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古今“”即“的”即“琴徽”或“琴饰”者.均误也。确诂其义.“ ”即“约”即琴之“轸绒”。

  • 标签: 饰以 张以 约珥
  • 简介:诂》《释言》《训》的特殊词体例主要包括:“数义同条”的训模式;利用通语和方俗语转相训;利用词语的本义(常用义)和假借义转相训;以今字古字;训具体语境中的比喻义。

  • 标签: 《尔雅》 释诂 释言 释训 释词 体例
  • 简介:作为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司法解释对保障法律法规在审判活动的统一理解与适用,促进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司法解释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的角色定位、效力范围,以及它在司法权、立法权配置中的法律地位都值得深入研究。随着司法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化,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司法解释的规范化、体系化推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改革举措,而这些举措也引发了学界对司法解释的定位调整和功能重构的进一步思考。

  • 标签: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释法 造法
  • 简介: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应当以夫妻财产制为逻辑起点,分别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适用不同的认定规则。对于法定财产制而言,[2018]2改变了由《婚姻》所确立的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债权人的证明责任也应当按照新的认定标准重新调整。但对于夫妻共有财产实施保存行为和简易修缮等负担的债务,仍可依照《婚姻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法律推定规则确定当事人的证明责任和证明对象。对于约定财产制而言,债权人对于夫妻财产契约是否知情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规则具有重要影响。此外,鉴于夫妻共同债务认定问题的重要性,应当以《民法典》编纂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 标签: 夫妻共同债务 法定财产制 认定标准 法律推定 共同共有
  • 简介:三星堆遗址二坑出土青铜立人像试黄家祥1986年7、8月在四川厂汉三星堆遗址先后发现两个土坑,一坑与二坑相距约30米。一坑出土玉石礼器较多,同时也出土有青铜器;二坑是以出土大型青铜器为主,同时出有象牙、玉石器等遗物。两坑内所出金、铜、玉、石...

  • 标签: 青铜立人像 三星堆遗址 甲骨文 《说文》 社会地位 广汉三星堆
  • 简介:摘 要:出现台风等大风灾害时,若AP杆抗风能力不够,可能会导致杆屈服断裂现象,引起信号系统信号故障。因此根据AP安装地区的风力情况对设计的AP杆进行抗台风能力校核。本文对风力计算、AP杆的受力面积及其抗台风能力进行了非线性问题理论分析。

  • 标签: 信号无线AP杆 抗台风能力 非线性问题理论分析 校核
  • 简介:<正>彰山位于潜山县城以北,南麓距合(肥)宿(松)公路及县城约500米,是一座红砂岩长条带缓丘,东西绵延10余公里,地势高出两边农田15——20米。1978年文物普查发现其南麓有密集的战国、汉唐宋墓群,1979年至今,县文管所为配合基建工程先后在此清理了残古墓18座,依顺序编号为M1—M18(图一),其中战国墓11座,唐墓5座,宋墓2座。9墓是一座战国墓,1991年4月7日在县造纸厂基建工地发现的,由于施工取土,墓坑被挖毁1/3,为及时抢救文物,我们对该墓的残存部分进行了清理。现将9墓的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战国墓 安徽潜山 文物 长江中下游地区 普查 唐宋
  • 简介:本文对2013年中国新闻传播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作者认为,传媒与司法关系研究摆脱了前些年出现的同质化现象,理论研讨、实证分析、个案研究均有相应成果;新闻传播权的研究成果较为集中,主要关注宏观层面的新闻传播权和知识产权的研究;新媒体传播的法律规制,亦再次成为新闻传播研究的重点之一。

  • 标签: 新闻传播法 传媒与司法 新闻传播权利 新媒体法制
  • 简介:<正>一、保险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保险法学界主要围绕保险本质、保险功能、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合同诸论、保险弃权制度和比较等主题等开展研究。此外,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成为保险法学及其审判实务研究的热点。(一)保险总论有学者以法学分析为进路,对保险的本质和功能进行了研究。①对于保险本质,在归纳保险本质不同学说,区分保险与合同、保险与行为、保险与法律关系三个范畴后,认为保险的核心在于构造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乃至受益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采用法律关系说更为妥当。

