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一位注重将艰深佛法融人生活的禅师,善于将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升华成蕴含佛理的名言;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一生崇佛善施、慈悲为怀,以诚信仁爱为言行宗旨;一位富有正义感的日本人,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诚挚的友好之情,自2003年9月起,他不顾日本右翼势力的极力反对和恐吓威胁,先后多次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与当地佛教界共同举行“祈祷世界和平法会”。

  • 标签: 中国人民 流水 日本右翼势力 南京大屠杀 世界和平
  • 简介:闻名中外的江西净土宗祖亭——庐山东林寺,背靠匡庐西麓山崖,傍带瀑布溪壑,清泉环阶,白云满塞。寺前有溪一浣,溪上有亭一座,亭额曰:“三笑亭”。有槛联一对,联云: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老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 标签: 东林寺 净土宗 源流 庐山 瀑布
  • 简介:"戊戌六君子"中为人熟知的旭,其诗歌在清末光宣诗坛的"闽派"中占中坚位置。政变后其稿多散失,后经李宣龚等的搜集,才恢复其面貌。《晚翠轩集》以李宣龚民国二十五年丙子(1936)刻本为最全,以此本为主简要介绍各本的情况。

  • 标签: 《晚翠轩集》 林旭 陈衍 李宣龚
  • 简介:埃里克·奥·怀特论不平等王列编译对平等的诉求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点,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状况的反应。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的核心内容就是围绕着经济上的不平等展开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的不平等主要并非他们个人的特性(智力的、教育的或者动机上...

  • 标签: 成就模式 价值属性 联系性 收入不平等 平等分配 收入分配
  • 简介:10月1日至5日,是一年一度的国庆假期,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主教借此假期前往福建教会巡视教务。马英主教自北京飞到福州后,在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福建省天主教爱国会主任、闽东教区詹思禄主教陪同下前往莆田。马主教首先来到莆田市中心的城关天主堂考察,在听取了莆田市教会和爱国会的工作汇报后,与莆田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领导就天主教工作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 标签: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 福建省 教务 巡视 莆田市 宗教事务
  • 简介:二十世纪30年代前后,伴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西北民族地区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丰富的资源、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及严重的灾荒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①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诸多有识之士奔赴西北进行实地考察,为开发西北做准备。在此浪潮中,女华侨鹏侠亦不畏艰险,只身一人深入西北各省区,广泛接触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对西北地区的地理、资源、文化、风俗、社会等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为开发西北民族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就鹏侠西北行的背景和原因及其在考察过程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作一介绍,力图较为全面地展示在民族危机、社会动荡的特殊时代里归国华侨鹏侠女士这一壮举。

  • 标签: 民族危机 林鹏侠 西北考察
  • 简介:2013年6月3日至6日,马英主教、刘元龙副主席带领华东六省一市天主教“两会”有关负责人,到江西省南昌、抚州和鹰潭,就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民主办教“三个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调研。

  • 标签: 中国天主教 江西省 调研 教会 民主办教 负责人
  • 简介:佛教经典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论述艺术处较多,不能一一列举,本文在此选出《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会第十九卷《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觉菩萨偈》为研究重点。此赞偈涉及到视觉艺术和佛教的世界观、本体论、方法论,历来为修行者所关注,所以很有研究价值。弘一法师曾专门将其片断书写在所画的佛像画上。

  • 标签: 佛教经典 艺术观 菩萨 视觉艺术 弘一法师 世界观
  • 简介:雕塑家吴显是中国佛教雕塑史上一个特别的存在。1994年,他人选独立创作设计了江苏无锡“灵山大佛”,大佛高88米,铸铜材质,为世界巨型铜铸雕塑之一;2000年,他受中国佛教协会委托,主持海南三亚“三面观音”像的定稿设计,三面观音高108米,不锈钢锻造,位居世界巨型雕塑前列;2001年他投标入选原创设计了河南鲁山县的“中原大佛”,佛高128米,亚金铜板锻造,为目前世界最高雕塑……其一人参与多尊巨型佛像创作的经历在古今雕塑界实属罕见。

  • 标签: 佛教雕塑 佛教文化 中国佛教协会 创作设计 书写 2001年
  • 简介:密尔是19世纪自由主义最坚定的捍卫者,他清醒地认识到,当广大民众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利之后,另一种压制力量——“多数人的暴政”——正在隐秘地侵袭个人自由。密尔试图以“自我保护”为原则给个人自由划定一条不受公共权力干涉的边界。伯面对20世纪人类自己造成的巨大灾难,认为“理性一元论”所形成的“观念的压迫”是其根本原因。他把自由区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以“消极自由’’对抗“观念的压迫”,提醒人们警惕“积极自由”的变异。伯的自由观是在继承、批判和发展密尔自由观基础之上形成的。

