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整体护理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同时采用生活质量评分(QOL)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改善,QO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能够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整体护理 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乙肝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乙肝患者社交行为和减轻社交苦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由Watson及Friend编制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120名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测试,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双侧变量分析和描述分析。结果①乙肝患者社交回避量表得分(42.10+5.31)分,社交苦恼量表得分;(39.73+5.39)分,SADS总得分(81.83+9.34)分,大于常模,处于中等偏上水平。②乙肝患者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与其性别、学历、职业、月收入有显著差异,与年龄、籍贯无显著相关。结论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社交回避及苦恼;乙型肝炎患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受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籍贯、月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不受籍贯影响。

  • 标签: 乙肝患者 社交回避 社交苦恼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4-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应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年我院收治的128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血清标志物检测、FQ-PCR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阳性率。结果:各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HBV-DNA复制,其中1组的阳性率及HBV-DNA拷贝数平均值高于其他各分组(P<0.05);两组的HBV-DNA阳性率高于3~7组(P<0.05)。结论:FQ-PCR可有效反应HBV感染阳性率及复制状态,对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荧光定量PCR法 乙型肝炎病毒 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胃镜检查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行胃镜检查术前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记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胃镜检查结果。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胃窦部病变达100%,其次是胆汁返流现象明显。胃癌发病高于一般受检患者。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可能是造成胃黏膜细胞受损的直接原因之一。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与胃癌高发有相关性。

  • 标签: 乙型肝炎 胃镜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乙肝疫苗群体免疫的远期效果。方法对2011年2月—2014年12月1000例我院出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24h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有963例。接受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的新生儿血清中的HBsAg、抗HBs较免疫前有显著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群体免疫效果良好,母亲HBsAg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接种史是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

  • 标签: 新生儿 乙型肝炎疫苗 效果 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其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病毒5项指标,了解其传播特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阻断母婴间的乙肝病毒的传播,进一步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明确携带HBV生育期妇女干预治疗对保护婴儿抗-HBV感染的意义。方法对1520例系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期间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孕妇及其新生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产妇的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5项指标。并对86例新生儿脐血进行了PCR扩增HBV-DNA。结果在1520例孕产妇标本中有86例HBV感染,在感染的孕产妇中有22例其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阳性率为25.57%;18例HBeAg阳性,阳性率20.9%;64例抗-HBe阳性,阳性率为74.4%;2例单项抗-HBc阳性,阳性率为3.3%;2例全阴,占3.3%。PCR扩增HBV-DNA检测中HBV-DNA阳性有14例,阳性率为16.27%。结论孕妇携带的HBV可垂直传播感染胎儿。目前分娩时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尚不能完全阻止这种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导致婴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抗-HBV)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环节。

  • 标签: 乙肝病毒 垂直传播新生儿脐血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产妇的产程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HBV携带孕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产程观察并加强护理,比较两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新生儿HBV阳性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HBV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BV携带孕产妇分娩过程中加强产程观察及护理,可减少新生儿HBV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孕产妇 产程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本次所收治的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临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其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生存质量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86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墨江县健康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监测情况 ,为该县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在墨江县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抽取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该县共检测 1074份血清标本,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平均达 58.4%;其中 8月龄 -1岁组的阳性率最高,达到 80.0%,在≥ 15岁组出现最低,为 42.9%。结论:墨江县健康人群的乙肝表面抗体水平总体较低,需要提高和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 标签: 墨江县 健康人群 乙型肝炎 表面抗体水平
  • 简介:通过体外实验,探讨青蒿琥酯抗乙肝病毒(HBV)的作用。方法将青蒿琥酯作用于HBVDNA转染细胞系2、2.15细胞,MTI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的变化,从而评价青蒿琥酯抗乙肝病毒的效果并探讨其药理机理。结果青蒿琥酯对2、2.15细胞株的半抑制活性浓度(即毒性浓度)TC50=2、9166,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半抑制浓度分别是IC50=0.39、IC50=0.803,治疗指数(r兀=TC50,IC50)分别为7.478、3.63均>2。结论青蒿琥酯在体外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且有量效关系。

  • 标签: 青蒿琥酯 乙型肝炎病毒 体外实验
  • 简介:摘要慢性乙肝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厌食、腹胀、劳累等形式,它主要是通过母婴或是血液等途径进行传播。慢性乙肝的发展情况较为复杂,如果急性向慢性转化之后,将会给后期的治疗带来极大的障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肝癌、肝硬化等疾病的出现。为了研究给慢性乙肝患者实施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多名患者以及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免疫比浊法测定研究对象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并将结果进行对比。为疾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地依据。

  • 标签: 慢性乙肝 免疫球蛋白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疗效的影响作用。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观察,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优质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优质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3月后,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评分、总有效率。结果优质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且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可以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诊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中抽取75例作研究组样本,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75名作为对照组样本,对2组受检者实施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结果HBsAg、抗-HBe、抗-HBc组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含量是(7.45±2.84)′105,远高于其他组(P<0.05);HBsAg、HBeAg、抗-HB组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用于监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进展、合理制定抗乙肝病毒复制的用药方案。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DNA 定量检测
  • 简介:摘要探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DNA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荧光定量PCR在乙型肝炎检测中的作用。HBVDNA定量是目前诊断乙型肝炎、判断病毒复制和评价患者肝脏病变、预后及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指导诊疗时仍需结合血清标记物、肝损害指标乃至HBV基因分型。方法PCR核酸探针杂交法、RELISA、竞争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本文综述定量检测HBVDNA意义及PCR检测方法。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是反映HBV复制水平的可靠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核糖核酸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墨江县健康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监测情况,为该县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在墨江县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抽取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该县共检测1074份血清标本,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平均达58.4%;其中8月龄-1岁组的阳性率最高,达到80.0%,在≥15岁组出现最低,为42.9%。结论墨江县健康人群的乙肝表面抗体水平总体较低,需要提高和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 标签: 墨江县 健康人群 乙型肝炎 表面抗体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心理失衡护理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案的差异将其均分作常规组以及心理组,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而心理组患者则需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接受心理失衡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护理之后的心理状况以及出现的不良症状情况。结果心理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之后的心理状况明显好于常规组,且出现不良症状的例数少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当中,心理失衡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

  • 标签: 心理失衡 乙型肝炎 慢性 焦虑 抑郁 不良症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2月在我中心就诊的 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各 40人。对照组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片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口服恩替卡韦片进行治疗。在经过治疗后的第 3个月、 6个月、 9个月和 12月时,对两组患者的 HBeAg转阴率, ALT复常率以及 HBVDNA转阴率进行监测。结果 试验组的 HBeAg从开始治疗后第 3个月、到第 6、 9、 12个月转复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对照组相对应亦出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没有试验组增幅大。同样对于 HBVDNA和 ALT两个检测指标来说,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呈现逐渐好转的趋势,但均是试验组结果优于对照组。将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经过本研究得出结论,恩替卡韦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并且对于合并有其他疾患的患者亦有很好疗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