论本研究证实ManLAM可抑制B细胞抗结核免疫应答,为结核分枝杆菌免疫逃逸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ManLAM B细胞 TLR2 IgG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高氧治疗是某些新生儿疾病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措施,长期治疗性高氧可能对肠上皮细胞产生严重的损伤作用,该研究探讨高氧是否通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促进肠上皮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ASK1)和P38的表达。方法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100 μmol/L、200 μmol/L和400 μmol/L)和85%氧气分别处理人结肠癌细胞系Caco-2细胞,免疫荧光检测ASK1表达,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P38和p-P38表达。结果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ASK1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高氧组ASK1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和H2O2处理组。随着H2O2浓度(100 μmol/L、200 μmol/L、400 μmol/L)的增加,P38蛋白相对表达量(0.21±0.02、0.28±0.13、0.44±0.07)和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0.09±0.02、0.19±0.03、0.37±0.07)逐渐升高,200 μmol/L和400 μmol/L H2O2组P38 mRNA(4.03±0.68、3.94±0.71)表达明显高于100 μmol/L H2O2组(3.05±0.47)(P<0.01)。高氧组P38蛋白、p-P38蛋白以及P38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H2O2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氧组和H2O2组P38、p-P38蛋白以及P38 mRNA明显升高(P<0.01)。结论高氧和H2O2干预下,肠上皮细胞ASK1、P38和p-P38的表达均增加,表明ROS参与高氧诱导ASK1的活化进而激活下游P38,对肠上皮细胞产生损伤。

  • 标签: 高氧 肠上皮细胞 活性氧 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 P38
  • 简介: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活化多肽Ⅱ(EMAPⅡ)及其受体CXC型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在高糖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及潜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高糖处理血管内皮细胞72h,建立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血管内皮细胞慢性损伤模型,其中分为4组:1组正常糖浓度组(对照组),其他3组由不同浓度的高糖组成。应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糖浓度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应用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损伤相关指标;应用q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EMAPⅡ及其受体CXCR3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CK-8法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各葡萄糖浓度处理组细胞吸光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3组高糖处理组细胞活性均显著下降,且随糖浓度升高细胞活性逐渐降低。炎性因子和过氧化物检测结果显示,高糖环境可诱导细胞大量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ROS)等炎性介质,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和qPCR结果显示,高糖环境可使细胞的EMAPⅡ及其受体CXCR3表达显著上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处理可使血管内皮细胞的EMAPⅡ及其受体CXCR3表达上调,进而介导TNF-α、NO和ROS等炎性介质的释放,最终造成细胞损伤。

  • 标签: EMAPⅡ CXCR3 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临床罕见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幼年女性患者。患儿以“间断乏力2年余”入院就诊,遗传性疾病全外显子检测提示患儿携带PIK3CD基因的杂合致病突变 c.3061G>A和SPTB基因的1个杂合意义未明突变,诊断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与胞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为半相合,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术后骨髓检查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三系增生,骨髓呈完全嵌合状态。患儿定期复查评估病情稳定。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长期摄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6只,8周龄,体重18~24 g,按照体重分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4):对照饲料组(C组)、ω-3 PUFAs组(ω组)、对照饲料+POCD组(C+P组)和ω-3 PUFAs+POCD组(ω+P组)。ω组和ω+P组给予特制ω-3 PUFAs饲料[二十二碳六烯酸(DHA)0.14 g/100 g,二十碳五烯酸(EPA)0.03 g/100 g]喂养12周,C组和C+P组给予对照饲料喂养12周。12周喂养结束后,采用异氟烷麻醉下行胫骨骨折手术的方法制备小鼠POCD模型。造模后第1和3天进行条件恐惧实验和Y迷宫实验。在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DHA和EPA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成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BDNF)和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ro-BDNF)的表达,ELISA法测定IL-1β和IL-6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ω组海马DHA和EPA含量升高,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增加,mBDNF/pro-BDNF比值升高(P<0.05),轮替正确率、海马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IL-1β和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组小鼠DHA与EP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和3天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和轮替正确率减少,海马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增加,IL-1β和IL-6含量升高,mBDNF/pro-BDNF比值降低(P<0.05);与C+P组比较,ω+P组海马DHA和EPA含量升高,术后第1和3天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和轮替正确率升高,海马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密度减少,海马IL-1β和IL-6含量降低,mBDNF/pro-BDNF比值增加(P<0.05)。结论长期摄入ω-3 PUFAs可改善POCD小鼠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升高mBDNF/pro-BDNF比值有关。

  • 标签: 脂肪酸类,ω3 认知功能障碍 海马 小神经胶质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抗干预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HepG2肝癌细胞并给予抗人TNF-α单克隆抗体.以流式细胞术和AnnexinV—FITC/PI双色标记法分别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和细胞凋亡的变化: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分析用药前后细胞培养液中TNF-α和核蛋白NF-κB的变化。结果单抗(5mg/L)作用后,肝癌细胞凋亡率为21.5%±4.1%明显高于对照5.6%±0.9%,q=10.07,P〈0.01。G0/G1为66.2%±1.3%明显高于对照59.0%±1.0%,q=10.98,P〈0.01,而S期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用药后细胞株NF-κB水平为(59.0±1.02)ng/mg核蛋白,明显低于对照(73.9±7.4)ng/mg核蛋白,q=18.92,P〈O.01,与培养液中明显降低的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高浓度时作用最明显(P〈0.01)。结论以TNF-α单体干预肝癌细胞中NF-κB活化,可使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肝癌细胞增殖明显抑制.