  • 标签: 密尔 伯林 自由 划界 观念
  • 简介:本文在批判性分析'最低的层次是异化劳动所生产的美、其次是不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所生产的美、最高层次的是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所生产的美'这一所谓'劳动生产美'的'三个层次论'的基础上,提出'劳动生产美'的'三个环节论':第一环节是,马克思从实践本体论的高度确认劳动是理解美的基础,提出'劳动生产美'这个命题;第二环节是,马克思严肃指出异化劳动不仅不能生产美,而且还会导致对美的否定,从而守护了'劳动生产美'这个命题;第三环节是,马克思深情期盼共产主义将恢复劳动的自由并使'劳动生产美'变成现实。

  • 标签: 马克思 劳动 生产 异化 共产主义
  • 简介:1942年10月12日,正在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终老的弘一大师,由于衰病顿作而卧床逾旬,断食一周,病体已是十分虚弱,可是仍拒绝医药,谢绝探望,一心诵念“南无阿弥陀佛”,祈求往生。及晚,他手书字条交付侍者妙莲法师,宣布“所有一切,均待明天裁定。”

  • 标签: 弘一大师 考述 晚年 1942年 阿弥陀佛 养老院
  • 简介:视觉无疑是绘画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要对其进行深入理解,首先应区分视觉与视见之间的异同,从而将视觉自身的纯粹性作为一个首要出发点。此种纯粹性,既指向着一种原初的生成结构,又似乎必须在与其他的异质性序列(尤其是言语)之间的开放关联中获得呈现。德勒兹抒写的光之诗学,以及福柯对临床目视的洞察,都启示出可贵的线索。在中国古代画论和画作之中,同样存在着"观"与"言"这个基本问题,而如恽寿平这样的独到画家则尝试着种种打开二者的"知识"—"积层"的实验和实践。

  • 标签: 视觉 积层
  • 简介:<正>苏霍姆斯基《家庭教育学》一书,以其透彻的实例、深邃的观察力,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家庭伦理的思想,给我们以有益的教育和启迪。他提倡家庭中爱的启蒙和教育,坚决反对对人的冷漠无情和麻木不仁。他断定对人漠不关心的人,不会有真正的个性,对人漠不关心会使心灵日趋空虚,必然导致道德堕落。在他的字里行间里,处处闪耀着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关心、对人的赞颂,体现着人道主义的巨大感化力量。他真挚地认为人的原则就是要以人的眼光来看待人,而心灵的

  • 标签: 苏霍姆林斯基 家庭伦理思想 家庭教育 家庭成员 人道主义 心灵
  • 简介:18世纪90年代初期,存在着关于在康德摧毁古典形而上学以后能否建立一种基础哲学的争论。荷尔德反对建立这种基础哲学,他从费希特的主体问题出发,认为费希特作为哲学原则的"我是我"不过是被描述成区分的意识。在对费希特的"绝对自我"的批判中,他揭示出:意识只有通过"我"与自我的区分才可能,而主体和对象的区分不是最原初的,因为它的前提是一个既先于主体也先于客体的"统一体"——"存在";自我意识不能再被看作哲学推论的原则,"存在"也永远不能被意识所领会。荷尔德通过对判断与自我意识的批判试着在一切思考关系以外设定一个"存在"。

  • 标签: 荷尔德林 费希特 德国唯心主义 绝对自我 《判断与存在》
  • 简介:金哈剌是中国文化史上唯一的茀(今中东叙利亚一带)文士,其《南游寓兴诗集》湮没已久,仅在日本存有钞本.哈剌师从名儒王壎,喜读《周易》,为官践行儒学、重视教育;诗篇中洋溢着忧国忧时、仁民爱物、笃于友情的儒者情怀.从儒学视域解读金哈剌,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位文士的人品、诗品,进一步证实元代西域人溶入汉文化的史实,亦可见儒家思想丰富了异族士子的精神境界,是中华民族甚至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财富.且哈剌融摄四教,将固有之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文化融于一身,这也可为今天多元文化的调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历史的镜鉴.

  • 标签: 儒学 元代文化 金哈剌
  • 简介:准用一生的艺术实践历程为当今的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开拓了新的空间。他在正确处理科技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方面作出了很好的尝试、探索和努力。他的成功经历与经验为当代的媒体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今天的录像艺术.电脑艺术、网络艺术都在不同程度上,从各个方向延伸着白准的创作思想和方法论。

  • 标签: 艺术作品 科技 解析 艺术创作 艺术实践 成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