  • 标签: 保险合同 法律关系 船舶碰撞 审判实务 救助报酬 海上货物运输
  • 简介:一、传统禅宗文献中的五祖传故事关於五祖弘忍传,神秀与惠能以各自的颂偈,争夺第六代传人的故事,一直是传统禅宗灯录叙述的重要故事,而禅宗由第六代开始南北各自分流,也是现代禅宗史着作叙述的重要关节。由於现存的禅宗灯录,如禅宗自己的文献《景德传灯录》或其他佛教徒撰述的僧传如《宋高僧传》中,都是这样陈陈相因地记载的,

  • 标签: 《景德传灯录》 禅师 重读 《宋高僧传》 禅宗史 第六代
  • 简介:氧化还原反应不仅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而且在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众多的配平方法中,得失电子是一种最基本的,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但此法对于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不尽相同,这一点一直是学生最感头痛的问题.下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对于得失电子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做一个全面的归纳.

  • 标签: 得失电子法 氧化还原方程式 高考 化学 配平方法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但是存在经济增长模式粗放,经济利益驱动以及对生态环境价值的忽视等问题,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复合型污染和生态资源退化一系列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中共中央专门就农村工作问题分别在1982年-1984年发布了“五个一文件”和2004-2013年发布“十个一文件”,十五个中央一文件集中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通过政策制定和实施来解决农村发展、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中央一文件的出台对于改变城乡环境现状和管理的二元结构、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央一号文件 农村 生态环境变迁
  • 简介:“姐”庄初升“姐”在现代北方话中与“妹”相对举,一般指比自己年长的有血缘关系的同辈女子。然而,“姐”的这种意义乃是后起的,它的本义应是“母亲”。《说文解字·女部》说:“蜀人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这还可以在现代汉语的某些方言中找到旁证。闽南话区如福...

  • 标签: “姐” 土地神 《说文》 母系氏族社会 女性崇拜 “母亲”
  • 简介:初中语文课文《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课文注释:“更,重新。”笔者认为此处的“更”应为表承接的连词,与“即”形成同义连用。

  • 标签: “更” 初中 语文 《孙权劝学》 课文注释 连词
  • 简介:<正>“贓”(以下皆用简化字——“赃”)字在它造字伊始就是一个法律概念,它是古代有关“赃”罪的集合概念。它的产生适应了律学需要,反映了律学的发展。“赃”古借“臧”行。但“臧”本无“赃”的意思,“臧”原意为“善”。《诗·邶风·雄雉》有“何用不臧?”犹言“何用不善?”而“未知臧否”则引申为不知好坏、得失。另外,“臧获”一词秦汉时为男女奴婢的别称。“臧”既有善的意思,故又常被借用来表示“匿”。段玉裁注《说文》

  • 标签: 法律概念 集合概念 说文 睡虎地秦墓竹简 律学 经济犯罪
  • 简介:<正>臣字甲文作■或■,有两个主要意义。一为奴虏、臣仆,甲文中常见。一为举目而视,这个意义存在于合体字中。例如:■、■都以从臣,都有望的意思。■为人举目而望,■

  • 标签: 说文 少数民族 甲骨文字 屈服 主要意义 合体字
  • 简介:古代字书“鬧”字首见于《说文新附》,一般以为产生于唐代。本文利用出土汉简材料,考证了“罔”字至迟产生于西汉,并且其本义不是一般的嘈杂义,而是争斗义。可以弥补语文辞书的不足,并为汉语史研究提供证据。

  • 标签: 产生时代 本义
  • 简介:<正>有关旦字的形体结构,历来说法不一。举例如下:象形说此说流行的时间最长,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说文》:“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此后,高亨先生把“旦”字归入象形中的合体象形字(见《文字形义学概论》)。梁东汉先生认为“旦”字象太阳刚刚升起之意,是象形字(见《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会意说此说流行甚广,清代王筠的《文字蒙求》:“旦,从日见一上,一,地也。会意。”他是把“旦”归入会意中的“字之部位见意者”,即“日”的部位在“一”之上,表示“明”的意义。台湾学者戴君仁先生的《中

  • 标签: 甲骨文 形声字 象形字 金文 合体象形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