  • 标签: 肝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细胞凋亡 HEPG2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桔梗皂苷D(platycodin D, PD)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 SNL)组(SNL组)、SNL+生理盐水组(SNL+NS组)、SNL+PD低剂量组(PDl组)、SNL+PD中剂量组(PDm组)、SNL+PD高剂量组(PDh组)。SNL大鼠结扎和剪断左L5脊神经,Sham组大鼠只分离神经不进行结扎剪断处理;SNL+NS组、PDl组、PDm组和PDh组大鼠于造模后当天开始分别经口灌胃生理盐水或PD(1、5、10 mg/kg)至术后7 d。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10、14 d测定各组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aw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P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 thermal latency, PWTL)。于术后7 d取大鼠脊髓,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小胶质细胞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or molecule1, Iba-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脊髓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SNL组、SNL+NS组、PDl组、PDm组和PDh组大鼠术侧PMWT于术后1、3、5、7、10、14 d明显降低,术侧PWTL于术后3、5、7、10、14 d明显降低(P<0.05);术后7 d SNL组大鼠脊髓Iba-1的表达和TNF-α、IL-6、IL-1β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SNL+NS组比较:PDm组、PDh组大鼠术后3、5、7、10、14 d术侧PMWT升高(P<0.05),PDm组大鼠术后5、7、10、14 d术侧PWTL升高(P<0.05);术后7 d PDm组大鼠脊髓Iba-1的表达和TNF-α、IL-6、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PDm组比较,PDl组和PDh组大鼠术侧PMWT于术后3、5、7、10、14 d降低,术侧PWTL于术后5、7、10、14 d降低(P<0.05)。结论PD能够缓解SNL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有关。

  • 标签: 桔梗皂苷D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 神经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背景与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人胃癌BGC823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EGCG通过NF-kB(p65)途径活化Caspase-3诱导移植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人胃腺癌(BGC823)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用不同剂量的EGCG进行治疗,并设对照;采用Westernblot法肿瘤组织的凋亡相关基因NF-kB(p65)、Bcl-2、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裸鼠异种移植瘤治疗实验结果显示,EGCG对移植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Westernblot分析表明EGCG能下调NF-kB(p65)蛋白的表达,促使Bax/Bcl-2蛋白表达的比值增高,并且可以促进Caspase-3的活化。结论EGCG对人胃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移植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通过NF-kB(p65)的下调,促使Bax/Bcl-2比值增高,进而导致Caspase-3的活化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Score评分在诊断CTD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源于江苏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CTD合并MAS的住院患者39例,以未合并MAS的SLE 30例、成人斯蒂尔病(ASOD)20例和DM 20例作为对照。2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Scor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39例CTD-MAS患者中,原发病为SLE 14例(36%),ASOD 9例(23%),未分化CTD 6例(15%),DM 5例(13%),SS 3例(8%),RA 2例(5%)。CTD合并MAS组HScore评分中位数为[191.5(176,389)]显著高于未合并MAS的SLE组[94.5(86,190)](Z=2.51,P<0.05),ASOD组[85.0(66,211)](Z=2.16,P<0.05)和DM组[100.5(74,201)](Z=2.11,P<0.05)。HScore截断值为196.5时,预测CTD合并MA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和87.4%。分析Hscore的动态变化,CTD-MAS组患者入院早期尚未符合MAS诊断时,HScore评分已显著高于各对照组。当最佳截断值为171时,在入院早期预测CTD患者随后合并MA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68.1%。结论HScore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早期预警和早期识别CTD合并MAS的方法。

  • 标签: 结缔组织疾病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HScore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释放产物(PLTaRP)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丹酚酸B的保护效应。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血小板,以二磷酸腺苷激活后提取PLTaRP,并与EA.hy926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共培养,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及乳酸脱氢酶(I.DH)释放水平。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比较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12h内LDH含量持续升高,并呈时间依赖趋势(P〈0.01),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减低(P〈0.05,P〈0.01),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LDH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PLTaRP可刺激EA.hy926细胞株LDH释放增加,并呈时间依赖趋势,刺激12h可使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丹酚酸B可减少PLTaRP造成的LDH释放。高剂量丹酚酸B可明显抑制细胞凋亡。

  • 标签: 血小板活化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存活 丹参
  • 简介: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d(SSd)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星形细胞(HSC)活化的影响,SSd明显减少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正常组肝组织结构正常

  • 标签: 大鼠星形 星形细胞 柴胡皂苷酒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