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以溶胶凝胶和交联固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丁酯/二乙烯基苯(BMA/DVB)复合涂层固相微萃取探头,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的方法测定空气、水、土壤、粮食中的芥子气。并对自制探头的萃取效率、热稳定性、抗溶剂冲洗能力、使用寿命、保质期以及探头制备重现性等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 标签: 固相微萃取 甲基丙烯酸丁酯 二乙烯基苯 气相色谱 芥子气
  • 简介:北方汽车质量监督检验鉴定试验所(简称北方汽检所)始建于1986年9月,1987年开始正式承担国家汽车行业的汽车整车、发动机质量监督抽查、可靠性考核及委托检验任务,是我国特种车辆试验、检测基地,是汽车行业认可的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汽车质量监督检验鉴定的试验机构.北方汽检所拥有整车道路室、底盘部件试验室、电磁兼容试验室、动力电池试验室、环境试验室、道路模拟试验室、

  • 标签: 汽车行业 动力电池 北方 单位资质 检测 强制性
  • 简介:据英国国防科学技术实验室(DSTL)网站2012年11月20日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能够快速检测痕量化学物质(如污染物质、爆炸物质、非法毒品等)的系统。报道称,这种新型装置能够通过单层金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原理实现分子捕获,可在几毫秒内从10000万亿个水分子中筛选出单一目标分子。

  • 标签: 英国科学家 化学物质 快速检测 痕量 新技术 目标分子
  • 简介:传统的机械压痕法虽能测量火炮零部件的硬度,但对其表面有损害,且某些零部件工作面并不允许使用打点测量方式.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硬度与材料磁导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设计了一种硬度电磁无损检测系统,采用DDS技术实现参数可控的正弦信号源,以满足磁导率测试所需的激励条件.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利用交流电桥拾取由硬度变化引起的检测线圈和参考线圈电压差分信号,并进一步在调理电路中采用正交锁相放大技术对这一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和噪声抑制.硬度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以无损的检测方式有效地区分零部件的硬度值,为火炮定型试验中的硬度测量提供了新途径.

  • 标签: 硬度 电磁无损检测 磁导率 电桥 正交锁相放大
  • 简介:介绍了当前对毒剂及相关化合物的色谱及质谱分析检测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仪器设备方面,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仍是主力仪器:但对热不稳定性及难挥发性化合物来说,用液相色谱-质谱来分析则更为合适;发展现场可用的、便携式鉴别技术和设备也是一个发展趋势。分析化合物方面,不能局限于附表化学品,应该积极开展对毒素及毒物与生物体加合物等复杂化合物的分析研究。样品基质方面,应该展开对新型消毒剂样品及生物样品的研究。

  • 标签: 毒剂及相关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 液相色谱-质谱 离子迁移谱 毒素 毒物与生物体加合物
  • 简介:通过微加工技术和电化学原理能够制作一系列气体化学传感器。我们制作的微通道传感器是用纳米孔膜分离形成气/液微通道。在多通道传感器中采用与肟试剂反应的原理进行检测。在1Os内对痕量的毒剂模拟剂(10×10^-9)的响应达到几百毫伏。双微通道设计减少了电势迁移简化传感器设计。

  • 标签: 传感器检测 电化学原理 微加工技术 毒剂 化学传感器 传感器设计
  • 简介:以分子印迹(MIP)电聚合的成膜方法,在声表面波(SAW)双通道延迟线上制备了对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有选择性吸附的分子印迹薄膜(纳米级),证实了分子印迹与非印迹之间的明显效果,并对SAW-MIP传感器相关的性能参数进行了评价。

  • 标签: 甲基 甲酯 膦酸 纳米级 分子印迹技术 DMMP
  • 简介:通过对多种萃取溶剂、内标物、衍生化条件、GC-MS联用条件进行选择,采用质谱选择离子检测,建立了土壤中二苯氯胂和二苯氰胂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使土壤基质中二苯氯胂和二苯氰胂的最低检测含量可达到0.02mg/kg,特别是可用同一种方法在同一实验中测定这两种化合物的衍生物,更体现了该检测方法的优越性。

  • 标签: 定量检测 选择离子检测 检测方法 含量 GC-MS 内标物
  • 简介:IMSMINI-200是由德国IUT公司开发和制造的最新款便携式、低成本、高灵敏度气体检测器。便携式IMSMINI-200是IMS-MINI的升级产品,提升了内置电脑功能,进一步降低了误报率水平,提高了模式识别能力,而且使用极其简单、方便。

  • 标签: 气体检测器 工业化学品 化学毒剂 有毒 高灵敏度 升级产品
  • 简介:前言文章详细讨论了毒剂(CWA)、有机膦酸酯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具有迟发性神经毒性的化合物、病原微生物和病毒的侦检、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快速、定性、定量的特点。电流、电位生物传感器以及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神经毒素的自动生物传感器的使用已经得到实现。通过对血液中毒害神经酯酶活性信息的评估,生物传感器可侦检出具有迟发性神经毒性化合物的存在。同时,验证了检测病原微生物和病毒中所使用的免疫芯片技术。认为破坏有机膦神经毒素的酶法是防护新技术的基础。

  • 标签: 生物传感器 技术方法 检测 生物战剂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毒剂
  • 简介:美军埃奇伍德化学生物中心(ECBC)研制了一种低成本、战术性的生物检测器现已得到联邦实验室协会(FLC)技术转化部的认可。基于半导体紫外光源技术(suvos)的生物战剂传感器能够快速检测空气中的生物威胁,提供早期报警,最大程度减少美国陆军的沾染和人员伤亡。

  • 标签: 生物检测器 战术性 化学 光源技术 快速检测 生物战剂
  • 简介:研究建立了干燥泥土样品中双(N-二异丙氨基乙基)二硫和2-(N-乙基-N-异丙基氨基)乙醇的样品制备技术和GC-MS分析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7.9%和83.7%,检出限分别为32ng/g和5ng/g(S/N〉6)。

  • 标签: GC-MS 毒剂 泥土 内标定量法
  • 简介:以β-环糊精衍生物(β-CDs)为膜材料,结合自组装成膜(SAM)和分子印迹技禾(MIP),在声表面波(SAW)金延迟线上镀上了对O-乙基-S-(β-二异丙氨基乙基)审基硫赶膦酸酯敏感的化学敏感膜。结果表明镀了膜的传感器对目标化合物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以有机磷杀虫剂等为罩扰气体,检验了敏感膜对目标分子的特异选择性,探讨了O-乙基-S-(β-二异丙氨基乙基)甲基硫赶膦酸酯在敏感膜上的吸附情况。

  • 标签: β-环糊精 自组装膜 分子印迹 O-乙基-S-(β-二异丙氨基乙基)甲基硫赶膦酸酯 声表面波
  • 简介:液晶型化学传感器技术是一种新型化学检测技术,1998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Abbott研究小组在Science上首次报道,2003年,提出液晶传感器概念。从1998年至今,液晶型化学传感器在免疫球蛋白G、氨基酸和DNA序列变异的检测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特别在检测免疫球蛋白G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 标签: 免疫球蛋白G 检测研究 首次 晶型 化学检测 DNA序列